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白皮书参考答案二

教师资格 2019-07-23 00:15:07 114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2.【答案】C。解析:罗森塔尔等人通过对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3.【答案】A。解析:沉思型学生的特点是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学习成绩好。

4.【答案】B。解析: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自己反复洗手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行为。

5.【答案】D。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为: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其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6.【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7.【答案】D。解析: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样一来,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而可以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动机作用,是一种间接地强化方式。

8.【答案】C。解析: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就出现了。

9.【答案】C。解析: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10.【答案】C。解析:人格包括性格和气质等,其中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11.【答案】B。解析:“活到老,学到老”是终身教育的体现。

12.【答案】C。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13.【答案】D。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14.【答案】A。解析:泰勒提出的课程评价理论,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格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操作性。

15.【答案】B。解析: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

16.【答案】B。解析: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和华生。

17.【答案】A。解析: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教学法。

18.【答案】B。解析:平行管理是指将集体管理与个人管理相结合。

19.【答案】D。解析: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

20.【答案】D。解析:群体指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22.【参考答案】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应避免低水平、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等。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并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23.【参考答案】

题干教师的教学语言表明现代教学评价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从评价的标准来说,当前教学评价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而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进行统一“你是好样的”、“你真棒”等表扬话语,则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其次,从评价重心的角度来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材料中老师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正面评价,但是仍没有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②树立教师威信;

③善于和学生交往;

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⑥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