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题库及答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一、单选题
1.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主张的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3.“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4.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 ),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素质教育 B.法制教育 C.科学教育 D.创新教育
5.教育家陶行知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一文中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这体现了( )教育理论。
A.远程学习 B.连锁学习 C.终身学习 D.观察学习
6.走进某校园,我们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主要体现了道德教育的( )。
A.环境陶冶法 B.奖惩结合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7.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9.小刚进入到青春期以后,变得不听话了,妈妈让他穿这件衣服上学,他偏要穿那件衣服上学,爸爸晚上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坚持说自己能做好,不需要爸爸检查。小刚的表现是进入了( )。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10.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1.把教师自评和学校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结合起来对教师进行评价,体现了( )。
A.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B.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C.评价功能的发展性 D.评价方法的灵活性
12.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围绕问题展开,这是( )特点。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分析学习 D.接受学习
13.学生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道德修养水平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D.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14.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5.宋宝独自照顾妈妈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被评为市“十佳”少年。最近,学校开展了向宋宝学习的活动,该活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6.当其他同学向杨颖求助时,即使她再忙,也不会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人才是好人,否则就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杨颖道德发展处于( )。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17.人的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下列属于抑郁质类型的表现为( )。
A.外部表现强烈,有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
B.情绪反应迅速,表现明显,但易变,不够有力
C.能自我控制,不暴露内心体验
D.情绪反应极慢又不表露于外,如果一旦发生情绪反应,却强烈深刻,持续久
18.小寒记英语单词比较吃力,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好玩的单词记忆法,例如pest,发音“拍死他”,词义“害虫”;ambition发音“俺必胜”,词义“雄心、野心”,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19.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20.周末,小萌看到大家都去敬老院打扫卫生,想自己也没有事情做,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其品德发展处于( )。
A.从众阶段 B.服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21.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辨析题
1.教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
2.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智力开发无需特别训练,这是形式教育论的观点。
3.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异曲同工。
4.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三、简答题
1.简述讲授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简述中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治疗方法。
4.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
李芳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曰“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
(1)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李芳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可以给李芳提出哪些学习建议?
2.材料:
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问题:
(1)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教学原则?
(2)请对材料中教师的反思行为进行评价。
行政能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行测模拟题 公务员试卷 模拟题 中学网络教育 事业综合应用能力a类模拟题 学大教育高中 拓知教育 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