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作品推选展示|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摸清深度、拥有温度、把握尺度

学历教育 2019-07-19 18:10:04 237
高校辅导员在线

安徽农业大学 姚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既倍受鼓舞,感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更准了、腰杆更硬了、底气更足了,同时深受鞭策,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实了、要求更严了”。[①]这不得不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们引起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来已久,辅导员自出现以来也一直承担着这项职责,但随着社会形势的日益变化,对思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我认为要把握和加强“三度”的使用,即深度、温度和尺度,才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入实处、做细做实。



一、摸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

(一)思政工作需要深度

  2009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推出“深度辅导”这一重要举措,体现了思政工作精细化的发展趋势,符合时代要求,值得学习和推广。长久以来,思政工作广播散、遍撒网的大锅饭式教育方式只能在面上起到一定的作用,究其根本,它没有实现私人订制式的针对性效果。这就造成了表面上大家全盘接受,实际上距离学生的内心还很远。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当然就没有达到教育的目标。思政工作要深度,就是要求辅导员在对学生全面、深入、细致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就现阶段的思想水平和认知特点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看法,善于运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获取新的信息”。[②]这就说明如今的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显存在着参差不齐,就笔者所接触的学生来看,有的学生初入大学就明显的表现出与众不同,对大学的感受、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程度都在他人之上,但有的学生却对新的环境存在着惶恐、焦虑和不安,对寝室和同班级的学生存有一种陌生感。就老生而言,有的学生非常清楚自己的对位,对大学期间的规划胸有成竹,对未来的打算也初具规模。而有的学生却依然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对待课程和考试也是不放心上,甚至有的学生即使专心听课、认真复习也还是挂科,自己都找不到原因。这就足以说明不同学生,年纪相仿,但认知水平和心理状况都不可同日而语。这就要求了辅导员在进行思政工作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状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开展工作,甚至有时候不需平均用力,对待需要重点帮助的特殊学生应该有所倾斜,区别对待。

(二)深度原则的实际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深度原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思政工作无疑是要实现广度和宽度的,要普及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对于家庭贫困学生、失恋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网恋网瘾学生、成绩不及格学生等重点帮助学生当然要加强教育,但对一般学生也需要加以辅导,以免错漏任何一个潜在的重点帮助生。但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内容去解决问题。尤其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大学生开始越发关注自身的个性发展,他们有着强烈的个性化需求,以笔者的经验而论,新生入学后不久这种需求上的分歧就产生了,家庭贫困的学生急需获得资助以及勤工助学的机会,家庭变故学生急需获得辅导员的重视和关注以及其他同学的认同,勤奋好学的学生希望有一套谨严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管理方案将大学学习规范起来,积极活跃热衷交际的学生则不希望太多的束缚和管制从而不断突破底线寻求自由空间。针对这些学生,不能光提出一个总的要求,而是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给他们制定和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引导他们需求最佳解决办法。

  2、拓宽自身深度进行科学指导。由于社会形势的日益变化,学生在各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越发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应对,也就是要拓宽自身深度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纯粹依靠传统经验的继承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以往普适性方法已经难以奏效了,一个班级一套方案的理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要在工作之余应抓紧时间学习行业最新动态和理论,与他人交流经验做法,掌握娴熟深厚的工作技巧,并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融会贯通使自己能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3、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方法。如何达到深度的目的,单一化的工作方法肯定是不适应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症下药的完成使命。一是传统的面对面谈话方式,这是最传统最常用的方法。它的好处在于画面感强烈、直接碰撞效果好。在和学生面谈过程中,除了听和说之外,要辅以肢体语言,使谈话效果更加生动有效;二是新媒体式的交流。面谈效果虽好,但受限于一些特殊情况往往不好开展,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宿舍离学院办公室比较远,如果频繁使用面谈的方式,对学生也会造成负担。另外一些特别内向和腼腆的学生,如果使用面谈,处于环境的因素,学生不容易打开心扉,反而影响谈话效果。因而我们就可以采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如QQ、微信、飞信、电子邮箱等多种媒介进行,这些媒介的也是学生们经常使用并乐于接受的形式,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沟通环境。三是在实践中锻炼。对于一些沟通能力很差或者心理方面有自闭倾向的学生,以上方式就很难解决问题,这时可以采用在实践中锻炼的方法,“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社会灌输、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③]让学生在素质拓展、体育锻炼、主题班会、班集体出游等方式,在实践中进行恰到好处的开导与启发,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当然,以上方法没有一种是适合所有人的,只有综合运用加以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温度

(一)思政工作需要适当的温度

  思政工作的深度解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在实际运用中要考虑到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和实际效果,许多辅导员和学生反映,面谈、网络联系甚至实践活动等方式都用了,但依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有的辅导员忙里忙外,深入班级和寝室,却依然不受学生爱戴,有的学生谈到辅导员时还抱有一定的埋怨、厌倦等心理,这有可能是思政工作的深度缺乏温度造成的。

  温度在社会学意义上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和状态,上述情况的产生则说明思政教育工作中,一些辅导员不能融入一定的感情和温度,与学生的关系疏远,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冷冰冰的,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即使时间花到了,任务完成了,没有个人感情的融入,不走心的教育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引导意义,是宏观上的指导,其内容和方法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理论性、枯燥性和神秘性,要让它从理论变为活生生的案例触及学生的心灵,就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冒着“热气”、带着温度与学生见面。另外,如果不能营造适宜的温度,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距离感、陌生感、不信任感甚至存在着怀疑和怨恨,则即使辅导员在谈话时融入再多的感情,使用再多的技巧,也难以打开学生心扉。温度感是一个虚化的感觉,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官印象,一件小事、一个动作有时候可能都会影响到温度的变化,甚至一段时间保持的温度,因为时间的延长也会导致降温,这就需要辅导员们时刻关注着与学生之间的温度,给学生适应的温度感。这确实考验着辅导员的个人魅力,也有迹可循,可以掌握一定的方法保持宜居的温度。

