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单速递!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

学历教育 2019-07-20 18:10:09 171


近日,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共遴选出拟授奖成果452项,其中拟授特等奖成果2项,拟授一等奖成果50项,拟授二等奖成果400项。公示期为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公示网址:http://www.jxcg.edu.cn/ 


具体有哪些成果入选?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全名单↓↓↓



特等奖(2项)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
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谢和平,步宏,张红伟,李中锋,冉桂琼,周琳,杨军,冉蓉,胡娜,夏建钢四川大学
2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杨宗凯,彭南生,刘建清,李鸿飞,吴砥,杨浩,曹阳,胡慧洁,郑伦楚华中师范大学
一等奖(50项)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
1入耳入脑入心  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许宁生,焦扬,陈锡喜,沙军,赵宪忠,褚君浩,姜智彬,刘淑慧,顾铮先,曹文泽,李梁,张黎声,李江,李国娟,吴强,桂永浩,顾钰民,宗爱东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政法学院
2砥砺求索35年——情感教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卢家楣,刘伟,贺雯,王俊山,陈宁上海师范大学
3国家试点学院APLIC教育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朱旭东,石中英,李家永,王晨,黄欣北京师范大学
4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晓虹,王晓红,涂凌波,曾祥敏,赵希婧,冷爽中国传媒大学
5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语言学培养模式陈保亚,汪锋,董秀芳,叶文曦,李娟北京大学
6高素质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王守仁,杨金才,刘云虹,何宁,张俊翔,陈民,王奕红,崔昌竻南京大学
7面向国家战略的数字化与国际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何人可,季铁,谭浩,袁翔,肖狄虎湖南大学
8中国根、复旦魂——打造重实效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吴晓明,秦绍德,蔡达峰,焦扬,孙向晨,王德峰,彭裕文,汪源源,周鲁卫,童兵,徐雷,徐瑾,李钧,徐珂,刘丽华复旦大学
9基于专业链状工作坊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周武,刘正,胡惠君,戴雨享,汪正虹,李文,韩熙,彭倩中国美术学院
10“悦读经典计划”——重塑大学阅读文化的育人路径新实践周宪,徐兴无,陈谦平,张辰宇,蔡颖蔚,郑昱,洪修平,于天禾,周晓虹,王守仁南京大学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集群建设洪银兴,葛扬,安同良,沈坤荣,范从来南京大学
12一体多维  二元融合 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王轶,杨东,高圣平,王旭,时延安,杜焕芳,石佳友,姚欢庆,徐阳光中国人民大学
13“四型人才”导向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黄进,于志刚,卢春龙,田士永,孙园植,吴宏耀,刘坤轮中国政法大学
14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陈信元,李增泉,朱红军,朱凯,饶艳超上海财经大学
15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  MPAcc人才培养模式支晓强,王化成,周华,戴德明,徐经长,赵西卜,宋建波,孙茂竹,耿建新中国人民大学
16迈向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钟登华,王树新,王静康,余建星,张凤宝,白海力,巩金龙,王世斌,杨秋波,曾周末,Jay  Siegel,袁婷,刘坤,郭帅,车熙天津大学
17化学专业大学生科创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贾叙东,朱成建,陈露洪,侯文华,郭子建,李育佳,张剑荣,葛欣南京大学
18依托优势学科  构建与实践工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高存法,邓宗白,唐静静,沈星,史治宇,陈建平,张丽,严刚,金栋平,刘先斌,史志伟,蒋彦龙,顾蕴松,孔垂谦,王中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改革工科数学教育模式,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黄廷祝,徐全智,覃思义,程光辉,杨鹏,张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国良,李良电子科技大学
20大类招生、平台培养、特色发展——  大电类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李少远,张峰,高怡祯,张焰,杨明,邹卫文,黄林鹏,周越,王祉月上海交通大学
