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汇总&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会计培训 2019-08-09 18:12:47 127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为5月12日-20日,备考时间的延长意味着报考人数大增,更意味着2018初级考试难度的加大。为了帮助考生们更高效的学习,中华会计网校专门整理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一)库存现金的清查

1.清查方法:采用实地盘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相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

2.清查凭证:盘点结束,根据盘点的结果与现金日记账核对情况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并由盘点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签字或盖章;(判断)

“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既是反映现金实存额,也是用于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1.清查方法

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的,即将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簿记录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来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判断)

2.银行存款清查账实不符的原因

(1)双方或一方记账出现了差错。

(2)在银行与企业双方的记账均无差错的情况下,未达账项的存在造成双方银行存款余额不一致。

3.未达账项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事项。

(1)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未收款未记账的款项。(企业多)

(2)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未付款未记账的款项。(银行多)

(3)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未收款未记账的款项。(银行多)

(4)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未付款未记账的款项。(企业多)

4.清查步骤

(1)将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以结算凭证的种类、号码和金额为依据,逐日逐笔核对。凡双方都有记录的,用铅笔在金额旁打上记号“√”。

(2)找出未达账项(即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中没有打“√”的款项)。

(3)将日记账和对账单的月末余额及找出的未达账项填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计算出调整后的余额。

(4)将调整平衡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主管会计签章后,呈报开户银行。

5.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计算分析)

【例题·计算分析题】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余额为67 000元,该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59 650元,经逐笔核对,发现几笔未达账项:

(1)12月27日,公司购买设备一台,开出转账支票8 2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兑现;(银行未减)

(2)12月27日,银行收到外地汇款7 900元,已存入公司账户,公司尚未收到收款通知;(企业未加)

(3)12月28日,银行代公司支付本月电话费1 200元,公司尚未收到付款通知;(企业未减)

(4)12月29日公司预收货款,收到转账支票5 000元,送存银行,银行尚未入账;(银行未加)

(5)12月30日,银行已从公司存款账户中扣掉公司应付的短期借款利息3 600元,公司尚未收到付息通知;(企业未减)

(6)12月30日,发生银行存款收入1 050元,银行已入账,公司尚未收到利息清单。(企业未加)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59 650

(7 900+1 050)

(1 200+3 600)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67 000

5 000

8 200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63 800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63 800

总结: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以双方账面余额为基础,各自分别加上对方已收款入账而己方尚未入账的数额,减去对方已付款入账而己方尚未入账的数额。(加未加,减未减)

调节后余额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判断)

=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判断)

6.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作用

(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一种对账记录或对账工具,不能作为调整账面记录的依据,即不能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的未达账项来调整银行存款账面记录,未达账项只有在收到有关凭证后才能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判断)

(2)调节后的余额如果相等,通常说明企业和银行的账面记录一般没有错误,该余额通常为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判断)

(3)调节后的余额如果不相等,通常说明一方或双方记账有误,需进一步追查,查明原因后予以更正和处理。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顺利通过初级,中华会计网校2018年初级考试辅导推出网络课、直播课、面授课、移动课,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我们都有,快来和我一起努力学习吧。立即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