(二)思政工作也要防止温度过高

  拥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有着人文关怀的,也是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但过高的温度同样会灼伤也有的师生关系,导致教育工作的功败垂成。

  温度过高有许多种表现,比如师生关系超过一定界限、教育内容突破底线等,比如有些辅导员为了与学生打成一片,就和学生称兄道弟、亲密无间,事事和学生兜底,无原则的讨好和纵容学生,以期学生对自己保持亲密感,这样虽然让工作开展带有浓浓的人情味,却也给后续工作开展带来足够的困难。另外,有些年轻辅导员因为自己也涉世未深,无法很好的控制住师生关系的尺度,造成异性师生不正常的亲昵关系。过度亲密会让辅导员失去作为教师和管理者的威严,当他的“言行举止、文化修养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身上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小毛病也因师生距离的过于亲近而表现出来,白璧微瑕中的瑕被放大,占据了学生的整个视野,从而消解着学生对于教师的美好预想”[④],不利于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也无法让思政教育内容达到学生内心。而一些辅导员因为急功近利,突破了教育内容的底线,不达目的不罢休,对于一些同学的隐私追根到底,深挖、乱挖所谓心理创伤进行教育,实则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起到了反作用。温度感的把握需要经验,也从另一方面提醒了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除了注重深度和温度,也要注意尺度的把握。


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尺度

(一)思政工作要运用好尺度

  尺度是衡量思政工作优劣与否的又一项重要指标,它与温度相辅相成,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注重温度的培养和控制温度过高时,就是在运用尺度原则了。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运用好尺度,这个尺度实质上也是一种距离感。上文已述,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但温度感的控制需要尺度的把握,也就是距离的长短。距离拉长则预示着师生关系疏远,距离缩短则预示着师生关系亲密,过度疏远会导致师生离心离德,无法站在一条线上,保持着应有的凝聚力;过度亲密则会导致师颜扫地,淡化师生界限,弱化教育效果。比如在进行面对面谈心时,过度疏远的关系和环境将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达不到直击内心的目的。但在进行原则性的教育时,过度亲密会让辅导员无法将条令执行到位,让学生无法重视,延误学生吸收,耽误教育进程。尺度的把握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不同学生更要保持不同的尺度。有些学生天生情商过人,能言善辩,尤其善于沟通交际,这样的学生固然要迎合他的优点积极与他交流,但却要时刻注意距离的拉长,以免学生“得寸进尺”,反客为主,使工作陷于被动。有些学生内向讷言、不善交际,这样的学生就要注意走近他,多以朋友的身份指引他,而不能保持太多的距离使他被拒于千里之外。除了面对不同学生,即使面对同一学生也该注意尺度上的调节,让学生“捉摸不定”,对辅导员保持神秘感和期待感,才能更好地将工作开展好。

(二)把握尺度要调整距离

  把握尺度是容易的,如何把握尺度又是一门学问。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要严肃也要融入是必须的,尺度的调节必须以教育性为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根据是否达到教育效果的要求来调节距离,而不能根据是否让自己得到慰藉、快乐或避免麻烦而确定自己与学生的距离”[⑤]。这一原则至为恰当的提醒了我们把握尺度要以是否达到教育效果为准绳,有些辅导员会根据自身特点来,性格活跃的喜欢走近学生,威严有加的喜欢拉远距离,这样学生只能根据辅导员自己的性格来适应并调整,无法实现学生的需求。还有的辅导员虽然知道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节,却不知道调节的准线在哪里,于是乎任意调节、若即若离,看上去和学生是保持了神秘感,却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从而礼貌性的对辅导员敬而远之,实则还是拉远了距离,没把握好尺度。把握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尺度只有以教育性为原则,如果为了教育这个学生,有必要走近寝室和课堂,甚至要利用课间、操场、食堂、餐厅等等地点,才能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吐露心声,那么辅导员也需要利用以上地点,不厌其烦的深入学生内心。如果为了教育学生有必要树立威严甚至言语教训,那辅导员也必须板起面孔,拉远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威严,达到教育的效果。但无论如何,教育性原则也不能突破底线,成为辅导员过度亲近异性学生的借口,这种错误性的理解依然是对尺度把握的不正确。

dvdf

  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辅导员作为这项工作的有力承担者,需要长期关注并不断调整工作方法,注意深度、温度、尺度的把握和运用,在适宜的温度中达到应有的深度,并控制尺度的长短和远近,才能将工作做细做实,达到实效。

[①]引自《哈尔滨工程大学校报》2016年12月15日,第2100期

[②]李涛、黄文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6):112-113.

[③]李涛、黄文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6):112-113.

[④]杨东方 杜伟 张戬.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在深度辅导中要讲求“温度”[J].中医教育,2012,(3):67-69.

[⑤]余清臣.教师与学生交往距离的智慧[J].班主任,2016,(4):53-54.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要摸清深度、拥有温度、把握尺度


征稿:高校辅导员在线是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中心官方微信平台,本平台长期接受辅导员投稿,包括微课、微视频、工作案例、网络文章等,来稿请发至gxfdyzx@163.com.


高校辅导员在线

主编:王慧敏

责任编辑:林   征   张振香

执行编辑:于苏静  李明月

欢迎加入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辅导员工作部QQ群:329571874

思政辅导员 辅导员思政工作 辅导员跟思政的关系 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政工作 辅导员网络思政 辅导员与思政教育 思政辅导员是干什么的 思政课辅导员 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政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