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差,家长也要反思自己!为什么家长要参与孩子的学习?
很多家长们在关注孩子成绩上过于激愤,孩子只要那次没考好,家长就会发很大的脾气,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小编想要提醒这些家长,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时候,不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家长也要看看自己是否十分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学习成绩差不要紧,要引起家长重视: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和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使他感兴趣地去学习。对于精力不集中的孩子家长可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去引导学习,做到在动中学学中动,家长也要和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渐渐孩子就会好转。
二,要严禁急于求成去训斥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很容易出现异常现象。本来很活泼的孩子会变成呆脑筋。问题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学会先放下,改天再去学。重点培养孩子养成有问题就问的好习惯。总之,低令儿童家长对他所学知识尽量多次长时提醒方能记牢。
三、家长要养成表扬孩子的习惯,那怕有点滴进歩也要表扬。只有这样,才能提起他战胜困难的信心。
为什么小学生的家长要参与孩子的学习
自己的孩子自己爱,这是亘古不变的理念,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千百年的遗风。那现在家长们还有这种“遗风”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缺失。让孩子吃好喝好,呵护他们玩好,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做到了;但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他们选择有效率的学习路线,扪心自问,有多少家长真正去做了呢?
周末或节假日,许许多多的小学生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补习班,风里来,雨里去,乐此不疲。“我家的孩子去这补习”,“我家的孩子在那补习”,……人云亦云,几乎都在补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共识,难道能说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可是有几位家长说“我在和孩子一起学习,我要感受孩子学习的痛点,帮助他解决问题,为他选择一条适宜他的学习之路”。退一万步说,将自己可爱又涉世未深的孩子完全交给“外人”放心吗?
当下正值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之时,鱼龙混杂,各种“教育机构”打着“名师”和“科技”的幌子,换汤不换药,忽悠、作弊,招摇过市。小升初有人说“可以保证学生上某某初中”,但却没有人敢说“保证学生上某某高中或某某大学”,为什么呢?因为中高考管理严格,难以作弊。因此,学生家长应该参与自己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用自己的学识和阅历甄别教学过程,为孩子把握学习方向,选择学习之路。
很多人吐槽目前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调查结果:成绩好的学生痛苦,成绩一般的学生痛苦,在职老师辛苦,家长抱怨。一对一、N对一、“名师”教学、“娱乐化”教学、军事化治学等,折腾了一溜够,十几年未见成效,无人喝彩的“教学模式”到了山穷水尽。
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结论:时下中高考的内容较十几年前有了60%以上的增加,而教学模式却没有进步,仍然要求学生多记、多练,沿袭“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术”,以“记忆”为主,谁的记忆能力强,谁的成绩就好(所谓“名校”就是通过考试选拔集中了记忆能力强的学生,占比为10%左右)。90%学生的记忆天赋难以支撑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他们拼命补习,甚至“笨鸟先飞”,却不能逆袭。当老师对学生的记忆要求超过了学生的生理能力(记忆天赋),谁教效果都不好,学生如何努力也意义不大。
因此,变革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降低对学生的记忆要求,让80%的学生有能力支持教学。降低了记忆要求,还要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似乎发生了矛盾,这就需要科学的设计(我们设计了全新的教学法)。新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旧的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学生的“逆袭”赋予了条件。
为了检验小学生是“智慧”学习,还是“记忆”学习,我们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制定了标准,供学生和家长评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间每星期如果未超过两小时,在考试中能保持在90分以上,可以认定他们是智慧学习,否则很可能是记忆学习。”
依据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出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和家长就要付诸行动了,实现弯道超车,快乐学习。目前可以实行“双轨制”,学生在学校照常学习,再在家使用新的教学课件(课件内新旧教学模式并行,供学生和家长对比),学生家长要参与在家的学习过程(一星期一小时),帮助学生判断哪种教学法好。
“先入为主”,所以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家长的责任是帮助自己的孩子把关(交给谁能放心)。学对了,终生受益;学不对,后患无穷。始于小学,赢在高考。社会在进步,教学模式也该进步,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