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初中语文难吗&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教学杜甫《望岳》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
A.王湾《次北固山下》 B.王维《使至塞上》
C.崔颢《登黄鹤楼》 D.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1.【答案】C。解析:《登黄鹤楼》是一首七言律诗。
2.在讲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教师向老师列举了其他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C.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D.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答案】D。解析:D表现的是哲理。
3.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三単元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后教室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后作业一小练笔:我们的家乡很美,请你以“家乡一景”为题,写一篇200字的短文。下面对这项作业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合适,让学生学习完后,及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练习,并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B.不合适,学生刚刚学习完,对所学内容还不能做到熟练运用,不能达到目的,但题目很好,可以在学习完整个单元后再布置此作业。
C.合适,课后作业阶段,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既照应了课文题材,也练习了同类体裁,对接下来的学习也是有利的。
D.不合适,教师本人对课文的文体把握出现了问题,文本是说明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却是散文,造成了学用分离。
3.【答案】D。
4.下面是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践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在新课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季节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学生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
以下对上述案例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
B.语文教师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者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
C.这种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D.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流。
4.【答案】C。解析:题干中教师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未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尽管增加了学生们的兴趣,但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收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
5.阅读下面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一一借景抒情的数学设计(节选),回答问题。内容:学习小组领回任务。完成一段精彩的描写,自选一组景物来表达一种情感。雪白的梨花、嫩绿的小草、新芽的树木、碧绿的麦田、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皎洁的月光、灿烂的群星、和暖的春风、绵绵的春雨、歌唱的小溪、美丽的池境、展翅的雄鹰、诗意的小鸟、美丽的天鹅、奔腾的江河、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树林、灰蒙蒙的天空、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寒水连绵的秋雨、凋零的花朵、无情的流水、折翅的小鸟、飘零的树叶、干涸的湖水。情感待选:高兴、悲哀、振振、平静,要求:组长抽取某种心情后,组员各自圈定选取的景物,组内商讨选用哪几种景物合适,各自独立完成片段写作,不允许出现表示心情的司语。最后小组交流修改出最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温馨小提示:也可以运用对!小组讨论,创作,展示,其他组评论,下列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中所给的景物过多并且重复,可将学生不太熟悉的景物删除。
B.每个学生对每个景物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小组讨论不适合此环节
C.没有让学生明白“情”与“景”的关系,教师应加入此项内容
D.语言实践的要求不够具体,不能表现强烈的个性,完全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5.【答案】D。解析:从案例中看出,数师给出的景物太多,如“灰蒙蒙的天空、无情的流水”没有代表性。且整体看起来所给景物逻辑性差,故A正确。数师给出的景物很多,且学生擅长写作的方向不同,故让学生讨论很难达成共性,并且写作的个性化比较强,讨论也不利于展示学生的长处,故B正确。教师给定景物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最终目的——借景抒情。如果不对此作要求,容易让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偏差,应适时地让学生明白“情”与“景”的关系:先有情后有景,故C正确。D语言实践的要求太具体也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完全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说法过于绝对。
6.阅读《乡愁》课堂导入,按要求回答问题。
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他此时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今天,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
下列选项对上述导入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把创作背景作为了课文导入的情境
B.该导入入情入境,有利于快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C.揭示了课题,很恰当地体现了教学意图
D.很好地衔接了学生的新知和旧知
6.【答案】D。
二、案例分析题
1.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
雨过天会睛
“阳光总在风雨后……”当风雨过去后,那片阳光一定会来的。
——题记
①在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希望杯”数学竞赛。要想取得好成绩,我赛前这一个月就得辛苦了。
②由于“希望杯”的题目都是特别难的奥数题,所以我必须做前几届的试题来熟悉题目类型。本以为只有几张试卷,几个晚上就做完了。不料老师不知从哪弄来一沓沓的试卷与习题,可以称得上是堆集如山。当看着那一座试卷时,不禁感到头脑发晕,一时间差一点被吓晕了。可令我惊讶的还在后面,当拿到试卷,我忍不住惊呆了。试卷上的题目一道比一道难,还涉及了没学过的知识,看着那题目就像看天书。
③老师找的题目多,这可苦了我。每天课间要听着那嬉戏的同学发出的欢畅写题目,真是痛苦不刊。有时手还在稿纸上写着,心却早已飞到了操场,脑海中浮现出和同学一起打篮球的情景,心里就像被千百只老鼠抓着一样,难受啊!这种痛苦是别人无法体会的,我摇了摇头,又开始在本子上痛苦地计算。
④到了晚上,别的同学早已放学回家,我却要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天书”。我强打着精神望着老师,眼巴巴地乞求他能快点讲完,可老师似乎读不懂我的眼神,依旧滔滔不绝地讲着。哎,乞求无望,只好拿起试卷听着老师讲的天书,并在心里疑惑:“老师,你就不累吗?快点放学!”
