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教育局发布“十项规定”,禁止布置打卡作业,靠文件能减负奏效吗?
近日,长沙教育局发布《长沙市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十项规定》(简称《十项规定》)。
发布这个《十项规定》,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家长辅导负担。
《十项规定》简述如下:
1.各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工作机制;
2.提高作业设计水平,统筹文化课和实践课作业;
3学校要在学生离校前不布置作业并让学生记录好,不能在网络社交APP上布置作业;
4.教师要在校内对作业进行反馈评价,禁止在APP上做打卡作业;
5.科学布置体育作业,不上传体育作业视频;
6.灵活对待作业检查,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
7.减少假期实践作业,把时间还给亲子交流和互动;
8.防止不知学生完成不了家长帮忙的变相作业,不得要求学生用电子产品完成作业;
9.社会实践作业要在学校评价,禁止打卡、留痕;
10.常规教育内容要融入课程中,不得再布置作业,禁止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乍一看,长沙教育局就发布的《规定》切中了当下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中的乱象可以得到整治了。
其实,在2021年4月就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对学校教育中的乱象要求整治,可是两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改观。
《十项规定》无非就是对《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进行复制翻版,再加点“创新”点子。
长沙教育发布《十项规定》,来减轻学生的作业,会奏效吗?
学生的作业负担还没有减掉,原因在于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求学校、老师给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在给学校、老师增负。
教育是闲暇,只有学校、老师有了自由和时间,才会琢磨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帮助学生成长。
如果部门不停发文件,再检查、评比、打分、排队,学校和老师处在了“危险”中,只想“过关”和“自保”,哪会在乎学生的负担是否沉重!
教育部门发了减负文件,就要下来检查、评比,就要求学校做减负工作留痕,做减负特色展示和汇报,老师们就得绞尽脑汁“发明”减负“妙招”,就会给学生布置特色作业。
结果,学生的负担没有减,反而增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延长,手抄报、手工实践作业变多,利用电子产品在网上完成的打卡作业增多。
还有,为了减负,学校要组织老师学习一些专家的理论和个别学校、老师的样板做法。
老师每天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学生特点和学情,没有时间备课和设计作业,而是满听讲座,观看优质课,撰写研训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
老师被捆绑在了“减负运动”中,没精力和时间专研教学业务,布置作业靠教辅资料,批改辅导作业靠家长、手机、平板电脑。
真正要给学生减负,就要摒弃靠行政治理思维办教育,要把教育自主权还给学校,减少量化考核评比、万事绩效挂钩,减少事事留痕的形式主义。
教育部门、学校不要让老师整天“邯郸学步”地乱套别人的经验, 要把时间还给老师,让老师把精力用在研究自己的学生、专业自己的学科教学上。
总之,学生负担过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导致的,是不按教育科学规律乱折腾导致的,发再多文件也减不掉学生的负担的。
要求 评比 家长 时间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