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综合素质考试题&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 2019-07-27 12:14:10 146

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证现在大部分省份都实行国考,综合素质作为作为一门必考的科目,很多同学还很迷茫,综合素质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呢?中公讲师搜集了历年考试试卷,分析整理,相信你们看完这篇文章,定会一目了然,豁然开窍!

一、单选题(共29题)

综合素质历年都是29题单选题,而这29题单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在这里一一列举出来,并分别举出2017年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的考题,供同学们参考。

1、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例题: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么做,下列正确的是( )。

A马老师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正确,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秩序 D刘老师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答案] B 解析:刘老师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2、教育法律法规

例题:某初中教师李某上课前发现部分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要求这部分学生完成作业后再进教室听课,李某的做法( )。

A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B合法,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职责

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答案] C 解析:侵犯了受教育权。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例题:某校实施了师徒制经验丰富的吴老师对新入职的蒋老师进行帮助时,要做到( )。

A尊重同行,等蒋老师请教时才进行指导

B主动指导,和蒋老师商讨并确定教学方案

C推门听课,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在课堂上纠正

D充分信任,让蒋老师独自探索并积累教学经验。

[答案] B 解析:《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甘为人梯。

4、历史知识

例题:西安市历史悠久,其建制在各朝代中曾有不同名称。下列选项中,不是其历史名称的是

A镐京 B西京

C临安 D长安

[答案] C 解析:临安是指杭州。

5、地理知识

例题:下列不属于“五岳”五大名山的是( )

A泰山 B华山

C嵩山 D黄山

[答案] D解析: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6、科学素养

例题: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是

A着色剂 B增味剂

C甜味剂 D防腐剂

[答案] D 解析:山梨酸钾是防腐剂。

7、传统文化

例题:下列名句中,不是出自屈原《离骚》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悼良会之永绝兮 哀一逝而异乡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答案] C 解析:“悼良会之永绝兮 哀一逝而异乡”出自《洛神赋》,作者曹植

8、文学知识

例题:古人有称名、称字、称官职、称籍贯以及称谥号等习惯。有些诗文称岳飞为“岳武穆”“武穆”是

A籍贯 B表字

C谥号 D官职

[答案] C 解析:武穆是谥号

9、艺术素养

例题:巴赫是17世纪杰出的作曲家、管风琴家,其创作广泛吸取16世纪以来意大利、法国等国音乐的成功经验,成就很高,对后世音乐发展有很深影响。他的国籍是(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答案] A 解析:巴赫是德国人

10、信息能力

例题:在Excel中,数据筛选是广泛使用的统计工具,下列有关其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将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而删除不满足条件的数据

B将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而隐藏不满足条件的数据

C将不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而删除满足条件的数据

D将不满足条件的记录显示,而隐藏满足条件的数据

[答案] B 解析:显示满足条件的,隐藏不满足条件的。

11、逻辑能力

下列选项中,与“重庆-直辖市”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A法国-法兰西 B华盛顿-纽约

C英国-联合国 D北京-首都

[答案] D 解析:北京是首都。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

材料分析题每题14分。前两题是出示一段事例,请你结合材料,从某个角度,评析事例中某个人的行为,在这里着重强调,这三个重要考点:教室职业道德、教师观、学生观,每年必出现在材料分析题中,请同学们务必记住理解并会运用;材料分析题的第三题是阅读理解题,出示一篇文章,根据文章内容理解作答即可。

例题1 刚参加工作,我就担任高一(2)班的班主任。一个月过去了,我所带的班自习课上基本没有安静的时刻,学生肆意串桌,嬉笑打闹,纸飞机在教室内飞来飞去。我厉声斥责,摔粉笔盒,还抓过几个捣蛋头罚站,让他们写检查、打扫卫生……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可见效甚微。隔壁杨老师班上却总是静悄悄的。我几次从他们班门前走过,都发现杨老师只是坐在讲台上看书,学生在安静学习。

我纳闷,杨老师有什么“魔法”让学生如此安静?我向他询问管理学生的方法。她微笑着说:“我其实有点不负责任呢。他们嬉闹的时候,我不说一句话,就在那里看书。慢慢地,他们也就安静了。”她说得风轻云淡,可我知道,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看到我疑惑的样子,杨老师换了一种方式跟我解释:“我曾看过两幅画,都叫《安静》。一幅画的是一个湖,湖面平静如镜,湖中倒映着远山和花草;另一幅画的是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小枝桠上有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可爱的小鸟正在酣睡。你觉得哪一幅画更好呢?”

