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

打造馆校合作新生态,TA们探索“双减”下的科学教育

小学 2024-04-10 16:00:12 41

原标题:打造馆校合作新生态,TA们探索“双减”下的科学教育

近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了2023年度馆校合作总结大会,来自沪上40余所学校的教师、学生代表,上海自然科技教育联盟16家成员单位代表,以及热心科普教育工作的社会公众齐聚上海自然博物馆,分享馆校合作的经验与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首批“自然博物馆学校”授牌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活动中为首批5所“自然博物馆学校”授牌。

自2020年起孵化打造的“自然博物馆学校”,通过馆校双方共建开放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提供多样的内容扩展,将基于实物、博物馆情境的教学理念和项目化、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方式融入校内教育中。

首批建设经验将对其他共建学校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以期在更多校园内打造独具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博物空间,构建校园内博物馆式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目前,第二批10所“自然博物馆学校”也正在创建中。

华师大紫竹幼儿园和上师大二附中作为学校代表,分别从校园博物空间、特色课程建设、学生课题探究等方面分享了打造“自然博物馆学校”的经验与心得;复旦附中的李敏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在课堂中对“馆校资源包”的教学应用经验,以及多年来参与课程开发项目的体会。华东师范大学王美教授从“自然博物馆学校”评估的角度探讨了馆校合作未来发展的优化方向。

此外,两位连续多年参加自博馆学生培训的“青少年科学诠释者”也讲述了自博馆伴随自己成长的故事。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幼儿园园长徐臻表示:“从课程上来讲,我们开发了属于我们幼儿园的自然课程,将博物馆内的资源融入到我们的课程活动方案中来,也因为有了自然博物馆的支持,我们今年使用博物馆资源的课题成功成为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课程领导力的项目,我们的合作过程,是从点到活动再到课程的全方位融入。”

原创资源包、微展览发布

打造校园内、课本中的博物馆

当天,由自博馆原创策划的馆校资源包、“守护母亲河”微展览也正式发布。

基于自博馆场馆资源的教师教学资源包,对接新课标、新教材,具有模块化、主题式、分层式的特点,适用于特色课程、基础课程等多样化应用场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灵活选用,打造课堂内的自然博物馆。

“守护母亲河”多维度展示上海守护母亲河的故事,通过前沿的科研成果、专业的科普内容以及轻量化、模块化的展现形式,打造校园内的移动微展览。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唐先华介绍:“每年,我们都会开发一系列的馆校资源包,今年,我们着重聚焦生态教育、生物多样性方面保护教育这一块,在每年开展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开拓创新。”

汇聚多元科普力量

助力“双减”下的科学教育

上海科技馆自博馆展教中心介绍了2020—2023年度自博馆馆校合作项目成果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

近年来,上海自然博物馆依托上海自然科技教育联盟,整合与共享36家成员单位的科普资源,推广共建学校与联盟场馆、科研院所等单位构建的“馆校+X”合作模式,助力科学教育构建“大科普”格局,目前合作共建的学校达230所。

2024年,9所新学校与自博馆签约共建,其中4所学校与自然科技教育联盟的6家场馆达成合作意向。来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吴莹莹博士作为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分享了与学校、自博馆合作开展科普活动的经验。

教育品牌呈现新面貌

新内容新形式走进校园

经过多年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深耕与创新,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打造了以12大教育品牌为核心、以馆校合作精品项目为抓手、以引领行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生态系统,秉持着教育的初心使命,不断创新内容、丰富形式、推动转化,拓展博物馆教育的深度与宽度。

馆校合作是博物馆与学校为实现各自的教育目标,互相配合、积极参与,主动调整自身策略,实现互利双赢的深度合作。

未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将持续推进各所“自然博物馆学校”的良好运行,从博物馆里的学校到学校里的博物馆,通过馆校双方共建开放教育资源,为学校的科学教育提供多样的内容扩展,以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推动合作学校真正落实博物馆式的学习理念。

来源:上海静安

科普 上海科技馆 教育 科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