家长"养得起"学生"不主动"对比严峻就业形势

职场江湖 2019-08-04 00:08:50 93

     对于很多人来说,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是实践人生梦想的第一步。这一步如何走,关乎千千万万的家庭。的确,经济大背景并不支持“捷径”出现。但是,社会各方的帮扶与关爱可以为大学生启航梦想移除很多障碍。目前,共青团上海市委已经快速启动了“青春扬帆梦想启航”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从今天起,本报将展开系列报道,关注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在“大学生就业难”中的角色、心态、行动,寻找、剖析一个个样本,把脉就业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还将依托团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爱心企业资源,为尚未寻找到工作的学子们牵线搭桥,创造机会。

  “往年这个时候,没找到工作的学生早就是心急如焚,四处投简历找门路了,但如今的情况是,很多孩子是有能力没意愿,根本没有去工作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签约率低也是可以预见的。”采访中,包括浦东、黄浦、杨浦等区县在内的劳动人事部门都反映,在今年应届毕业生中“等机会、靠政府、要待遇”的心态较为普遍,尝试自谋职业和创业的动力明显不足。

   问诊

  最新数据:

  相比去年同期就业率下降

  “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确实比较严峻。”昨天,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劳动科科长王通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近期街道正在做一系列的摸排工作,了解到今年辖区内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有近600人,而相比去年同期,这一群体中的稳定就业率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

  王通华进一步解释:“我们所谓的稳定就业率,不同于高校统计的四联单签约率,但凡是考研成功的、出国留学的都算在其中,因为我们的重点工作对象就是那些毕业以后待业在家的青年群体。”

  在稳定就业率下降的背后,除了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用人需求减少的客观原因外,毕业生本身的不积极、不主动也是一大因素。王通华告诉记者,在走访中,他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根本不想工作,于是就有了“工资不够高的不去,不入编制的不去,离家远的不去,岗位名字不好听的不去”的怪论。

  那么,针对这些准“待业青年”,街道方面是否会举办一些专场招聘会来帮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呢?对于这样的假设,陆家嘴街道劳动科科长王通华予以了否定。“招聘会是为那些有求职就业意愿的大学生举办的,而对于这些缺乏职业规划,发展目标模糊,甚至于无心工作的人来说,即便是办100场招聘会也是无济于事的。要解决他们的问题,首先要从心理上,观念上入手。”

  学生心态:

  找工作不着急大不了“啃老”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去参加了几场招聘会也没有看到自己感兴趣工作。”采访中,沪上一所二本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小陈告诉记者,她学的是文科专业,找份朝九晚五的文职工作也没什么大意思,无非也是浪费时间。“实在不行就考研,或者干脆出国读书。”

  从时间上来看,小陈还是没有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尚有“等”的余地。但是,在专业的就业辅导师眼中,这种心态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毕业3个月不工作,失业期就很可能会超过1年。”记者从杨浦区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正是因为这种“不着急”使得不少去年应届毕业生如今依然待业在家。

  家住五角场镇的戴戴(化名)就是其中的典型,去年7月她毕业于本市一所二本院校,至今都没有找到工作已然沦为了“啃老族”。

  “我们学校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所以当初是想着通过考研‘二次投胎’的。”然而,或许是因为考研失利打击太大,戴戴根本就没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

  记者了解到,对于处在工作“空巢期”的戴戴,杨浦职介所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上门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但接触下来许多人都感觉孩子本身的就业意愿就很低。

  “她去了一家公司做文职,领导交给她的文件往抽屉里一放,几次下来工作也就黄了。”对于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戴戴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再听听爸妈的意见”成了她推脱的说辞。

  家长心声:

  我们“养得起”灌输错误观念

  “毕竟家里也不是养不起一个孩子,如果孩子真的找不到称心满意的工作,也不会勉强他。”刘女士是沪上一家房产公司的中层主管,对于即将毕业的儿子她的心情也很矛盾。“读了这么多年书,出来找一份2000多块钱的工作,天天还要加班,说实话我们也舍不得。”

