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案例分析范文&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案例分析题一)
2014教师资格网:[招聘信息] | [最新真题、模拟题] | [复习资料大全]
1.阅读两位老师关于《孔乙己》的导入过程,完成下题。
教师A:“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
教师B:“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最喜欢的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问题:请对上述两位老师的导入过程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第一位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投石激浪法。如此开讲,注重抓住人物典型语言和外貌,从反面去造成一种吸引力,促使学生去探究教材中的人物。这对于学生了解孔乙己及他生活的环境,认识封建社会给主人公造成的悲剧有极大的帮助,它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第二位老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巧设悬念法。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已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已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两种导入方法各有各的好处,而课堂的导入是一门艺术,第斯多惠也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就能设计出精妙的导语,最终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2.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2题。
我和书的故事
①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诸葛亮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认为这是对读书作用很好的阐释,没有志向就不会去学习,不去学习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非常欣赏这句至理名言。
②每当到了夜晚,天外漆黑一片,人们相继都睡了,我却在房间挑灯夜读。当我无聊时,是书给了我兴趣;当我想睡觉时,是书把我的精力抓了回来;当我痛苦悲伤时,是书让我不再沉迷。这不尽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的人返朴归真。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范文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题模板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案例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