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白的《静夜思》不符合平仄,该怎样看?
有人说,李白的《静夜思》不符合平仄,该怎样看?假如给你一个机会穿越到唐朝,当面指点李白写的诗不符合格律,试想一下李白会有什么反应?我们先来看看《静夜思》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唯格律论,本来就是一个误区。古人有大量的古体诗摆在那里,如今还是有人视而不见。一味强调写诗要格律,那是否意味古人错了?
诗没有必须格律的要求,要不要格律全凭作者的心情。而且李白不止这一首《静夜思》不合格律,大部分的诗都是古体诗。
在《唐诗三百首》中,把这首诗归类入[绝句]的范畴,这也是没有错的。
古人把四句诗称为一绝,绝句的名称由此而来。绝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标准格律写的,叫[律绝];而在此之前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叫[古绝]。
[古绝]是古体诗的一种,所以不拘平仄,只要求押韵即可,还可以押仄韵。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柳宗元的《江雪》就是押的仄韵。
好诗不看格律,看的是内容,只要能写出好的意境就是佳作。只有水平不足之人,才会拿[格律]来遮短。
对这个问题,最好得弄清楚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的发展,脱胎于魏晋南北朝的五言、七言诗。但到后期,大量文人沉湎于暮气沉沉的宫体诗。到了初唐,王杨卢骆及张若虚等诗人开始寻求变革。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扬齐梁时已着手的韵律(平仄),二是内容境界抛弃之前囿于宫体的风气。于是有了初唐诗风的耳目一新,比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勃的《滕王阁诗》等。至初唐末,已基本形成这种境界开阔、韵律讲究的诗风格局。到盛唐,诗人们继续着这种诗风,以王维、李白、杜甫为代表,对韵律更深入的进行探索。并最终以杜甫为代表,形成了固定的格律形式。
所以,初、盛唐是格律诗的探索和形成阶段!本人多次强调过,作为近体诗的格律学习,对于初、盛唐诗,得慎重,要区别对待,不能逮着一首特别是名家的,就作为格律的“范例”!以李杜为例。肯定都对格律有探索研究,但李白更侧重于胸意的率性直述,所以他的诗显得洒脱。而杜甫,相对李白更侧重于韵律的探索,所以杜甫的诗,更具格律示范。
回到问题。现在我们一说绝句,基本上是指律绝。而《唐诗三百首》中包括古绝。一些是由乐府诗脱胎而来。《静夜思》即为此渊源的古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平平平仄平)
疑是地上霜。(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仄平平平仄)
低头思故乡。(平平平仄平)
从单句看,除了首尾两句合律,中间两句不合(失替)。出句与对句也失对。联与联间失粘。
这就是一首古绝(渊源上脱胎于乐府的古绝)!
总之,对于唐诗,尤其是名家的,我们得放在唐诗发展的脉络中看待!
静夜思平仄 静夜思平仄不对 春望的平仄 绝句的平仄要求 将进酒平仄 古诗平仄 悯农平仄分析 春晓平仄 平仄不对的诗有哪些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