  家长的“舍不得”无疑让孩子们变得更有底气了,而这一切,也让街道的工作人员忧心忡忡。“大学生就业难,有时症结在家庭,家长对职业的偏见、过于干涉孩子的求职,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采访中,不少街道劳动科的工作人员都反映,有一些大学生,条件很合适,单位也愿意重点培养,但因为要分配到一线施工单位,甚至是外地去锻炼,父母往往就不答应。“这也给孩子灌输了一种错误的择业观,好像工作就应该是轻松舒适。”

  据杨浦区职介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她摸排走访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户人家,是外婆来开门的,老人明确表示,孩子刚毕业也不着急,他们二老的退休工资都能养活外甥女,所以那些工作环境差的、上班很远的、工资又不高的工作不考虑让孩子去做。

  “殊不知就是这种态度,让孩子理所应当就走上了‘啃老’之路。而当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才发现孩子已经和社会脱节太久,要找工作就更难了。”

HR经验:

  多方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

  对于目前存在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较低的情况,来自企业方面的HR坦言,“企业都希望在招聘时能找到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同时受用人成本和经济利益驱动,企业又不愿意自己培养,希望求职者来之能用、用则好用。这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工作经验相对缺乏的高校毕业生,无疑就成为求职的软肋。”

  作为一家外资IT企业的人事主管汤先生表示,或许在一次次面试受挫,求职失利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放弃了,逃避了,自然求职意愿就下降了。

  与此同时,来自专业机构的职场分析则认为,对于很多90后的毕业生来说,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以至于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也是他们求职不利的重要原因。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实情况下,一拖再拖,一等再等,也使得大家的求职积极性不高,导致最后无法找到工作。

  激励

  过来人徐历:应届生跨出第一步融入社会尤为重要

  遥想2009年的就业形势,不少人依然喟叹严峻。就在那年,已经签约银行的徐历却主动辞去了工作,为了自己的梦想创立了上海飞扬华夏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几年打拼,发展中心从他一人发展成如今二十人的小团体。

  2009年,作为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大四的学生,徐历已经顺利与一家知名银行签约,身份从学生变为了银行客户经理,每天拜访客户,辗转于各种人际关系中,努力工作为银行拉了不少订单。

  彼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依然笼罩在每个应届生的心头,徐历总是听闻身边同学的各种抱怨:“企业今年怎么又不招人?”“我进了二面后就没下文了。”遇到有些同学从应聘会上铩羽而归,总是幽幽地对他说一声:“惨!”

  就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做了半年多银行客户经理的徐历却萌生了辞职的念想。衡量再三后,他毅然辞职,并在同年5月投身公益事业。

  作为应届生,徐历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积累人脉、资源等,在2011年7月,上海飞扬华夏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正式注册成立,工作人员也从他一人发展为如今二十人的小团体,“我们依托与民政系统合作,在市、区社区开发一系列公益项目,发展中心等同于一个枢纽平台,能让青年人在公益实践中自我成长。”徐历说道。

  作为一个过来人,徐历知道应届生在应聘中的艰辛,而作为公益的一分子,他在近几年的社会调研中也遇到不少好学校毕业却成天窝在家里的毕业生,“他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或者期待父母为自己谋得更好出路,就成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

  徐历觉得,应届生是否能跨出第一步走向社会尤为重要,“作为新人还是要努力地融入社会,能在融入的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积累经验等。而不少沦为‘待业青年’的毕业生就是缺少主动去接触、了解社会的意志力。”

  此外,徐历还建议,毕业生切勿过于看重工作起点的高低,要注重自身在行业内部的发展空间,“在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内,竞争压力自然就大,新人的上升空间有限。但如果选择朝阳行业,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很有帮助。”

  说起自己所在的社会服务行业,徐历直言是个朝阳行业,“朝阳行业在成熟之前需要引进大量专业人才,才能一起把蛋糕做大。面对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如何推进社会建设自然成为关键,所以社会公益很缺人。就如我们发展中心,因为新增两个服务点,目前人力缺口四至五人。”

  徐历建议应届生可以多关注此类朝阳行业,“应届生在工作过程中也可以迅速提高各种能力,从而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为OFweek公众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侵权投诉 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太严峻 就业形势为什么严峻 严峻的就业形势 中国就业形势有多严峻 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严峻的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