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教师资格 2019-07-28 12:14:17 78

今天中公讲师准备了10道单选题和2道材料分析题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

一、单选题

1.一个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A。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2~6、7岁)的儿童“自我中心主义”突出,即考虑一切事情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为中心,总是从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他们还不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掌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如这个阶段儿童只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知道A=B,B=C,但不能得出A=C。

2.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社会活动 D.技能活动

【答案】A。解析:科技活动有多种形式,如科技班会、科学知识讲座、参观、调查、科技演示、科技知识竞赛、科技游戏等。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属于科技活动。

3.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

A.导、学、习、行 B.学、思、习、行

C.闻、行、忠、信 D.知、情、意、行

【答案】B。解析: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包括学、思、习、行。

【知识点】教学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概念——孔子的学习过程观

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

A.杜威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答案】B。解析: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5.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连续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答案】D。解析:题中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

【知识点】学生指导——个体的身心发展概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别差异性

6.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实习法 D.演示法

【答案】B。解析: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属于参观法。

【知识点】教学实施——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参观法

7.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

A.内部分组 B.外部分组

C.交叉分组 D.综合分组

【答案】A。解析: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分组。

【知识点】教学实施——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组织的类型——分组教学——分组教学的分类——内部分组

8.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 B.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C.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 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答案】C。解析:小腿抽筋时轻轻按摩抽筋的部位可缓解不适。

【知识点】学生指导——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儿童的安全防范常识——小学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其他

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

A.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答案】B。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知识点】教学实施——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基本涵义

10.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答案】C。解析: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道德行为。

【知识点】学生指导——小学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二、辨析题

1、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辆完好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的街区,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发现停放在中产阶级集聚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1)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8分)

(2)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12分)

【参考答案】

(1)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破窗理论”体现了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中,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破窗理论”体现了群体心理中的从众心理,人都存在一种潜意识的模仿。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很容易相互影响,致使一些消极因素,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恶性的“传染”。

(2)“破窗理论”对班级日常管理有非常重要的启示。首先,班主任要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美德。其次,班主任要注重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及时制止学生出现的个别不良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不良行为出现而没有被制止,就像汽车被打破车窗,会暗示和诱导更多的人做出进一步的破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警惕并及时修补“破窗”。

2、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2)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参考答案】

(1)本题为观看视频题,考查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的评价。建议考生从以下角度回答:提问时机是否恰到好处、提问内容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提问后是否关注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

(2)课堂提问技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激起学生的心智活动,使他们很快把心理活动定向和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点上,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积极的条件。

②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考层次。启迪思维,发展各种思维能力,是教学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

③反馈评价,调控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对回答的反应与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得到积极的强化。

④提供参与机会,发展表达能力。教学提问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锻炼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是良好交流的基础。通过提问,课堂教学信息能由单向的传递变为双向或多向的传递,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以上就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练习题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栏目。

中公讲师解析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高分攻略下载【2017教师资格备考高分攻略】

>>>更多教师资格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