21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王静康,冯亚青,张凤宝,于建国,李伯耿,陈建峰,山红红,梁斌,潘艳秋,王玉军,陈砺,管国锋,庄志军,张玉苍,张金利,郝长江,夏淑倩,赵双良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海南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22研究型大学机械专业拔尖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丁汉,何岭松,尹周平,吴波,吴昌林,陶波,丁雨葵,凌玲,徐江,张俐华中科技大学
23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陆国栋,费少梅,顾大强,王进,刘衍聪,孙毅,蒋丹,陶冶,王枫红,刘振宇浙江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24学做融创  通合一体——建筑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改革与实践王建国,韩冬青,鲍莉,孙世界,陈薇,朱雷,张彤,李向锋,夏兵,张嵩,傅秀章东南大学
25一流学科支撑,一流教师领航,一流航宇材料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李贺军,张军,王永欣,李文亚,李克智,耿林,杨延清,李付国,王锦程,董文强,李金山,苏彦庆,陈忠伟,闫久春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26面向国家急需,构建“三位一体”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郝跃,张进成,郑雪峰,庄奕琪,张玉明,冯晓丽,侯晓慧,赵树凯,程珺,蔡觉平,张士红,柴常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7产业需求牵引的计算机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罗军舟,李伟,耿新,杨全胜,汪芸,舒华忠,程光,徐立臻,姜龙玉,李雯,吕倩东南大学
28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研究和推广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桂小林,傅育熙,王东,黄传河,温莉芳,秦磊华,朱敏,李士宁,胡成全,吴功宜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29优化知识体系,打造优质资源,创建《数字移动通信》精品课程王金龙,蔡跃明,陈瑾,龚玉萍,宋绯,崔丽,杨文东陆军工程大学
30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与完善程伯基,柯杨,王维民,谢阿娜,蔡景一,鲁映青,杨棉华,汪青,杨立斌,厉岩,曲波北京大学
31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陈晓阳,姜峰,张永亮,郭燕锋,刘向东,邓诣群,李吉跃,苏雄武华南农业大学
32夯实医教协同,综合性大学“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陈国强,郭晓奎,胡翊群,钮晓音,邵莉,唐华,梅文瀚,洪梅,胡伟国,郑青,郁松,陈洪,周栋,苏懿,缪青上海交通大学
33服务健康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姚文兵,樊陈琳,徐晓媛,于锋,葛卫红,孙小丽,席晓宇,何聿娴中国药科大学
34全方位多途径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培育卓越医学人才李立明,王云峰,张勤,管远志,马春雨,潘慧,马超,高小惠,杨萍北京协和医学院
35“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我国推拿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实践房敏,严隽陶,曹仁发,沈国权,龚利,赵毅,孙武权,张琴明,李征宇,张昊上海中医药大学
36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  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孙康宁,梁延德,傅水根,于化东,张景德,罗阳,林建平,朱华炳,童幸生,刘会霞,韩建海,邢忠文,付铁,朱瑞富,张远明,李爱民,毕见强,杨莲红,韦相贵,黄根哲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汉大学,江苏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昌吉学院,钦州学院
37基于“问题链教学”创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冯秀军,陈文娟,谢玉进,黄刚,郭红梅,韩美兰,王雪梅,柳建营,李志军,韩小谦中央财经大学
38课程与时俱进,重大项目引领,着力品行养成,构建创新型研究生一流培养平台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何茂刚,李增耀,唐桂华,赵小明,刘志刚西安交通大学
39创建战训一体技战融合特色的作战运筹与任务规划新兴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吴军,杨任农,田军,王瑛,张宝华,丁键,张涛空军工程大学
40激发学术志趣  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袁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智,郑泉水,张文雪,苏芃清华大学
