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碰瓷”成本低 求职者2年打40场官司牟利

职场江湖 2019-08-03 18:08:37 94

新闻回放

日前,海淀法院发布2012年-2013年劳动争议白皮书,发现有些求职者利用重复诉讼、恶意诉讼,利用企业管理漏洞来谋取利益,成为职场“碰瓷”者。

海淀法院劳动争议庭庭长李盛荣介绍,去年该院曾经受理了一起劳动者诉用工单位的纠纷。由于原告是陆续起诉,一开始并没注意。

后来法官发现“是熟脸”,遂在法院内部系统查阅,发现该劳动者在短短两年内已陆续跟用人单位打了40多个官司,一般是干一个星期就跳槽,然后就起诉。

“违法成本太低,一个劳动官司的诉讼费才五块钱。”李盛荣表示,部分劳动者参加应聘并非为求职,而是以谋求不当利益为目的。

这些人专挑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有漏洞的单位应聘,入职后便努力找用人单位在薪酬、考勤、劳动合同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频繁诉讼“牟利”。

法律看点

1.用人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漏洞表现在哪些方面?

2.“职场碰瓷”行为是否违法?

3.“职场碰瓷”者是否起诉都能胜诉?

律师解读

用人单位制度有瑕疵 给员工留“把柄”

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委员会副主任梁枫律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单位在制度管理、规章执行程序上非常不规范,容易给目的不纯的“员工”留下把柄,这等于自己给自己“下套”。

梁枫律师举例说,“职场碰瓷”通常分两类情况。

第一类是个人无过错,公司确实有违法、违规情况,比如未足额发放工资、未足额缴纳社保、未按规定给予年休假、未支付加班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

第二类是个人故意制造假象或者隐瞒真相,造成公司违法行为的出现,然后以此为由向公司主张权利。

比如,故意拖延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或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将合同偷走或销毁,然后以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主张权利;要求公司开具不符合实际的工资收入证明,然后向公司索赔;违背诚信对曾做出的承诺或约定反悔;以个人理由辞职后故意不与公司结算工资,以公司未足额发放工资为由要求公司支付补偿等。

“维权”有法律依据就不能算是违法

梁枫律师说,从劳动法角度看,如果劳动者申请仲裁,其要求维护的权益具有法律依据,一般很难说是违法的。

“职场碰瓷”者的出现,主要在于其钻了用人单位管理不严、不规范的漏洞。“职场碰瓷”者类似于职业打假人。实际上,由于用人单位自身的问题,其付出的代价表现为让“碰瓷者”受益。

对于“职场碰瓷”者来说,从道德上可能会被评判,因其通过别人的失误让自己受益,但事实上对于经常“失误”的用人单位来说,由于其违规、缺漏的管理,也受到了相应的教训。

如果“职场碰瓷”者并非仅仅“拣”公司管理中的漏洞,而是主动制造一些“漏洞”的话,其主张不应得到支持。

诉讼为牟利

可能被法院驳回

梁枫律师明确表示,仲裁机关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本着查明真相及公平原则,对于一些个人故意通过一些行为导致公司出现违法情况的现象,会加以注意;出于还原真相、体现公平的原则,对于个人为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求,会予以驳回。

司法实践中,如果发现个人存在这些情况,对其陈述的事实及相关证据可能会严格审查,应尽最大可能让不合法、不正当的诉求得不到支持。

本文为OFweek公众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侵权投诉 职场碰瓷 职场碰瓷王鑫淼 如何应对职场碰瓷 职场碰瓷的原因 职场碰瓷有哪些表现 职场碰瓷的界定标准 企业如何防范职场碰瓷 怎样起诉职场碰瓷 职场碰瓷专业户王晓珍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