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

小学升初中后,为什么成绩会下滑?家长该这样帮孩子

小学 2019-07-18 09:15:35 171

  小学升初中后,很多学生成绩会有所下降,这让很多家长都很紧张,那么是为什么呢?初中生成绩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教育界有句谚语: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行业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小学升初中后,为什么成绩会下滑?家长该这样帮孩子

  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

  “分化”造成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期望能对你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 初二分化的实质是深层次思维的缺陷

  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在小学时期,“语数双百”司空见惯,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绩了。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的等等。

  这种类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会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策略: 小学时期,由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知识水平都还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维”的培养是不可取的,过于强化“抽象思维”往往又不适宜。初一、初二,正当时。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几点:

   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是仅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成绩差的家长意见 孩子成绩下滑怎么办 成绩非常差的家长评语 成绩单家长意见大全 考试成绩差家长评语 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评语 考试成绩家长意见 孩子成绩退步家长评语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