⑤经过了一个月的“急训”。终于开始考试了。我拿到卷子,把题目都审视了一遍,竞发现大部分题型老师都讲过。我轻松地答完卷,一蹦一跳地出了考场。
⑥终于,我一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享受着赞扬的同时,我也明白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只有经过艰辛与努力,才会取得成功。若没有风雨,就不会有彩虹!
问题:
(1)请从全文中找出两处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2)请给这篇作文写一段评语,肯定其优点,并指出存在的不足。
1.【参考答案】
(1)“堆集如山”改为“堆积如山”,“痛苦不刊”改为“痛苦不堪”。
病句:每天课间要听着那嬉戏的同学发出的欢畅写题目。
修改:每天课间要听着那嬉戏的同学发出的欢畅笑声写题目。
(2)这篇习作能够针对题目有条不紊地叙述自己的生活体验,并且叙述得比较完整,显示了这位学生基本功的扎实。
不过,此文从立意角度来说,内容上写得不够准确:风雨的困难挫折,表现得比较平淡,于是,见彩虹的喜悦也就不能动人了。这是因为这位学生尚缺少细节刻画的能力,内容基本停留在叙述交代上。[page]
三、教学设计题
曹刿论战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介绍
《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这篇课文可以说是文言知识的再积累、再巩固。而且,本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简练,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本学段最后一个单元的文言教学,在学习新课文时,要适当结合以前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以前要求积累的字词、句式、要求背诵的段、篇,要安排时间检查,作一个比较系统的复习。
其中既有诸子散文列子《愚公移山》,也有先秦时期的一些叙事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还有《诗经》中的两首名篇《关雎》《蒹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哲学和思想的源头,另一方面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里所选都是其中比较浅显易懂的篇章,而且多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议论,讲道理,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太困难。另外几篇叙事散文叙述完整,曲折动人,学习这类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学习这两个单元,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努力扫清文字障碍。常用文言词语、句式是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学习文言要注重诵读,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积累丰富的文言篇章,对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课改教材中也大量地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篇目,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分量也在逐年增加。但选文浅显易懂和注重课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的原则不会变。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句子的理解翻译、基本内容的理解领悟等。文言文阅读材料一般课内与课外并重,课内材料的考查以理解领悟为主,课外材料考查以文言基础知识为主,是课内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学生情况:九年级,50人
教学条件:多媒体
1.将课文第3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考答案】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三个维度都要考虑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取向问题上,在三个维度上都要有所考虑。
(2)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及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师应该在研究和熟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弄清楚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各个学段的目标,要以整体的观念去研究教科书,明确教科书的体系安排和单元目标,把具体的课文置于一个大的系统之中去研究,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确定目标而钻研课文,应认真思考下面问题: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它在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它有什么是值得学生去学的?学生能够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
(3)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还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目标切合实际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脱离实际,偏高或偏低,都会给教学实践造成困难。从教师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超出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教学观念,目标只有符合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教师也有能力控制时,才会产生出实际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角度,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根据: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考试题库:[各地区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备考资料:[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备考资料 [各学科知识]备考技巧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518)
回复“考前模拟”下载【2017教师资格笔试考前模拟试题】
回复“高分攻略”下载【2017教师资格各学科高分备考攻略】
回复“内部资料”下载【教师资格各学科重要分析资料】
>>>更多教师资格笔试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难吗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笔试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面试真题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