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栏:《成人教育》(2018年第11期)
理论研究
题目:以回归教育主体促进学习型社会体系建构的教育2030行动
作者:孙刚成,马暄皓
机构: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总目标可凝练为以全纳为前提、公平为核心、优质作保障、终身教育为形态四方面。以《框架》为基础,可以从全纳、公平和优质角度厘定未来教育发展的行动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回归教育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保障每一个教育主体的发展权利、满足每一个主体实现自我的诉求和奠定每一个主体终身学习的基础指导下,探索各种社会机构互联互通、共享互助的终身教育新模式,建立多元主体协作的终身教育资源供给新机制,实现人与社会协作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搭建引领人与社会新发展的学习型社会体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富强、美丽、幸福、和谐的新发展。
题目:反思性实践理论视角下的成人学习设计策略
作者:徐宏卓
机构: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反思性实践作为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发展理论,强调“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引导成人教育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和环境观指向实践取向,为正规学习场景中的专业学习打开了新视角。基于这一理论指导,笔者以家政服务专业为个案,深入探讨了成人学习任务、知能呈现、学习支持、专项操练、学习评估等方面的设计策略,以期有效弥合成人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工作场所实践之间的隔阂。
题目:从模仿到特色: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嬗变
作者:姬睿铭
机构: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一些成人高校因模仿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而陷入发展困境。成人高等教育只有超越模仿、独立发展、凸显特色,才能重新焕发生机。成人学员的学习特征是成人高等教育走特色之路的根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应包括设置有特色的质量标准、重塑有特色的招生制度、强化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有特色的生本管理机制。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应独立发展,既要政策平等,又要分类管理。
远程教育
题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远程教育发展的逻辑与策略
作者:陈宇风
机构:汉口学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远程教育经过规模化、同质化发展,在供给侧领域积累了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远程教育服务及产品的供给质量,也制约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适应性。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远程教育应该从逻辑上正确界定发展目标,调整作用机制,从供给制度创新、供给要素厘清、供给结构调整三个方面来激发供给活力和潜能,提升供给质量。
题目:中国在线学习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策略
作者:彭飞霞
机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创新教育学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在线学习体系是指以在线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的机构和相关要素的综合整体。中国在线学习体系建设要把握其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功能,围绕承接数字化社会的学习需求和生活张力,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需求,实现蕴含相关要素的在线学习场域打造目标;需要体现高度开放性、价值多元化、结构层次化、适应个性化需求及智慧性等特征;需要在把握目标、理解功能、洞悉特性的基础上,自觉自为地从政策系统化、分层治理、优化内容供给的机制、激发成果认定的参与活力、形成技术塑造的“互联网+”形态、多机构参与的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建设。
题目:电大向社区大学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作者:许桂友
机构: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当前, 我国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大学利用自身的资源、平台优势积极转型开展社区教育,这一转型对于电大缓解生源不足、调整办学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就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特性看,转型为社区大学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办学意识、体制和机制、师资队伍、扎根基层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境。电大要想成功转型为社区大学,必须更新办学理念,转变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育模式,以及重建教师队伍,进而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社区教育
题目: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袁淑玉,陈 拳
机构: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作为国家基层组织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社区教育为国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构建和谐社会、 建立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基于此, 通过对当前我国
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局进行梳理和解析,从治理方式和创新渠道两个角度提出社
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路径策略。
题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社区教育供给模式探析
作者:仲红俐
机构:常州开放大学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社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社区教育资源配置与多元型投资体制改革。社区教育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包括数量失衡、质量失衡、结构失衡。开展社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与效益,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社区教育供给的模式,即以资源配置为核心、以投资体制改革为支柱、以教育成本控制为动力。
题目:治理视角下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运行问题及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徐鸿洲
机构:高邮开放大学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基于治理理论视角审视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运行,可以发现存在着一些“非治理”现象与问题。为此,有必要明确多元治理主体权责,构建治理主体互动机制,推进治理政策法规建设等,积极探究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运行建设路径,促进乡镇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老年教育
题目:新媒体时代老年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路径
作者:李 婷1,李 文2
机构:1.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老年教育的发展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基于老年群体的身心特点、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应突破传统老年教育模式的局限,构建适合老年教育发展的O2O课堂教学、移动碎片化学习、远程专递送教、合作共享教学、体验探究学习等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构建全民学习型的和谐社会。
题目:农村老年教育教学设计的构想
作者:吴 进
机构:江苏开放大学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农村常住人口结构的实际出发发展老年教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在增加教育有效供给的同时,研究老年教育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从学校教学设计理论出发,以区域为单元,对老年学习需求和群体学习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教学资源的整合思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想,以达成学习者、学习资源及其呈现方式、学习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之间的最佳匹配。
农民教育
题目:农民工培训政策研究述评
作者:袁小平a,b,王 娜a,b
机构:南昌大学a.公共管理学院;b.江西扶贫发展研究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培训作为就业促进的重要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机会福利,只有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分析才能更契合培训的实质。当前的农民工培训正面临着“多而无效”难题,通过引入社会政策的新角,分别从福利供给者和行动者角度讨论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个主体在当前农民工培训政策中的角色与责任,可以较好地找寻出农民工培训政策失灵的结构性原因。对国内学界关于国家、市场与社会在农民工培训领域内角色与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既有研究存在隔离式研究取向,仅侧重关注三者的某一面向,而对三者的合作研究关注相对不足。下一阶段的研究应更多从治理视角出发,从制度、行动两方面加强农民工培训主体间的关系研究,才能破解当前农民工培训“多而无效”的难题。
职业教育
题目: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前端分析的研究
作者:朱肖川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催生出产业升级,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轨道。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以个性化教育为价值导向的新职业教育生态,使职业教育具有远程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特征,这需要有相应的资源库支撑。虽然资源库的建设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前端分析,成果的利用情况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基于此,在前端分析中,从新职业教育生态的视角,建立起资源库与新职业教育生态及现实之间的关联,从而明确新职业教育生态对资源库的要求、资源库对现实所提出的条件以及现实满足这些条件的程度。由此,为资源库建设实践的开展提供合理性依据。
题目:从职业教育扶贫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作者:瞿连贵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扶贫逐渐进入学者关注的视线。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扶贫的相关研究,发现话语从早期的职业教育扶贫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转变;研究内容方面,职业教育扶贫重点关注域外经验与本土实践,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内容则较为集中。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既可发现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亦可对研究的走向进行基本的判断。
实践探索
题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有效性实证研究
作者:王 坤,陈 任
机构: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可以促进其知识更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为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供了人才保障。文章对近年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研究成果做以梳理,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育系统接受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进而从政府、培训机构和企业三方面提出今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措施。
题目:学分互认区域比较与重庆策略选择
作者:赵 倩
机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大数据应用研究院
文献来源:《成人教育》(2018年11期)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法、比较法对国际、国内学分认证的举措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重庆学分互认的基础与需求,提出以“小步快走、局部突进”渐进发展的学分认证模式的整体思路,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学分互认的基础,构建系统性的支持制度,探索以政府主导,教育机构整体参与的重庆学分互认路径。
本栏目感谢《成人教育》杂志社支持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