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2018下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教师资格 2019-07-21 06:14:41 132

二、案例分析题

16.【答题要点】

(1)①比较阅读是深入研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深入研读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步骤,是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促进中公教师提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环节。深入研读的目的是完成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揣摩妙点、品评人物、掌握写作技巧、激发情感等。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促进全面素养的提升。

②教师借鉴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旨,通过将《故乡》中的少年闰土和《社戏》中的那群少年相比较,从年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和我的关系和性格特征中公教师提供这五个方面分析比较,得出一系列的相同点,得出了结论:他们是相似的,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美好的少年。

③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自己对该问题进行了个性解读,学习了人物描写的方法,体味了人物塑造的妙处,对文章中的人物形成了自己独到、富有个性的认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社戏》和《故乡》是鲁迅笔下的两篇小说,小说是作者精心锤炼的,在学习鉴赏小说的过程中,除了细细品味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之外,还需要以课内知识点为阅读基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等,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升华情感,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本堂课的“讨论续写”环节主要的目的在于运用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将儿时闰土长大后的变化,以及《社戏》中孩子未来的变化相结中公教师提供合进行提问讨论,不仅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讨论过后的续写环节充分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读写结合,并且能够充分运用课堂中所学内容,如语言、动作描写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自己的理解讨论基础上进行续写。

总体而言,该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趣味性,也能增强阅读印象,最终促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养成,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7.【答题要点】

错别字:“恢心”的“恢”改为“灰心”,“做贯了”的“贯”改为“惯”。

病句:尽管管仲做了什么,鲍叔牙总是理解他。改为:不管管仲做了什么,鲍叔牙总是理解他。

18.【答题要点】

缺点:选材不够突出主旨,略有些不恰当。改进建议:该文标题为“阅读·真好”,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就要强调读书的意义,虽然写作时有分论点支持主题,但是选取的例子不是十分突出,在写具体的名人事例时并没有展开证明自己的分论点,解决自己困难,只是列举了事例,缺乏真情实感,需要选取贴合实际。

三、教学设计题

19.【答题要点】

“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中公教师提供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20.【答题要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浏览,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借助多媒体手段,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及依据。

3.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确立依据】

①依据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所以本课中公教师提供教学也以此为依据,侧重对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以便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②单元介绍对教学作出了一定的指导: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作为语文学习的教学任务之一,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同时也要中公教师提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探求未知的可贵精神。

③本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初一的学生刚刚正式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同时,班级一共40人,人数较多,学习时学生精力易不集中公教师提供中,但仍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1.【答题要点】

选择的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手段,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及依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纪晓岚逸闻趣事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示范朗读,标注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三)深入研读

1.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完成表格。

(1)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用了几种方法?

2.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1)多媒体直观展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原理。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概括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四)拓展延伸

分小组,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故事,还原情境,加深理解。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学生谈感受结束课堂。

2.作业: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联系实际思考文章反映的道理。

关注“中公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查看

回复“303”查看初中语文(主观题)答案

回复“科目代码”查看各学科代码(如303,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 山东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初中语文课标2019 初中语文新课标2018 2018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