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白皮书参考答案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备考白皮书
历史学科
第四部分 模拟练习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灭亡的原因是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朝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故两个“制”分别指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故A项正确。行省制是元朝才开始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孔子、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继承者,材料都体现了其民本思想,认为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故选C;孔子是要恢复西周奴隶社会等级名分制度,而孟子和荀子是要维护封建统治,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小农经济的信息,排除B;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没有否定法治,排除D。
3.【答案】A。解析:材料“王建”是唐朝诗人,由材料中“夜市街灯照碧云”得知扬州夜市发展的状况,这反映了唐朝城市夜市和商业发展的状况,故A项正确;草市是在乡村的,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唐朝的状况,故CD项排除。
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说明参与决策的丞相较多,实际上通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同时决策讨论的丞相增多,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故A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中书省参与决策讨论,并不是说完全由中书省决策,还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故C项错误;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不是监察机构,D项错误。
5.【答案】D。解析:由材料“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可以得出其认为租庸调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两税法,由此可知,其反映的是两税法出现的原因,D符合题意;A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没有涉及租庸调制的积极意义,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税法的影响,C不正确。
6.【答案】B。解析:“工商食官”制度可理解为工商食于官,手工业、商业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与官府之间的关系紧密,受官府严格控制。故排除A,选B。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D。
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争夺中国的问题上,英美与日本存在着矛盾,英美不希望日本单独控制中国,而是希望中国能成为他们的势力范围,所以,英美支持蒋介石政府,不希望中国发生损害蒋介石政府的事件。因此,美英认为西安事变的发生,削弱了中国蒋介石政府的力量,从而削弱中国抗衡外侮的力量,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是中共的观点,排除;D项是国民党的观点,排除。
8.【答案】D。解析:材料“不必依照向例(公行制度)”“其随意雇觅跟随、买办、通事,均属合法”这一规定破坏的是中国的贸易主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普通民众与外商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终废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取消”;民族工业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故C项排除。
9.【答案】D。解析: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才使得自己具有先进性,故本题选D项。
1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完成的时间是1957年,A不正确;B是在1964年,与题干要求不符;C是在1954年,符合题意;中国没有加入华约,不是华约成员国,D不正确。
11.【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大陆还未全部解放,战争尚在进行,还不能立即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且制定一部完善的正式宪法,故A项正确;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此时有苏联的宪法可以借鉴,故C项错误;此时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成立,故D项错误。
1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55年4月;②是1956年;③是1958年;④是1966年;因此正确顺序是①②③④,所以答案选A。
1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激进”的民主表现为古代雅典公民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均能参与城邦事务,A说法正确;B与材料无关;C是“不广泛”的民主的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不是社会各阶层均能参与,D不正确。
14.【答案】B。解析:题目中的信息“《十二铜表法》规定,固定年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体现了《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的原则,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立法权问题,A不正确;罗马法体系形成的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布,C不正确;材料与对外扩张无关,D不正确。
15.【答案】D。解析: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③是世界市场发展的条件,④是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因此①②③④均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故选D。
16.【答案】D。解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说明美国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分歧缩小,利益趋同,故D正确。
17.【答案】A。解析:由材料“《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和最高权威,个人在阅读、解释、理解《圣经》基础上产生对基督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路德主张信仰得救,肯定人在信仰中的作用,否定了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权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均与材料无关。故选A。
18.【答案】B。解析:苏联的工业化是牺牲农业基础来实现的,“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B正确;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意义;C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苏联工业化没有照顾到农民的利益,D错误。
19.【答案】C。解析:由“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可知这是罗斯福关于工业方面的思想,由“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可知罗斯福政府要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进行规定,加强对工业的指导,故C项正确;AB项措施是进行的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排除;D项涉及到的是农业方面,排除。
20.【答案】A。解析:钱是装在口袋里的,所以,“口袋里的欧洲”的意思就是欧元的使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A符合题意。
21.【答案】D。解析:由材料“色彩直接影响灵魂,眼睛是音锤,灵魂是有许多琴弦的钢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其强调的是绘画是由色彩、造型和线条所创造出来的音乐,这是抽象绘画的特点,分析选项,D符合题意;AB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C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
22.【答案】A。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教学原理》一书,提出物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而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因此选A。
23.【答案】D。解析:由材料“图中‘苏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并结合题干的时间信息“20世纪70年代”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为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D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B与史实不符;70年代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不正确。
24.【答案】D。解析:题干的篇目是一件事一件事详叙其始末的记载,就像今天所说的专题,此为纪事本末体,D项符合题意;A是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B是按年代时间来记事;C是以记政事为主要内容。
25.【答案】D。解析:“二重证据法”是指文献和考古相结合的方法,是综合利用“纸上材料”和“地下新材料”的历史研究方法。《史记·殷本纪》是文献资料,殷墟甲骨卜辞是考古发现,故答案为D项。《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不是姜寨遗址本身的“二重证据”,排除A项;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也是根据传说制作的,不属于“二重证据”,排除B项;二里头“宫殿”复原图是根据考古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绘制的,不属于“二重证据”,排除D项。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