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文化IP,大文化与出精品

公务员考试 2019-08-07 12:13:52 177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文化IP,大文化与出精品。

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阎崇年

文化IP跟大文化有什么关系,跟出精品又有怎样的联系?IP一旦应用起来,所涉及的事情就比较具体,如故宫日历,一年可以销量到几十万册,市场认可度很高。但这是微观,今天我要谈谈宏观———IP与大文化。

做文化IP要有大文化视野

我们常说,做文化的人要有天地胸怀,这个“天”主要指时间。从商朝有了甲骨文到民国纪元的结束,纵向有3000多年,我们做IP首先要看到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从这里找精华。横向是空间,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或者说从历史上的更大的国土空间里来找灵感、找素材。

从宏观来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我个人觉得是由五种文化组成的:

一是中原农耕文化。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在明清时代,中原农耕文化辐射核心面积大约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这是我个人读历史一个省一个省“加”出来的。

二是西北草原文化。蒙古包一门一户,以牧放牛羊为主的游牧民族为主,就如《敕勒歌》中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是东北草原文化。东北是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我认为应该叫做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是茫茫丛林、皑皑白雪,从文化的角度、从IP的视野范围内来看,我认为对森林文化了解得还不够。

四是高原文化。2000米到5000米高原上的文化,大约300万平方公里,这是有特色的,我认为文化IP的布局一定要考虑。

五是海洋文化。过去,我们对海洋文化不够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情况有变化。在新时代重视海洋文化,完全可以通过文化IP的思路拓展应用,研发产品,来展现海洋文化、海洋文明。

当然,做文化IP,目光不能只盯着大文化,还要注意出文化精品。文化IP产业这些年来出了很多精品,影响很大,但是在题材、素材方面还需努力。从人类历史来看,精品者胜、劣品者败,创新者胜、守旧者败,所以做文化IP必须要出精品,我认为可以从上面所谈的五种文化里面寻找素材。

几个有趣的故事

弘扬文化,拓展应用很重要,出精品更重要,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我讲几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书法。

书法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古时有一个人叫蒋衡,考秀才中了、考举人也中了,但是考进士不顺利。他落榜之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没有疯癫,而是另选出路,不走仕途,搞书法。蒋衡痴迷于书法,他走遍大江南北,哪里有书法名家他就去请教,同别人切磋。到了西安碑林临帖,发现经书的碑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大小字体都不一样,他就发愿,要用一人之力,把“十三经”的经文全部写完,写成书法精品。他隐身扬州的庙里,吃斋饭,12年闭户不出,写完了“十三经”62万字。那个时候不知IP为何物,没有出版、没有拓展应用。

不过蒋衡遇到了三个贵人:第一个是扬州的一个盐商马日管,这人花了2000两银子资助蒋衡把书法作品装裱出来,裱糊成300册,装帧成50函,一函6册。没有这位富商的支持,他成就不了事业。这里我得到一点启发,就是企业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很重要。第二个是江南河道总都高斌,他把这裱出的300册“十三经”送报给乾隆,放在乾清门的懋勤殿,否则没人知道这项成就。第三个贵人便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到装裱的“十三经”后很赏识,给“出版”了———刻了189通石碑,加上一个圣旨碑,总共190座碑,现在立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我曾经陪同一位外国元首一起看过石碑,外国人震惊得不得了,竟然有这么伟大的文化作品!由此我想,如果把300册50函的原作和190座碑演化成文化IP产品,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得到文化享受,领略到文化自信。

第二,绘画。

这是个现代的故事。我知道,拉萨有一位著名画家夏如,画一幅唐卡,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夜以继日,专注作画。他的这幅作品,成为唐卡艺术的传世不朽之作。

第三,作家。

很多IP衍生品是由文学作品、作家作品演化而来。欧阳修小时候家里很穷,请不起老师,没有纸和笔,就拿着苇子杆在地上练字,因为勤奋刻苦,后来成为了大家。欧阳修编写过很多书,其中有一部叫《新五代史》,30多万字前后用了20年,都是他亲自动笔。后人评价他是论道技艺绝世,文才耀后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新五代史》成为学林的翘首之作。

还有一位清朝学者段玉裁,他很有学问,但没有考中进士,经过推荐做了县城副县役,后来又做了县一级的官员,负责军粮和粮草的运输。他白天繁忙劳累,夜里点灯看书写作,46岁辞职后,开始专门著书,到81岁故去,用了差不多50年时间写成了《说文解字注》,这是现在搞语言文字学的人必备的书籍。一个人用四五十年时间写一部书,这种出精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做文化产品需要“工匠精神”

清朝有个人叫唐英,他是内务府包衣,即家奴,雍正时期被派到了景德镇。一个包衣去管瓷器,开始他不懂技术,但他下决心,三年就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可以用24个字概括:“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意思是闭门杜户,任何人不见,一切朋友邀请、交友、玩、喝酒、唱歌诗歌都拒绝,就跟烧瓷器的工匠同吃同住、同劳动、同休息整整三年。这样下来,唐英把72道制瓷工艺完全学会了,成了陶瓷专家,他主持烧制的瓷器被称为唐窑,跟连窑、郎窑齐名。

唐英业余时间就看书,每天到大约四更天才睡觉,一生写了大约600多首诗和文章,后来被编辑成《唐英全集》。唐英烧制了很多精美绝伦的瓷器,不仅在国内最好,而且在全世界当时也是最好的。那么多美轮美奂的瓷器,用今天文化IP的思路将它转化一下,我觉得肯定人人喜欢,不但中国人喜欢,世界上的人都会喜欢。

上面说的几个故事给我这样的启发:

文化IP是新兴文化产业,但我们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是它生动素材的来源,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志向、有情怀的文化人应该奋力追求理想,苦心陶冶自己,明性真、心地善、艺术美、格调高的心情境界,迎接文化IP蓬勃发展新的辉煌。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9国考招考简章 2019国考笔试时间 2019公务员考试成绩 2019年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