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练习题

教师资格 2019-07-25 18:14:15 85

1.教学《鸿门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中“王”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不含同类用法的是(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题干中“王”字为使动用法,意为“使……称王”。A项中“活”字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活”;B项中“舞”字和“泣”字为名词活用的使动用法,意为“让……起舞,让……哭泣”;D项中的“亡”字为使动用法,意为“使……灭亡”。C项中“水”字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故本题选择C项。

2.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修辞手法,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A.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

D.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2.【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例句是通感,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的韵致;A项,比喻;B项,通感,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C项,没有修辞;D项,类比。故本题选择B项。

3.学习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学生应从中体会词人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和爱国情怀。下列诗句中,与其情感表达不一致的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B.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A项《从军行》中,诗人借戍边将士的报国之心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B项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C项中“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D项《赤壁》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因此表达的情感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一致。故本题选择D项。

4.《孔雀东南飞》中男女主人公最后化作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其中“五更”为现在的几时?( )。

A.02:00-03:00 B.03:00-05:00

C.04:00-05:00 D.03:00-04:00

4.【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一更天:戌时19:00-21:00;二更天:亥时21:00-23:00;三更天:子时23:00-01:00;四更天:丑时01:00-03:00;五更天:寅时03:00-05:00。故本题选择B项。

5.阅读《故都的秋》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

2.指名学生读第4段

师:这四个句话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

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师:突出“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生:“静”。

师:最后一句通过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绦,给人以清闲、落寞的感觉,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生:清

师:“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二个字概括。

生:悲凉。

师:“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思是什么?

生:以小明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师:非常准确,是啊,“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秋”徐再思在《水仙子》中的感受与作者竟是这样的相似。

3.读第3-8段,品味“秋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灰尘尘的天气,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生:干净利索,而不是南方的“混混沌沌”。

师:很好。这幅画面出现了两个都市闲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生:外貌、动作、神态、语言。

师:透露出怎样的心境?

生:悠闲中透露出一种感伤寂寞。

师: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生: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

……

问题:请评析教师的教学行为。(20分)

5.【参考答案】

本课体现了语文新课改的精神:第一、注重了诵读教学,通过诵读加深对语言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身品味语言的精妙。第二、注重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注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品味语言入手,去解读全篇。第五、注重了合作学习,学生在相互讨论评价中共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第六、注重了课堂提问,激发探讨兴趣,促进引发多数学生积极的活动愿望,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并能促进人际活动,加强学生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反应。

中公教师题库上线啦!点此进入题库,海量题,随心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高分攻略下载【教师资格备考高分攻略】

回复“我要过面试”下载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资料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公讲师解析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