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上没有,但客观上或许存在(潜规则)
之前公司要求我们去接待海归客户,请对方在一所高档的西餐厅吃饭,席间对方问我们,现在国内是否有餐后支付小费的习惯。
同事说暂时没有听过这个说法,对方又问,那也就是说,餐后给小费这件事也许是有的喽?
我替同事打圆场,我说这个事情,主观上没有,但客观上或许存在。
那位海归客户看着我,我不知道他是否在将我的说法转换成“他能听得懂的语言”,只是过了几秒,对方吐了一个“哦”字,这个话题便暂告段落了。
事后同事问我,你干嘛不直接告诉他真相,我说这个真相其实我也不清楚。
主观上我没见过给小费的,但客观上因为我也不常去高档餐厅,不知道是否存在这个规则。
同时和那位海归客户一样,短暂的停顿之后,以“哦”结尾。
事实上,聪明的读者能看得出来,对于此二人,我都没有说实话。
并且,都有不说实话的理由。
海归客户,对我而言没有海归,只有客户,他对我来说,只存在客户这一身份,他是海归还是太空归还是地底归,对我来说并不存在任何附加条件。
他只是客户,仅此而已。
我作为公司一员,接待客户吃饭,没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制造麻烦。
与其说去纠结“有没有小费”倒不如说把问题看的简单一点,就是我的回答,客户是否能接受。
而若是我用调侃的手段或是阴阳怪气的去讽刺对方,那么毫无疑问,即便我的调侃和阴阳怪气具备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但最终我依然承担被公司指责“办事不力”的风险。
客户是什么?公司的交易与合作者,而我是公司一员。
所以看似是小费的问题,实则是“怎么不惹麻烦”的问题。
而对于同事,我之所以不说实话,是因为我们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
我们一同服务于客户,客户提出问题,我作为打圆场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并不等于我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就彻底消除了。
因为我帮他,他就一定会帮我,这样看似合理但在职场这种复杂环境下并不存在的规则,
不会让我在这个问题上犹豫半分。
所以,当他问我为何不说实话的时候,
我就直接告诉他“一个他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的实话”。
听起来似乎有些复杂,但若是以简单的方式推演,便能得出其单纯而又直接的真相。
主观上,海归客户是否在消费问题上刻意凸显其“海外经历”以此在我们面前产生可悲的优越感,这可能没有,但客观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主观上,同事在这个问题上对我的追问,是否存有某些潜在的“职场社交陷阱”,这可能没有,但客观上,这种风险并不等于零。
主观上,我用符合各自身份的方式来让他们获得想要的答案,这可能不是最优解,
但客观上,他们必须接受。
主观上,我们所处的交际环境,往往并不要求我们把所有的真相以实话的方式讲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麻烦。
但客观上,
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更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方式来处理。
主观上,我们身处的交际环境似乎鼓励含蓄与委婉,直言不讳被视为冒犯,更有甚者会以此添油加醋,导致更多的冲突甚至灾难,所以人们似乎更愿意沉浸在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中,享受那层朦胧的美好。
然而在客观上,这样的氛围恰是孕育谎言的温床,为了保护自己,避免麻烦,我们学会了用谎言包裹真相,用甜言蜜语替代诤言逆耳,以此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游刃有余。
防人之心不可无,因为害人之心问谁有,
谁都会说“反正我没有”,
那么,谁会相信呢?
谁会愿意付出代价,来跟“相信人性本善”这个观念,
不顾一切的搏一把呢?
说法 小费 同事 公司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