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师证好考吗&2018下半年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三批
高中思想政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提问导入,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的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中华文化的特点从时间上源远流长,从内容上看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这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从未中断延续至今,这期间,中华大地数次遭受战火的洗礼,那么为什么,哪怕有种种不利因素,我们的文化都不曾中断,反而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羝、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深深融汇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精神,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盛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
材料二: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华民族最终亦能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佛)、道三者得以长期并存,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包容会通精神。甚至还以宽厚的心态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而耶稣传教士传进的科学技术,曾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怎样在材料中体现的?
教师小结: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如材料一中所说,匈奴、鲜卑、羯、羝、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流中融合,融汇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材料二中,中华文化中不仅儒佛道长期共存,我们后来还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随宗教而传入的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不断的碰撞共存、吸收借鉴中,中华文化也愈发博大、愈发深刻。
2.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PPT展示图片:俄罗斯中国年
教师提问:在图片中,俄罗斯人民观看舞龙舞狮、贴福字、听戏曲,不仅有俄罗斯,还有许多国家都有中国年的活动,中华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请大家思考,这些活动举办有什么积极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的举办,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具有包容性,通过这些活动,有利于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我们走出国门,加强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在向他国人民展示我们的文化活动时,我们也增强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环节三:巩固提高
PPT展示图片:中国大街小巷过圣诞节;
教师提问:图片这种现象也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体现,大家认为这种现象好不好?你怎么看?
学生小组讨论并作答。
教师小结:不仅仅是圣诞节,现在我们还在过许多“洋节”,比如情人节、万圣节等等,这些节日都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希望大家在过节的同时,也要了解到这个节日背后的文化,不仅仅重视这些西方的节日,更要重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在包容其他文化时,切不可本末倒置,崇洋媚外。 高中政治教师证好考吗 2018年教资面试政治题目 高中政治教资面试范围 初中政治教资面试教案 高中政治教资面试真题 2018年教资面试题目 高中教资面试通过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