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高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会计培训 2019-08-03 18:13:12 119

2018年高级会计师备考已经进入火热状态,为了让学员对高级会计师考试有更好地认识,中华会计网校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级会计职称考试高频考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2018高会《高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快来学习吧。 

2018高会《高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

2018《高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我们一起来学习2018《高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本考点属于《高级会计实务》第十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内部控制第七节的内容。

【内容导航】: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程度:掌握本考点。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有考核。

【高频考点】:

1.收入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对收入业务实施归口管理:

明确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各项收入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财会部门应定期清理掌握本单位各部门的收费项目,做好收费许可证的年检,确保各项收费项目符合国家有规定。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建立收入分析和对账制度:

财会部门应当根据收入预算、所掌握的合同情况,对收入征收情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判断有无异常情况;应定期与负有征收义务的部门进行对账,及时检查并作出必要的处理。

建立健全票据和印章管理:

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2.支出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明确各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明确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就是对该支出事项及其事项明细进行界定。支出事项的开支标准包括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外部标准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性法规制度规定的标准,如人员工资标准、差旅费报销标准、公用事业收费标准等,都由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单位必须遵照执行。内部标准是指在国家有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单位实际制定的标准,如接待费标准、食堂用餐标准等。

加强支出事前申请控制:

单位在发生相关支出前应当履行支出事前申请程序,经审核通过后再开展相关业务。加强支出审批控制:

审批控制要求各项支出都应经过规定的审批才能向财会部门申请资金支付或者办理报销手续。单位应当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控制包括对审批的权限和级别进行规定,包括分级审批、分额度审批、逐项审批等方式。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加强支出审核控制:

财会部门在办理资金支付前应当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通常对原始单据也应作出明确要求。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加强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控制:

财会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财会部门应当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涉及合同或者内部签报的,财会部门应当要求业务部门提供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或内部签报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加强支出业务分析控制:

单位应定期编制支出业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为单位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对于支出业务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对外投资控制

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对外投资的管理,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对外投资业务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如下:

①投资立项控制。单位应当明确投资的管理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经验和能力;审慎选择对外投资项目,保证对外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单位目标实现和社会需要;对项目可行性要进行严格周密论证,组织专家或者相关中介机构对拟立项的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论证;财会部门要对投资项目所需资金、预期收益以及投资的安全性等进行测算和分析,确保投资有资金保障。

②投资决策控制。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对决策过程中的各种意见应当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便明确决策责任。

③投资实施控制。投资立项通过以后,应当编制投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确定的项目、进度、时间、金额和方式投出资产。提前或延迟投出资产、变更投资额、改变投资方式、中止投资等,应当经单位领导班子审批。

④追踪管理控制。对于股权投资,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岗位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对被投资单位的重要决策、重大经营事项、关键人事变动和收益分配,要及时向单位领导班子汇报。单位应当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

⑤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4.合同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管理规范有序开展;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合同订立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②合同履行控制。单位应当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会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③合同登记控制。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合同登记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应当同时提交财务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单位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

④合同纠纷控制。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5.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内部控制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评价报告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评价报告应当提交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当对评价报告所列示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建议作出回应并监督落实。

(1)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程序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应当着重考虑以下4个方面:

①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以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

②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了单位经济活动涉及的所有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对单位内部各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具备约束力;

③内部控制设计的重要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重点关注了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④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与单位所处环境、业务特点、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

(2)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否按照设计的内部控制程序正确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应当着重考虑以下4个方面:

①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②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③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④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2018年新增)

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依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1.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规范性原则。

2.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年度终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当年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以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为支撑,按照财政部发布的统一报告格式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对外报送。

(2)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各部门应当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内部控制报告和部门本级内部控制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3.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通过对内部控制报告中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4.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

各地区、各部门汇总的内部控制报告报送后,各级财政部门、各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所报送的内部控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

  2018年高级会计师考试辅导新教材课程火速更新中,让你备考不再无所适从!(点击查看课程详情>>),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班次。

推荐阅读

2018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实务》各章节高频考点汇总

名师指路——2018年高级会计师考试各章节命题方向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