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总是半夜讨论工作,我终于辞职了
我终于如愿进了Top行列的互联网公司,进去之后,才发现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很多事情,真是需要经历,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对我来说,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道“催命符:
10个人小组有11个工作群;每天深夜还在讨论工作互相艾特;周末经常突然有“紧急任务”;原本在外郊游,领导突然有新想法,我立刻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开始办公。就这样,几乎失去所有个人时间,两个月之后,我灰头土脸的跑了。
这样的决定让我非常痛苦,为了能够进入这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我可是准备了2年,积累经验,过了几轮面试,之前就有朋友提醒我,不一定像你想象的那样。出来一年后,回过去看深陷其中的我,更能懂得什么样的工作才让自己成长。
有人会问,是不是我做的项目非常忙,需要无限入侵大家的私人生活?不是这样的。一个健康发展的公司哪有那么多让员工没日没夜工作的岗位,关于当时的工作状态,我仔细反思后,有三条经验分享给大家。
系统的流程管理和规则
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所在的市场营销部门,从上到下都非常看重“创意”,但有些鄙视“规矩”。大家都不喜欢“落在纸面上”的东西,觉得太死板。
我有几次拿整理好的文档和表格跟组长确认内容方向,她后来跟我说:“我发现你们广告公司出来的人特别喜欢做文档,就像很急着把作业交掉,其实你只要跟我讲一个你的核心创意就好了!”做市场营销,尤其还是做游戏行业的市场营销,创意确实很重要。但只给出大方向,创意执行就很容易有偏差,会出现很多问题。
首先,只沟通一个大方向太抽象,每个人心里预期的效果都不一样。就好像说到“潘金莲的老公”,我心里想的是武大郎,别人想的是西门庆,结果出来大家都不满意。但如果做一个文档,说明“身高不足五尺,职业卖烧饼”,再配上图,就清楚了。这时候,别人不满意就可以早些提出来,再改成“身长八尺,仪貌堂堂”的富二代人设,不就省了很多麻烦?
还有,少了书面工作,许多流程缺乏总结。明明是做了很多次的事情,换新人接手没有资料参考,就还像第一次做。有一次,别的公司跳槽过来的新同事找我要新产品上线的推广流程总结,我拿不出来,被她吐槽:“你们这种事情都做过多少次了,竟然一份可参考的书面文档也没有吗?”所以,落笔成文的东西,意义真的不仅仅是“交作业”。
有人问我广告公司加班是不是很多?确实多,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虽然突发事件无法避免要加班处理,但大部分工作都有章可依。
这些所谓的“教条”不是凭空编出来的,其实也都是前辈们在一次次实践和试错中总结出来的,哪里流程可以简化,哪里有坑要规避风险,其实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让后来者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如果你们的岗位上没有这样的流程,可以自己做一份,我换工作后,这样的问题又出现了,但不能像当初那样,任性走了,就自己利用下班时间,做了1个月,做出了一份,就把原来出现的问题解决了。
谁对结果负责
谁就应该对过程有把控权
广告界一位前辈说过:“创意需要独裁”。这话听着霸道,但其实很讲道理。创意是个特别主观的东西,不光是广告营销,很多工作比如写作、设计等,都很主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都愿意评价两句还能显得很内行。但是如果每个人的意见都听,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就会变成四不像。
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阿丹,有一次提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频创意,但风格有些悬疑。当时许多人给了很多不同的意见,最后得出结论——不做。她觉得这个创意能火,不做可惜,于是转手给了别的组负责相似工作的朋友,人家做出来了,视频在社交网络上获得了好几百万赞。
我也有过和阿丹类似的经历,因为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新人而不自信,更对自己的专业度不够自信,所以容易失去主见,反而做事情没了逻辑。在做事之前收集大家的意见,然后自己再判断,决定采用哪些。毕竟,谁对结果负责,谁就应该对过程有把控权。
我还懂得了一点,这件事情,和谁的利益相关,谁会重视。如果是你的项目,就要想办法做出了,职场看成绩,而不是解释。
高效率工作
不要自我感动
我跟小米吐槽过半夜讨论工作的情况,她问我,那你有没有想过白天的时间哪去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白天其实谁也没闲着,大家都在“忙”。但为什么忙不完?一个因为大公司部门多,内耗大。
我们的工作每天都需要跟很多人沟通。有一次,只是为了登陆测试服务器截一张图,我就需要先找策划,再找程序员,最后请做测试的同事一起协助,耗时好几个小时,才完成。这还不算是复杂的,有的时候一件事情涉及到多部门合作,那个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在不停接飞盘的狗。这种事情,只要在大公司就很难避免,所以也慢慢接受了。
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态度。我发现我们工作时间虽然长,但节奏其实有点慢。九点来上班,吃个早饭喝个咖啡就十点了,慢悠悠查查邮件回几个信息,就到了十一点半吃午饭的时间,午饭过后午睡时间到下午两点,这才算正式开始工作。为什么大家都不着急呢?还是心态。不惧加班,不想回家,随时奉陪奋战到底,这种心态,也导致了加班时间长。
我做互联网,老陶(老公)做建筑,我们俩的行业里单身的男同志特别多,反正就我俩的观察中,单身男同事都不爱下班。老陶的一位年轻男同事说:“回家也就空荡荡一个屋,我还不如在公司画图。”
我当然不是diss努力工作的人,我很尊重我的前同事们。甚至有时候,在他们面前我觉得自惭形愧。他们大部分人都有着高学历,北大、清华不在少数,可以这样毫无保留的投入到工作中,我很佩服。但是人和人不同,这种状态对我来说绝对不长久。
原因之一,对我来说,工作是为了生活,工作可以是重心,但不能是全部。之前同事要求我周末的时间用来玩自家的游戏,我拒绝了。因为那个游戏非常的耗时耗精力,要玩的话,基本上不是花大量的钱就是花大量的时间。同事很意外我拒绝了他,便问我:“那你周末有什么事儿么?”他问出这个问题,我也很意外。我只好跟他解释,我有家庭,我要陪伴家人。
原因之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工作太满,会让人失去思考的时间。真正好的东西,是要花心思“想”出来的。工作后期,我的小领导总是跟我说:“你现在根本没发挥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啊!你想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根本没时间想啊。连续上班一个月,朝九晚九、十、十一、十二,我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时间学习,没有输入,怎么会有好的输出呢?
小领导回忆起面试我的场景,说那时候觉得我见多识广,可现在觉得我什么也没发挥出来。可是要知道,来面试这份工作的时候,我同时做着三个品牌的客户,每天都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每周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写一篇文章。所谓见多识广的背后是多少积累的支撑?过去的工作就跟过去的恋情一样,不需要多留恋,通过反思能让自己得到启发和成长,就是最大的价值。
最后,希望大家上班时能一往无前,下班群里安静如鸡,往前冲时不被牵绊,坐下休息也不被打扰!
本文为OFweek公众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侵权投诉 辞职微信 微信辞职是否有效 辞职微信怎么发 辞职在微信上说好不好 在微信上辞职怎么开口 辞职用微信说合适吗 怎么委婉的用微信辞职 辞职微信和老板说 微信发了辞职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