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小学数学面试题目&2017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第一批

教师资格 2019-07-27 00:14:06 110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追问:到底谁跑的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新知探索

1.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首先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其次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

2.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三)课堂练习

对于上例中的圆和正方形的跑道,谁的周长长呢?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大家在学习中认知了周长并学会计算了圆的周长。

小学数学《除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熊猫图片,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

提问: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追问: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

总结: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引出课题——除法。

(二)新知探索

1.引入除法

提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号

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

3.介绍除法算式

活动: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所以最后等于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4.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除号表示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0÷2=5 18÷6=3 16÷8=2 15÷3=5

(四)小结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回家和父母说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是不是一定要强调平均分?

【参考答案】

本节课一定要强调平均分。因为认识除法是学生在感知“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抽象出除法算式,因此,充分利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引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的方法,然后用图形或小棒代替竹笋,亲自操作,让学生边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脑海中的相应表象,为建立除法概念打下基础。

2.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参考答案】

在教学时,组织学生把平均分的结果与相应的算式对比,介绍“÷”表示平均分,12表示的是要平均分的数量,4表示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再介绍算式的读写法。这样把算式与平均分竹笋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除法的含义。

接着进一步组织学生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利用12个图形平均分2份、3份、6份,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经历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领悟除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在三角形王国里,出现了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人高马大,还有一个体型就娇小了些。同学们你们快听他们好像在讨论什么,场面甚是激烈,现在就让我们仔细的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子比你大了那么多,我的三个内角的和也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听完笑着说:“体型大内角和就一定比我大吗?我可不这么认为!”同学们,让我们仔细想想他们的对话,看看到底谁说的有道理。

(二)新知探索

分组测量的方式进行探索,同时记录下小组成员测量出的不同三角形的每个内角,以及三个内角和。

历年小学数学面试题目 教师资格证一年级面试题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山东小学数学面试真题 一年级数学面试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题 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报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