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

2024年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文学作品结尾赏析

小学 2024-04-11 10:00:04 81

原标题:2024年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文学作品结尾赏析

#教育优质作者发文挑战赛#

文学作品结尾赏析

考点解读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所以,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涉及文学作品结尾赏析的试题。常见考查方式: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个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你简要赏析。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品结尾的妙处。

课文解剖

1:请赏析彭荆风《驿路梨花》(部编版七下)结尾的妙处。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答案示例: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文章结尾引用陆游诗句,给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同时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寓意深刻。

技巧解密

一、文学作品常见结尾方式:

自然收束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卒章显志式。结尾点题,圆合情节。

首尾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

出人意料式。也称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再生波澜,曲折动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艺术留白式。骤然中止,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以景作结式。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或照应题目,首尾呼应);暗示情节发展(或故事结局);烘托人物形象;升华(深化)主题/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引申拓展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

议论抒情式。结尾通过议论抒情,揭示主旨,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引用名句式。引用诗歌名句,富有艺术色彩,深化主题。

再现情境式。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事件、场景的再现,照应前文,深化主题,表达强烈情感。

补叙交代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相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二、结尾赏析答题角度:

情节结构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照应标题(呼应开头、照应上文),使情节连贯,结构严谨。

主题角度。点明或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赞颂、讽刺、揭露……)。用饱含哲理的句子来收尾,深化主题,发人深省。

手法角度。骤然中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或回味)的空间,耐人寻味。

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与主人公(或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表达方式角度。议论点明或升华中心;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间接抒情能起到“委婉含蓄,意蕴深长,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本节内容只是针对文学作品结尾情节、主题等角度巧妙的赏析,而不仅仅是“含义”“作用”类试题。如果试题本身包含了“含义”“作用”类的指向,则需要在考虑本节内容的前提下,回顾前篇关于记叙文段落作用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找到得分点。

真题解析

2021四川自贡

蒙福森

①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②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对真品!”

③高善斋欣喜若狂,手脚颤抖,连声说:“好!好!好!”

④蟋蟀鸣秋壶乃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一手制作的绝世稀品,价值连城。壶品古雅高洁,色泽紫红,泥质温润细腻,造型匠心独运,超凡脱俗,遒劲中出古朴,纵横中见青铜遗韵。

⑤壶身遗形取神,浑厚敦古,秀骨雅健,壶流则似笔断意连,壶把弯曲饱满,儒雅含蓄。壶身铭曰:饮之清心,品之宁静;且饮且读,不过满腹。款曰:丙午仲夏,鸣远仿古。此铭切壶切茶,淡泊高远,有禅茶悟道、明心见性之意。另一侧镌刻一兰、一草、一石、两蟋蟀,并题:蟋蟀鸣秋。其笔法老练,错落有致。虽寥寥几笔,却大巧若拙,意趣盎然,栩栩如生。

⑥王稽忽然想起《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沉静之际,隐约似闻有蟋蟀在草丛间鸣叫,又似有茶香袅袅飘逸而来,若有若无,洇入鼻翼。

⑦王稽望着此壶,只觉恍然如梦,似入定般,久久不动。

⑧次日,高善斋约王稽到城郊的阅江来茶馆一聚。

⑨高善斋乃当地大富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城里有十多间铺面和一家琉璃厂,乡下有良田千顷,痴爱古玩字画,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

⑩雅厢临江,走近窗前,但见远处微风细雨,疏林野树,江水浩渺。雅厢里有一桌,桌上摆有一壶、一托、两杯、一碟糕点、几碟小吃。壶是好壶,茶乃名茶。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畔绿草葱茏,远山近水,皆氤氲在微雨雾霭中。遥见江中一叶轻舟、一披着蓑衣的打鱼人,不知老少。

⑪寒暄毕,喝茶,聊些闲话。

⑫一壶茶未尽,高善斋转了话题:“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再制一壶?银子嘛,随你说。”

⑬王稽思忖片刻,摇头:“恕在下愚拙,实难及陈老先生万分之一。”

⑭“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

⑮王稽始终对此壶如醉如痴,依依不舍,几天后,找上门来:“我愿意一试……”

⑯王稽住到了高家,再次见到蟋蟀鸣秋壶。王稽关在房间里,由伙计一日三餐送饭到门口,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地揣摩此壶的精妙和内涵。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⑰陈老的蟋蟀鸣秋壶,已深深地刻在王稽的心里,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王稽开始制壶。选泥、压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抛光……从手工捶泥到烧窑,一砂一泥、一杯一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王稽皆一丝不苟。他的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亮着灯。

⑱当王稽倾尽心血的杰作和陈老的蟋蟀鸣秋壶摆在一起时,高善斋惊为神品。此壶仿佛依附着王稽的灵魂,神、气、韵兼备,和、柔、刚相济,用刀大胆,自然随意,苍劲浑厚,与真品无异。要不是王稽就在旁边,他都无法分得清哪是真品,哪是仿制品。

⑲高善斋再也无法抑制住心头的狂喜:“王先生,你年纪轻轻,可技艺已达天下一等一的水平了,我们要发大财啦!广州十三行里那些洋人对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馋着呢!以后,我们一起合作,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

⑳王稽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突然刺痛了一下,他对高善斋说:“此壶尚不够完美,和陈老先生的真品相比,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我拿回去,今晚再琢磨琢磨,看看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可好?”

㉑第二天,日上三竿,伙计送饭到门口,发现王稽还没起床开门。敲门进屋后,发现已人去屋空。

㉒未几,庚子事变,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问题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解析结尾用“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与开头呼应,交代故事最终结局,使故事情节完整;开放式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答案】首尾呼应,交代故事的尾声,使故事情节完整;给开头提到的蟋蟀鸣秋壶和人物形象留下开放式的结局,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回味。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赏析 情节 结尾 蟋蟀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