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哪儿上班:永远皮糙肉厚,永远又笨又稳
无论在哪儿上班:永远皮糙肉厚,永远又笨又稳
在阿里巴巴的辉煌岁月里,其前任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曾直言不讳地提及公司的招聘标准。她强调,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品质是员工的“皮实度”。这里的“皮实”,一方面指的是坚韧不拔,能在逆境中愈挫愈勇;另一方面则是指货真价实,具备扎实的能力和技艺。
在职场生涯中,无论身处何种环境,良好的心态都是进步的基石。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初涉创业的日子。那时,我招聘了两位编辑,一男一女,他们的背景和命运迥异。
男孩出身名校,才华横溢,他的简历令人印象深刻,我对他抱以厚望。女孩则非科班出身,虽然对文学充满热爱,但才能平平无奇。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两人后来的发展轨迹简直是天差地别。
男孩因为一次疏忽,误将未经审核的文章发布,导致公司遭受了不良影响。我对他进行了适当的惩罚,在会议上对他进行了批评。令我意外的是,他竟愤然离席,情绪失控地为自己辩护。虽然我理解他年轻气盛,但他的工作态度让我深感忧虑。
相比之下,女孩在早期的工作表现中屡屡犯错,我曾对她严加批评。然而,不同于其他编辑因错误而感到害怕或委屈,她总是能够保持冷静,虚心接受批评,并积极寻求改进。她的这种韧性和敬业精神,让我决定不吝惜我的耐心,悉心指导她。
经历了几个月的磨砺,她从一名写作新手蜕变成为一名成熟的作者。后来,我让她独立负责一个账号,她不仅要撰写文章,还要负责发布、培训新人等工作。在那段时间里,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对无尽的挑战,但她从未言弃,反倒是越挫越勇。经历了无数个深夜的苦战,她最终不仅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还一路晋升为公司的高管。
通过这段经历,我深刻理解了阿里巴巴为何会倾向于拒绝那些心灵脆弱的员工。职场的道路并不平坦,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委屈。需要上司的过度呵护和同事的无限忍让的员工,不仅难以担当重任,自身的成长也会受到限制。
作家塔勒布在他的著作《反脆弱》中,区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第一种人像玻璃球,一旦遭受打击,就会粉身碎骨;而第二种人像橡胶球,即使跌落谷底,也能反弹更高。面对痛苦与挑战,前者往往一蹶不振,而后者却能在反复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韧。
只有那些经历风雨、历经磨难的人,才能品味到成长的甜蜜。而那些玻璃心的人,注定只能在地上捡拾破碎的玻璃。
某个深夜,我的侄子,一个刚踏入职场的新人,向我倾诉了他的困惑与不满。他抱怨工作量大,自己是新员工,却承担了最多的任务。我静静地听他抱怨了半个小时,然后给他讲述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作家刘同。他在电视台工作时,发现同期入职的毕业生中,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而其他人则在摸鱼。他感到不平衡,直到一位朋友告诉他,多做事意味着更多的锻炼和成长,他才恍然大悟。从此,他不再抱怨,而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最终成为公司副总裁。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投资人冯唐。他在麦肯锡工作时,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和不断变化的任务。起初,他抱怨连连,但最终他意识到,这些挑战使他得以锻炼和成长。仅用六年时间,他就成为了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
通过这些故事,我发现有些人职场之路越走越窄,并非能力不足或智商不够,而是因为他们太聪明,总是将工作与责任划清界限。相比之下,那些不太聪明,却愿意投身于各项工作的人,反而能够更快地成长并收获更多。
我非常赞同字节跳动CEO张一鸣的工作理念:工作无分彼此,做事不设限制。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将工作视为自己的事业,勇于承担边界之外的任务,以此来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触及更高的成就。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看似不太聪明,却愿意全力以赴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最大的成长和收获。
在我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曾与我深入探讨:在众多应聘者中,我们究竟应最看重哪一种能力。
我深思后回答:虽然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提升,但一个人的性格成熟度对于管理风险至关重要。
所谓成熟性格,是指个体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同时也能推动自己的成长。
1. 培养坚韧不拔的心态
在职场上,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同事:一点小小的批评就能让他们感到自尊心受损;同事的一个眼神就能在他们的内心激起波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让他们抱怨不已。
他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内心的挣扎上,而没有时间去自我提升。
我高度赞同马东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在职场上最宝贵的品质是“以事为先”。
必须认识到,领导的时间非常宝贵,他们没有时间去安抚你;同事们也都非常忙碌,他们没有时间去讨厌你。
《权力的游戏》中有句话:狮子从不关心羊的看法。
遇到挫折时,应及时调整,避免消极态度;遇到难以相处的人,应选择忽视,避免与他们纠缠。
你每多花一份精力在维护自己的尊严上,就少一份精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你每多花一分钟在自怜的情绪中,就少一分钟去解决实际问题。
关闭过于敏感的情绪探测器,努力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这个世界并不关心你的自尊,它只关心你的成就。
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凤凰。
只有真正变得强大,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 摒弃消极的打工者心态
一位年轻记者曾有机会采访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采访结束后,松下询问他的薪水,他回答说:一个月只有一万日元。
然而松下却说:其实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么多。
因为你能够成功争取到这次采访我的机会,说明你在采访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如果你能够不断积累这方面的才能和经验,这就如同在银行存款一样。
存入银行的钱会生利息,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银行中产生利息,将来会连本带利地回报给你。
这并不是老板的PUA,而是一种非常高瞻远瞩的工作观念。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基将工作观念分为三种:
第一种,把工作当作“差事”(Job);
第二种,把工作当作“职业”(Career);
第三种,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Calling)。
一个人的工作观念,就是他人生的格局。
当你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时,你会发现你遇到的每一个严格的上司、每一个难缠的客户、每一个棘手的问题……并非来折磨你的,而是来帮助你成长的。
职场之中,人的态度与行为模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耗竭型,另一类为进取型。
耗竭型的人往往自我意识过强,心高气傲,难以接受逆耳的忠言,对于平凡的工作更是不屑一顾。
他们不知,如此行为不过是在耗损自己的精力与成长的可能性。
而进取型的人则总能保持一颗谦卑学习的心,他们的外表或许不起眼,但内在却是坚实而稳重。
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与视野。
既然我们身处世间,工作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课题,何不选择成为进取型的人,让工作成为我们成长的肥沃土壤呢?
职场 时间 成长 公司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