我想了一下,回答说:“后者更好,通过直泻瀑布与酣睡小鸟这一动一静的细节对比,凸显内心的静然。”

“对啊,”杨老师笑着说,他们不是都喜欢闹吗?那我就来个动静对比,一个人安静地看书。看我安安静静的,他们怎么好意思再嬉闹呢?您知道吗?有时候安静要比喧闹更有力量。”

我豁然开朗。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室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杨老师针对学生的管理纪律方面的做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动与静对比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形成学生自律的品质。所以体现了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

其次,杨老师的小额外体现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榜样。杨老师自己在热闹的课堂上安静的看书,与学生的嬉笑打闹形成鲜明对比。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向杨老师学习,符合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最后,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良师益友。

材料中,杨老师对于学生的嬉闹行为能够理解与尊重。而不是采取一味地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尊重与理解学生的理念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综上所诉,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与研究学生,关爱与尊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题2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作家通过区分不同的读者类型,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叙事策略,为他们提供读物,从而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不仅考虑现实的读者,同时也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寻求认同。

比如说,在文学出版、印刷、传播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作家们的作品在当世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古代的作者而言,他们的写作大多没有任何商业报酬,也很少现实的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只有对未来的读者加以想象,才能获得写作的基本动力。所谓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作家的写作也向未来敞开,当时不为人知,在后世却成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说,文学本身就具有某种“待访”的性质:作家有点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岛屿的人,而读者则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作家之所以在孤寂中建立岛屿,当然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的读者相遇。

对于另一些作家来说, 他们的目光也会投向过去。他们试图与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 文学先辈们进行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与先驱者所确立的文学标准对话。当然,他们也是在跟自己内心的目标进行对话。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心中都有一个隐秘而清晰的目标。读者和社会的认同、商业上的成功是一回事,而能否接近和达到这个目标, 则是另一回事。就中国文学而言,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人确立了古典文学的标准,而鲁迅先生则代表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和思想的新高度。也可以说,我们实际上面对着两个伟大的传统。我们置身于这两个传统之中,受到它们的护佑,分享它们的文学资源,向它们表达敬意,同时也在与它们进行对话,并尝试着做出新的文学变革。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写作,都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应,即便是对传统的质疑和挑战,也是一种重要的回应。

所以,严格地来说,文学写作中对读者的想象,即是一种向现实和未来读者寻求认同的过程,

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再确认过程,我认为,只有具备了过去,现实和未来开放性视野的创作,

才称得上是一种开放的写作。

(摘编自格非《文学在读者中寻求认同》)

问题:

(1) 画线句“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中“认同”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 如何理解文末所言的“开放的写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1)作者以“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总领全文,其中“认同”是共同认可之意,在文中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①作者要寻觅知音,得到现实读者的认同。(1分)②作者通过提供读物获得市场的认同。(1分)③作者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中寻求认同。④读者通过阅读建立与作者的认同。(1分)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词语含义理解能力以及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四层含义,每层1分,共4分。

(2)文末的开放的写作,在内涵上是与文首的文字的多层“认同”遥相呼应的。作者最后得出这一结论是在三个方面展开的。(1分) 首先,面对过去,写作要对传统再确认,要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扬弃精神。无论是继承、质疑和挑战都是对传统的重要回应(3分)其次,面对现实,写作要有自己的目标受众,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3分)最后,面对未来,“文章千古事”写作的动力来源于对未来读者的想象。永远向着未来开拓。(3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句子理解的能力以及概括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共三层每层3分。总概括性词语1分共10分。

三、作文(1篇)

作文要求是教育写作,那么一定要以准教师的身份些,写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审清题目,理解题干。很多同学不看清题干要求就写,往往就会写偏题,一定要避免这种错误;

二是阅读材料,确定立意。一般考试都会出示一则材料,而立意一定要来源于材料;

三是结构布局,搜集素材。立意有了以后我们要完整呈现整篇文章的结构;

四是卷面整洁,规范书写。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试试题》,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模拟试题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栏目。

 

中公教师题库上线啦!点此进入题库,海量题,随心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qgjsks

回复教资模拟试题30套中小幼试卷免费领(含答案)

回复写作素材”/“写作备考视频教资作文素材及视频免费领!

幼儿综合素质考试题 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 最新小学综合素质试卷 小学考试综合素质考题 综合素质考试选择题 综合素质期中考试试题 小学老师综合素质试题 小学教师资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