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

妈妈,一天给我10块钱,我就考虑早点写完作业

小学 2024-03-23 22:00:13 142

原标题:妈妈,一天给我10块钱,我就考虑早点写完作业

01

有个让家长纠结的问题,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该奖励吗?

我想起朋友吐槽她家孩子写作业的情景。

朋友说,开学俩礼拜她家二年级小学生写作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起伏伏。

以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她跟孩子约定好了,9点之前把作业写完了,奖励2块钱零花钱。

孩子为了零花钱,做作业很积极,朋友着实轻松了一段时间。

可过完年回来,这招就不好使了。

新学期开始俩礼拜了,孩子做作业越来越费劲。

才小学二年级,作业量真没多少,就是主打一个磨蹭,宁愿不要奖励,也要每天磨蹭到10点多。

朋友很纳闷,零花钱奖励怎么就不管用了呢?

孩子的回答让她更郁闷,孩子过年收了好几千块的压岁钱,有钱的小孩哥,看不上这2块钱了,大好的时间用来写作业多浪费。

孩子还说,要是一天给我10块钱,我就考虑早点完成作业。

朋友生气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你爱写不写,一分钱奖励没有。

结果还真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孩子有一天磨蹭到太晚,困得不行,作业没写完就去学校了。

结果,当天被老师批评了,还要求他补2倍的作业。

这一通罚,倒是让孩子认清了现实,不写作业受损失的是自己啊。

从这以后,孩子写作业变得异常积极。虽然质量提升得有限,但速度绝对杠杠的。

她给孩子的物质奖励,比不上现实的一巴掌。

02

我想起某年脱口秀大会上豆豆讲过的一个段子。

他说,男生会打一些没有任何赌注的赌。比如,你能够到那片树叶,算你厉害。算你厉害,就是对一个男生最高的褒奖。

孩子平时或周测取得了好成绩,是不是就证明了「孩子很厉害」?算你厉害,已经是很高的奖励了。

回到正题,孩子平时或周测取得了好成绩,甚至期末考试年度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该奖励吗?

如果奖励是纯粹的物质奖励或金钱奖励,我是不赞同的。

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他已经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比如考高分的快乐,比冤家对头分数高的快乐,得到老师表扬的快乐,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的快乐。

单纯为了这些快乐,已经足以支撑孩子继续努力取得好成绩了。

如果用物质奖励孩子取得的好成绩,孩子会不会把考试分数当成可交易的物品?

有个段子说,孩子考试故意放水,让另一个同学得了第一名。因为那个同学考第一名,家长给的奖金更高,所以同学考第一名更划算。

当然这只是段子,但用物质奖励孩子的学习,短时间可能有效,时间久了,奖励可能就失去激励作用了。

真正有效的奖励,应该是符合孩子需求的。

孩子囊中羞涩没有钱的时候,2块钱是他需要的奖励。但当孩子已经腰缠万贯了,就算100块钱的奖励也不起作用了。

03

孩子虽小,他们的需求同样符合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1. 生理需求

现代社会的家长都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毕竟“再苦不能苦孩子”。更何况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孩子最底层的生理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

2. 安全需求

孩子的安全感,是家庭生活中父母给予的。

家庭和睦,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了。有的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会哭闹,会不安,这都是孩子的安全需求在起作用,他们感受到了陌生的威胁。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在新的环境和孩子,把陌生的环境变成安全的环境。

3. 归属需求

孩子也有他自己的社交圈,有些看起来是孩子的攀比行为,其实是因为孩子内心的归属需求在作祟。

好朋友买了新的玩具,孩子也想要。如果家长以此推定孩子在攀比,看见别人有就想要,就过于简单了。

孩子想要同样的玩具,可能因为他想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和好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根源是他的归属需求。

4. 尊重需求

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渴望得到尊重,他们也有自尊。老祖宗也早就留下了“不当众教子”的古训,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5. 自我实现需求——成就感

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会让他们自觉自发的行动,就像考试得高分,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

所谓的奖励,不管是直接给现金,还是变着花样的玩具贴纸激励,都停留满足孩子需求的低级阶段。

要得到长久的激励效果,就要从满足孩子更高层次的需求入手,触发孩子的自发行动,变外部激励为发自内心的动力。

孩子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都值得奖励,但奖励的形式不要拘泥于物质,毕竟现在的小孩哥,已经很有钱了。

看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或许,一句发自内心的「算你厉害」,让孩子承受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带来的自然后果,真的比奖励10块钱管用!

分数 奖励 玩具 需求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