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2017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笔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中公教师为广大考生精选全国统考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
1.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夸张性
【答案】D。解析:幼儿绘画时伴随着想象,而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
2.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这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答案】A。解析:双词句阶段(1.5~2岁)的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儿童有时在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3.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A.听觉辨别力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答案】C。解析: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
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以上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答案】B。解析:4~5岁幼儿的情绪调节进一步发展,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调节自己的情绪,案例中的幼儿能够在成人的引导下运用自我说服法进行情绪调节。
5.下雨天走在被车轮碾过的泥泞路上,晓雪问:“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做车道沟。“晓雪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
A.转导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答案】C。解析: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6.幼儿突然出现剧烈呛咳,伴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这种情况可能是( )。
A.急性肠胃炎 B.异物落入气管 C.急性喉炎 D.支气管哮喘
6.【答案】B。解析:支气管异物的症状表现为: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如异物较大,嵌于气管分叉处,将导致吸气和呼气困难。题干中幼儿表现出的症状与支气管异物的症状相符。
7.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答案】A。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上述题干中老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将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正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思想的体现。
8.教师在幼儿书写准备的指导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
A.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B.书写自己的名字
C.养成正确的写画姿势 D.学习书写常见汉字
【答案】D。解析: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语言领域”中“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目标指出“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
9.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一物多玩,最适宜的方法是( )。
A.教师集体示范 B.幼儿自主探索 C.教师分组讲解 D.教师逐一训练
【答案】B。解析:“一物多玩”属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探索活动中适宜的做法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不是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10.在“秋天的书”美术活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是( )。
A.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 B.组织幼儿观察幼儿的树
C.提供各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 D.引导幼儿观察有关书的名画
【答案】A。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绘画活动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进行绘画不利于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中公讲师解析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高分攻略”下载【2017下教师资格备考高分攻略】
>>>更多教师资格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