41探索理论,更新理念,厘革路径,贯穿PACE要素的三元课堂模式创新与实践李贵安,衣新发,宋永成,何聚厚,龙宝新,郑海荣,乜勇,李铁绳,王文博,李正德,耿晓丹陕西师范大学
42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张伯礼,匡海学,郭宏伟,胡鸿毅,王键,王省良,吴勉华,余曙光,闫永红,刘红宁,范永升,石岩,李灿东,王平,高树中,宋柏林,牛阳,吕志平,安冬青,王占波,吴范武,卞华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南阳理工学院
43“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平台的创建杨斌,史宗恺,孙宏斌,邴浩,李双寿,付志勇,余潇潇,顾学雍,杨建新,邓焱清华大学
44研究型大学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20年实践严建华,吴晓波,尹金荣,魏江,邬小撑,邱利民,林伟连,陈凯旋,金一平,徐小洲,高峰,郭斌,寿涌毅,刘向东,郭继强,江全元,周文文,邵明国,张林,朱佐想,吴维东,任聪静,王璐莎浙江大学
45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陈骏,邵进,高新房,王栋,李灿,董婷,李成,葛俊杰,胡凯,孙建军,杜骏飞,王维嘉南京大学
46新建—新兴—新型:突破同质同构  推进八个转变 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探索实践蔡敬民,储常连,余国江,刘建中,陈秀,王晓峰,吴克,刘红,谢海涛,詹向红,许徐,夏琍,吕刚,檀明,俞志敏,董强,王庆龙,贾峰,缪群道,朱涛,葛春梅,汪文忠,陈江华,杨学春,胡晓军,华建兵,牛欣,江芳,侯继红,宋玉军,孙建安,伍德勤,胡艳萍合肥学院
47多元协同培养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纪志成,张秋菊,唐英年,卢立新,化春键,武美萍,王利强,蒋毅,王生洪,王艳,李可,陈海卫,吴静静,金同康,陈国庆江南大学,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
48面向国防重大需求  “五维一体”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王海燕,张卫红,李勇,李春科,晁小荣,郭喜平,李玉龙,林欢欢,李圣,谢发勤,侯俊西北工业大学
49融合产业学科优势,基于“一课三化”举措,推进光电专业创新人才的群体培养张新亮,杨晓非,江建军,刘劲松,刘继文,柯昌剑,李元杰,聂明局,曹丹华,王英,邓前松,鲁平,吴裕斌,崔晟,杨振宇,李玲华中科技大学
50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  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徐晓飞,战德臣,陈越,蒋建伟,嵩天,王杨,冯祖洪,张龙,傅育熙,何钦铭,赵柱,韩飞,杨波,翁恺,苏小红,初佃辉,张策,李晗静,吴明晖,崔立真,梁永全,张广渊,王成端,董吉文,鲁芹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南石油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河西学院,临沂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学院,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
二等奖(400项)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
1“本硕一体▪全科▪融通”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吕立杰,陈旭远,解书,马云鹏,唐丽芳,于伟东北师范大学
2“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全方位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刘波,马新东,赵青,刘静民,胡凯清华大学
3地方师大师范生多元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杜伟,任立刚,杨洋,黄砾卉,李松林,黄伟,卢永平,蒋伯瀚,官米佳,王珂,毕剑,李志全,黄燕,曹艺,张红四川师范大学
4优秀乡村小学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创新与实践——基于乡村教育振兴的“一师方案”彭小奇,刘志敏,蒋蓉,陈梦稀,佘向军,肖湘愚,童小娇,侯蓉,江正云,蔡海军,王建平,杨家福,邓素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5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南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史国生,严海平,邹国忠,宋燕,夏菁,沈鹤军,袁野,孙飙,吴晓红,于翠兰南京体育学院
6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联盟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蒋永文,马力,陈新,匡锦,王鉴,李天凤,罗明东,章新,浦虹,解永刚,段利华,王全,王石华,杨明宏,马丽娟,董大校,赵周,李玲云南师范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昆明学院,大理大学,红河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保山学院,文山学院,普洱学院
