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地给孩子陪读?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
陪读妈妈应该怎样陪读?为什么孩子在我面前成了哑巴?不仅是因为高三压力大,而是因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如今,很多家庭的父母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关注他们的精神教育,虽然说是陪读,其实却是在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压力,使得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猫也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交流了。
《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中,以一对在上海异地求学的母女为线索,来展开对美食的拍摄。但比起各色美食,母女二人的故事似乎更令人侧目。
五年来,两人从未见过孩子父亲一面,母亲连家里老人生大病都未曾探望,在镜头前也痛哭流涕愧对家庭自责不已,虽然最终孩子得了国际大奖,但这样父母长期分居为子求学的家庭模式,却引来一些网友的质疑。
这个故事也许比较特殊,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却让“陪读”成为了当今中国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
如今,“陪读”大军比比皆是。不少妈妈放弃工作,只为一心一意照顾孩子起居,期盼他考入重点大学。
可是,尽管耗尽心力,孩子虽在成绩上有所起色,却在亲情上愈加疏远。不少妈妈抱怨:自打孩子进了高三,常常回到家一言不发,有时多问几句还大发脾气。知道孩子压力大,不敢打扰,可又担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孩子不愿跟我沟通,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有哥哥姐姐或是弟弟妹妹,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但是现在的孩子呢?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至少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尤其是在高考的时候,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爷爷奶奶说:“孩子别的啥都不用管,专心学习就够了啊。”外公外婆说:“孩子想吃啥尽管说啊,我们都给做。”爸爸妈妈说:“孩子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可要争气啊。”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所有妈妈都听过吧,孩子小时候跟你说,爸爸妈妈,我长大了要赚好多钱给你们用。为什么?因为孩子觉得你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每年都有很多高三学生以前很听话的,但到了高三突然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
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
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
有人跟他们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
如果正确地打孩子 如何正确打孩子 如何正确肯定孩子 家长如何正确地爱孩子呢 如何正确地表扬孩子 打孩子了 怎样打孩子 家长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如何正确批评孩子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