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信息技术&全国教师资格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一【答案】

教师资格 2019-07-21 12:14:52 257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答案】B。解析:因特网即有利又有弊,要合理的看待,应鼓励青少年使用有利的方面,积极合理地使用网络。

2.【答案】B。解析:信息是指通过文字、数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的内容,信息的本质就是内容,选项中的新闻、知识点以及联欢晚会都是我们可以获取的内容,体现了信息的本质,而B选项停止转动的电子表只是描述了一种状态。

3.【答案】A。解析:字长是指计算机可以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计算机字长都是2的若干次方,如32、64等,它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计算精度、速度和功能。字长越长,计算机运算精度越高,计算机处理能力越强。

5.【答案】C。解析:Alt+F4是一个热键或是快捷键,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关闭窗口。

6.【答案】D。解析:在Excel中,数值型数据的长度超过单元格宽度时,数据会以指数的形式显示,其精度只能精确到15位数字,因此当用户需要保留15位以上的精确数字时(例如输入18位的身份证号码或超过15位的银行卡卡号),需要将单元格数据类型设置为“文本”格式。

7.【答案】C。解析:幻灯片母版的使用目的是进行全局设置和更改,并使该更改应用到演示文稿中的所有幻灯片中。

8.【答案】B。解析:画图工具只能用来编辑图片文件,只有.bmp为图片文件格式。.mp3为音频文件格式;.mpg为视频文件格式;.txt为文本文件格式。

9.【答案】C。解析:存储容量(字节)=(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声道数)/8×时间,将题中的数据代入公式可得:44.1K*1000*16*30*2/8/1024/1024=5.17MB。

10.【答案】A。解析:图中第2步点击的是工具栏中“cut”命令(剪切),因此选择A选项。

11.【答案】B。解析:以太网(Ethernet)是基于总线型的广播式网络,在已有的局域网标准中,它是最成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局域网技术。

13.【答案】D。解析:用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来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为关系模型。

14.【答案】B。解析:流程图中的判断框中判断输入数据a的正负,如果是一个负数,则输出-a;如果是一个正数,则输出a。因此整个流程图的功能是输出数据a的绝对值。

15.【答案】B。解析:任务驱动法的一般过程是: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共同探讨、分析任务→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展示评价。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

Flash动画采用了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觉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间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所以视觉暂留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2.【参考答案】

(1)Excel。解析:Excel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等操作。

(2)利用Excel中求最大值函数MAX和求最小值函数MIN,分别计算出单科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3)利用Excel中的求和函数SUM,计算出第一个学生各科成绩的总和,再利用数据填充柄拖动复制公式,计算出其余同学的总分。

教师资格证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面试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