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生物考试习题《生态系统》

教师资格 2019-07-28 00:14:28 75

教师资格生物考试习题《生态系统》

1.下列选项中,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及其生活的环境

D.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和动物

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关系,甲、乙、丙分别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3.下图所示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

C.只有丁、戍、己 D.只有乙、丙、己

4.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共有3条食物链

B.图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

D.若食虫鸟的数量锐减,短期内植物的数量会减少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还缺少____________成分。

(2)图示所处的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能量流动特点是:____________。鹰位于第_______营养级。

(5)此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6)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判断一个区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首先看它的组成是否同时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一个池塘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物,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故A符合题意。

2.【答案】B。解析:图中的乙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又可以被甲吃,为甲提供食物来源,因此乙是植物,即生产者;甲以乙植物为食,是动物,属于消费者。丙能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属于分解者。故选B。

3.【答案】D。解析:捕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依次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从图中可看出丁、戊、己为初级消费者,同时己又以戊为食且被丙所食,故乙、丙、己为次级消费者,选D选项。

4.【答案】D。解析:A、图中有一条食物链,分别是生产者(植物)→昆虫→鸟,A错误。B、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该图只图示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植物)、消费者(虫和鸟)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B错误。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C错误。D、若食虫鸟的数量锐减,会使害虫的量增加,短期内植物的数量会减少,D正确。故选:D。

5.【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2)捕食和竞争;(3)5;(4)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三和四;(5)鹰和狐;(6)弱;(7)草

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一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成分;(2)图示所处的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关系,但是鹰和蛇还有共同的食物——鼠,所以种间关系还有竞争;(3)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沿着食物链向后传递,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如图所示食物网中: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故鹰所属的消费者类别为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5)此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图中的鹰和狐;(6)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自我调节能力弱。


中公教师题库上线啦!点此进入题库,海量题,随心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高分攻略”,下载教师资格考前高分秘籍!

回复“我要过面试”,下载教资面试试讲答辩音频+结构化备考资料!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