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期,那么,小学阶段,家长和学校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首先应该明确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取决于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的良好配合,三者缺一不可。考名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点方法。
一、刚上学的个人学习习惯比成绩重要。
有的孩子在学前学了拼音,简单的加减法,其实那完全没必要。这跟起跑线没有什么半毛钱关系。语文上,不用让孩子去认拼音,因为不是小学专业老师,不见得教得准确,幼儿园的幼小衔接也不见得是科班出身,所以,拼音留着开学学,也新鲜。家长就从小事做起培养他的个人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自律的意识,这个比刚开始的成绩重要得多!!!让孩子树立起学习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每晚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任务的完成,可发借助奖惩并用的手段。如果一年级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这个受益将越来越明显,一年级的用心付出矫正习惯,将给孩子的学业生涯带来巨大的好处!
二、要与老师学校统一战线,联手才会培养好学生、好孩子。
不要觉得孩子送到学校,好孬都是学校老师的事儿了,跟家长没啥关系了。这个观念也日益被推翻了,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甩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与学校老师统一战线培养孩子。当意见不一致时,一定理性对待,造成不要“护犊子”心切!导致孩子无法无天,那就给孩子找到了可乘之机!有一次,就能有N次,所以,要协助学校捍卫老师的权威与尊严!让孩子从小要懂得尊师重道!
三、要软硬兼施,用战略管理孩子。
孩子有天性,但不注意培养就走歪了。在培养孩子上,要用战略,有的家长常说“斗智斗勇”,说的就是这个战略。顺应孩子的性子去捋,而不是挫败甚至挫伤孩子。这里面有个度,不能过了,也不能不路。当今的孩子,真的是需要战略去管理,软硬兼施。女孩子或许需要柔性一些,男孩子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点强硬措施,没有逼不出的好孩子,所以不要怕孩子的小性子,打磨出来就好了!
作为家长要想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小学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学习能力,而能力恰恰来自于日积月累的习惯。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