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资格重要考点“辛亥革命”练习题
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深度也日益增加。通过对考题的搜集和分析,我们发现辛亥革命在考试中是常考的知识点,出题的频率比较高。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出题方式也较为多样,选择题、简答和材料分析题都有涉及。所以,我们在备考的时候需要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等进行精准的记忆,也要有意识的将其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临时约法》的颁布等内容加以联系。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
A.戊戌政变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火烧圆明园
3.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4.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
A.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二、简答题
请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摘编自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摘自张謇《张季子·文录》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摘编自《立宪时刻》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