7以人格养成为引领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曹莉,韩春利,李思民,周芳,陈家起,李峰,杜高山,周跃辉,王加新,郑亚淼,李士建,朱磊,刘翔,王凯,解毅飞曲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8基于大教学观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融通育人模式实证研究郭健,王培光,刘卫萍,张秋山,单耀军,王英龙,梁巍河北大学
9浙派名师引领下“三维六环”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童富勇,孙德芳,叶哲铭,肖正德,王强杭州师范大学
10创建五阶段递进式教师教学培养体系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引领西部教师发展马知恩,王小力,鲍崇高,张健,雷利利,赵欣,李远康,左莹莹,董喆,张明,李宏荣,吉康敏,朱继洲,胡奈赛西安交通大学
11德业双修: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与创新童世骏,周傲英,雷启立,唐玉光,周彬,吴薇,吴成领,丁旵明,艾东升,谭红岩,苟健,吴平颐,陆蓉蓉,杨艳红,林德龙华东师范大学
12面向未来的“三维度•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实践研究郑国民,王洛忠,李艳玲,魏锐,张弛,杜春光,马东瑶,王蔷,曹一鸣,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
13面向造就卓越教师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高夯,魏民,李广平,郑长龙,袁孝亭,李淑文,徐笑梅东北师范大学
14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三维六域”教师教育类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丁锦宏,邓宏宝,许映建,王珏,张志泉,李祖祥,张建平,王灿明,姜永杰,徐志刚,吴东照南通大学
15“三维核心能力”导向的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周泽扬,申仁洪,龚燕,杨如安,刘建银,魏勇刚,张明志,李文平,林长春,刘眉重庆师范大学
16尚师德  强能力 重融合 善反思——学前教育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顾荣芳,虞永平,郭良菁,邱学青,张俊,王海英,张永英,杜悦艳,刘晶波南京师范大学
17三教统整,三课并进,三助扎根——教育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朱德全,林克松,张辉蓉,徐小容,王牧华,唐智松,朱桂琴,李姗泽,彭泽平,罗生全,李欢西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
18基于全人发展理念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创新陈英和,王大华,彭华茂,伍新春,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
19泛在学习环境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梁存良,陈广文,徐久成,李帅军,宋晔,朱珂,罗红艳,李海龙,张瑾,邓敏杰,王天意,王春丽河南师范大学
20“3+3+3”学教交替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袁宗金,周红,华希颖,徐虹,李煜,蔡红梅,杭梅,周燕,孙幼红,王晓萍南京晓庄学院
21“多语种+”卓越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杨力,姜智彬,王会花,金慧,王雪梅,姜锋,李岩松,王静,潘煜,赵鸣歧,查明建,衣永刚,邓惟佳上海外国语大学
22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刘宏,孙玉华,彭文钊,任雪梅,安利红,王钢大连外国语大学
23外语专业国际体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宁琦,程朝翔,赵华敏,黄燎宇,王丹,郑清文,崔桂红北京大学
24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的生态型培养体系构建胡百精,周勇,张辉锋,王润泽,刘海龙,许向东,高贵武,王菲,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
25分类发展,全程育人,多元评价——外语学科研究生一流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彭青龙,陶庆,王同顺,郭鸿杰,都岚岚,朱一凡,田艳,吴诗玉,张鸿刚,吴保华上海交通大学
26新闻评论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赵振宇,张昆,顾建明,何志武,刘义昆,牛静华中科技大学
27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人才培养“六结合”模式的创建与实践林如鹏,支庭荣,刘涛,张晋升,邓绍根,杨先顺,范以锦,刘红兵暨南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8基于创新驱动的文科实验教学供给侧改革与实践杨亦鸣,朱祖德,余光武,满在江,顾介鑫,杨通银,刘涛,王仁法,耿立波,于亮,刘俊飞,张珊珊,钱进,刘永宁,潘震江苏师范大学
29基于经典细读与方法引导的古代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李浩,段建军,张文利,李芳民,成明明,田苗,杨新平,杨遇青,邱晓,赵阳阳西北大学
30构建多层面、多维度、多媒介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开放式教育教学体系郭英德,康震,李小龙,李山,谢琰北京师范大学
31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张新科,霍松林,刘锋焘,高益荣,刘生良,傅绍良,吴言生,赵望秦,霍有明,曹胜高,高一农,柏俊才,杨晓斌,程世和陕西师范大学
32青春同创,人文化成:中文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度转换李建中,高文强,李立,萧红,王怀民,萧映,肖圣中,叶李武汉大学
33创立“续理论”高效学外语王初明,姜琳,王启,王凤兰,王敏,许琪,伍志伟,洪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4翻译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贺莺,王军哲,曹怀军,张旭,李向东,祖赟,崔启亮,石丁,李程,王晓东西安外国语大学,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出版社,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
35“语言+地区研究”——  “一带一路”非通用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孙晓萌,米良,傅聪聪,李亚兰,汪波,李小元北京外国语大学
36PPE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姚新中,陈彦斌,闫瑾,罗安宪,徐尚昆,张时坤,于泽,曹司彬中国人民大学
37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探索高松,裴坚,金顶兵,董志勇,董礼,王海欣,方新贵,李晓明北京大学
38旨在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  “科学与人类文明”通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盛正卯,蔡天新,王彦广,叶高翔浙江大学
39全面发展、主动成长——南开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龚克,朱光磊,杨克欣,刘立松,杨光明,蒋雅文,白云龙,何璟炜,王成辉,季纳新,杨岚南开大学
40中山大学博雅模式:以经典为中心的通专结合之路甘阳,王承教,李霖,董波,肖文明,吴海,刘海川,陈慧,胡劲茵,黄俊松,吴宁,童庆生,陈少明中山大学
41十年坚守:创新中华经典学习与汉字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党怀兴,李贵安,刘生良,曹胜高,郭迎春,石洛祥,王文博,朱晓彧,余志海,张向侠,张小东陕西师范大学
42打造跨校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构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马骁,杨丹,曾道荣,何云庵,杨海洋,曹顺庆,吴能表,蒋宁,陈秋生,习勇生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
43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的探索与实践张伟刚,宋峰,刘铁根,马秀荣,江俊峰,严铁毅,高艺,王恺,尚佳彬,王斌辉,刘佳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44立足世界史一流学科,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动能转化,培育史学英才周巩固,朱寰,韩东育,梁茂信,张强,刘景岚,王邵励东北师范大学
45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历史学拔尖人才刘安志,陈曦,潘迎春,魏斌,谢国荣,杨国安,蒋焰,熊芳芳武汉大学
46中国建筑的科学认知:北大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徐怡涛,杭侃,孙华,王书林,张剑葳北京大学
47哲学专业基础理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罗跃军,王秋,张继军,王国有,关健英,蒋红雨黑龙江大学
48培养有情怀的剧作家——艺术院校编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陆军,叶长海,孙惠柱,姚扣根,黄溪,刘艳卉,孙祖平,赵韫颖,刘庆,徐煜上海戏剧学院
49一流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俞丽拿,廖昌永,吴强,李坚,徐惟聆,方琼,陈春园,唐哲,唐俊乔,郁音嘉上海音乐学院
50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刘伟冬,李彤,章文浩,樊波,于友善,张放,金丹,朱智伟南京艺术学院
51构建艺术与工科专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多维协同培育国际化时尚设计人才李俊,周洪雷,王朝晖,于晓坤,姚卫新,肖平,夏雅琴,李敏,陈彬,汪芳,彭波,吴翔,张向辉,崔玉梅东华大学
52革新机制、深耕文化、拔尖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高镀,黄奕华,惠彤,张晓梅,李卿北京舞蹈学院
53综合性大学戏剧影视文学本科生创造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吕效平,李兴阳,陈恬,高子文,杨柳南京大学
54中国电影史论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拓展周星,张燕,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
55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  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巴图,舒桐,年金鹏,李亚莉,徐小刚中国戏曲学院
56跨校联合、校企协同,动漫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涂清云,甄巍,贾秀清,李剑平,胡正荣,孙立军,夏敏,许一新,倪洁,周雯,高薇华,张丽,李岩,战京娟,李亮,王昊,许成伟,王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
57适应未来转型,以整合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张凌浩,辛向阳,魏洁,刘宁,邓嵘,廖曦,杨茂川,过宏雷,赵昆伦,鲍懿喜,曹鸣,杜守帅,胡伟峰江南大学,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58课程创作化、教学现场化——油画艺术教学的中国路径探索 庞茂琨,李强,王朝刚,张杰,宁佳,朱海,马文婷,熊莉钧,刘晓曦四川美术学院
59“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陈丽萍,宁钢,冯浩,邹晓松,康修机,陈云霞,张纯,汪和平,吴晟,李慧颖景德镇陶瓷大学
60五位一体、贯通融合的复合型美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郭线庐,贺丹,李云集,王彬羽,李四军,闫伟,廖宗蓉,韩晓剑,李路葵,万晶晶,李巍,谢瑶,王中乐,吴靖,张乐西安美术学院
61循证科学为本的跨学科全球实地体验式教与学陈英凝香港中文大学
62大健康人文理念下创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段志光,解军,郑金平,邓蕊,张持晨,王志中,程景民,贺培凤,刘志伟,孙俊狮,骞宪忠,郜亮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
63民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崔玉花,韩英姬,朴京花,向开明,金英花,李智渊,金育红延边大学
64清华MBA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钱颖一,高建,钱小军,郦金梁,张进清华大学
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创新林岗,张宇,谢富胜,邱海平,陈享光,赵峰,刘明远,张晨,齐昊中国人民大学
66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田国强,夏纪军,常进雄,冒佩华,陈旭东,杨有智上海财经大学
67计量经济学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洪永淼,方颖,陈海强,蔡宗武,郑挺国,韩晓祎,范青亮,钟锃光厦门大学
68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年实践与研究林木西,王璐,张桂文,孙丽娟,曹艳秋,周健辽宁大学
69以“三提升双对接”为抓手,构建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保障体系黄先海,潘士远,陆菁,顾国达,方红生,张荣祥,朱柏铭,郑春燕,范良辉,黄勇浙江大学
70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赵忠秀,洪俊杰,蒋先玲,许亦平,曹小勇,余心玎,石静霞,李小萌,张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1深度变革情境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双强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乐云,马国丰,李永奎,何清华,胡毅,阮青松,郑弦,刘明强,施骞,凌建明,吴铭,万静远同济大学
72经管专业C-MAPs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苏敬勤,叶鑫,洪勇,郑皓,朱方伟,宋金波,吕一博,李新然,郭文臣,王淑娟,李慧,杨春薇大连理工大学
73治国理政人才“三问三法”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肖滨,陈那波,张书维,朱琳,马骏,何艳玲,倪星,陈天祥,郭忠华中山大学
74整合资源与技术的会计学专业创新型仿真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方红星,王景升,张娆,耿云江,甄红线,常丽,付伟东北财经大学
75高素质会计人才“商能识”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开田,胡晓明,何玉,吴艾莉,管亚梅,姚学峰,孙月琴,姚文韵,李连军,段伟伟,吴价宝南京财经大学,淮海工学院
76本土原创学说引领的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刘思峰,韩伯棠,方志耕,赵先,党耀国,徐海燕,谢乃明,菅利荣,钟华,吴和成,袁潮清,米传民,胡明礼,侯福均,关叶青,王建才,楚岩枫,陶良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77“三位一体”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刘耀林,胡石元,唐旭,焦利民,何建华,詹长根,刘艳芳,应申武汉大学
78“科教融合、全程多元、知行合一”的物流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赵林度,王海燕,李四杰,何勇,薛巍立,韩瑞珠,孙胜楠,赖明辉东南大学
79基于“分层组合、工管融合、多元结合”的三创型智慧商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王勋,琚春华,傅培华,蒋长兵,项益鸣,杨柏林,厉小军,谢波,王慧燕,伍蓓,邵俊,谢满德,吴功兴,徐锋浙江工商大学
80以三大能力为核心的农业经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朱晶,林光华,应瑞瑶,何军,徐志刚,卢忠菊南京农业大学
81基于工商管理大平台的旅游管理一流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刘静艳,王帆,傅慧,屈海林,赵新元,吴晨光,叶浩彬,谢礼珊中山大学
82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融合式文科教学,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祝小宁,王志强,汤志伟,刘裕,张会平,杨菁,岳昌君,刘宇,史溢帆电子科技大学
83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任宏,骆汉宾,刘贵文,丁烈云,徐波,顾湘,姬淑艳,毛超,张巍,杨宇,孙峻,曾德珩,华建民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84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理实一体,构筑财会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资源共享平台王竹泉,綦好东,孙建强,曹玉珊,温素彬,张月玲,孙莹,杜媛,王贞洁,王苑琢,程六兵,杜瑞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85西部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模式创新:“成功计划”十二年探索与实践包国宪,何文盛,王学军,苗绪亮,沈正虎,吴建祖,王西文,孙立国,沙勇忠,李艳霞,王康周,陈强兰州大学
86“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陈旭,张志恒,朱谱熠,程平,邱杰,毛华扬,黄娇丹,吴花平重庆理工大学
87“三并重、四融合”,依托国家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法治人才叶青,唐波,王月明,洪冬英,刘宪权,吴弘,李伟芳,丁绍宽,韩强,黄武双华东政法大学
88“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创设与实践顾晓英,顾骏,聂永有,刘寅斌,肖俊杰,罗均,张新鹏,忻平,李友梅,狄其安,叶志明,王海松,王国中,许斌,许春明上海大学
89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改革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方长平,蒲俜,周荣,李巍,左希迎中国人民大学
90“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开创实践与创新推广刘坤轮,田士永,许身健,刘晓兵,尹超中国政法大学
91新时代法治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付子堂,刘俊,石经海,张志辽,张伟莉,常烨,王黎,章晓明,梁小平西南政法大学
9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项焱,肖永平,冯果,何荣功,冯洁菡,张善斌,李新天,罗国强武汉大学
93卓越为公:政治学一流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志敏,陈周旺,郑磊,郑长忠,扶松茂,沈逸,李辉,张骥,方明复旦大学
94从法律诊所到法律医院——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重构高晋康,鲁篱,王伦刚,樊俊飞,汪蕾,王卓宇,兰荣杰,陶维东,雷芸,牟海英,印通,何霞,吴越,雷建昌,黄礼登西南财经大学
95跨学科卓越财经人才培养的十年探索与实践汤火箭,李永强,张桥云,寇纲,郭建军,甘犁,陈昊,冉茂瑜,徐琳,余会西南财经大学
96“四元耦合”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潘镇,李金生,白俊红,刘阳,顾建平南京师范大学
97地方高校法律人才SPI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房绍坤,宋振武,张平华,范李瑛,郭明瑞,金福海,宋红松,王圣礼烟台大学
98衔接中学—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李川勇,王慧田,宋峰,余华,孙骞,陈靖,陈宗强,刘丽飒,刘松芬南开大学
99注重基础  强化实践 以国际化视野构建矿物岩石学434教学新体系赖绍聪,刘养杰,刘林玉,陈丹玲,康磊西北大学
100集成学科优势,构建一流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祝世宁,吴小山,王思慧,王炜,李建新,鞠艳,应学农,胡小鹏南京大学
101理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逸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敏,姚正安,张雁,姚道新,巢晖,李志兵,赵福利,王其如,杨东华,陈慧,李玉芝中山大学
102以海内外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的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汤国安,龙毅,张书亮,莫少群,闾国年,Axing  ZHU,汪涛,Josef STROBL,赵志军,孙在宏南京师范大学
103“不忘初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标准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教育部教学成果奖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教育教学成果奖 高等教育教学国家成果奖 教育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