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之人际关系&2019国家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题三个应对技巧
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建立与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的、与工作相关的,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活动。 基本定义给我们指明了思考的基本方向:
1、“建立与维持”:让我们认识到,很多时候即使题目当中的人物看似与我们没有直接的矛盾和冲突或直接的合作与接触,但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与题目当中涉及到的对象建立关系,不能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更要维系关系,不能只想着“一锤子买卖”,而是长久的合作与发展。而建立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我们化解题目中的尴尬、解决题目中遇到的困难,掌握化解的技巧与方法,包括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等等。
2、“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公仆人员,必须要具备团队意识,不能单打独斗。题目中,对象是多样的,有领导、同事、下属、亲友、群众,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我们找到并与题目中影响了自己与他人、团体关系的具体对象相处好。
3、“与工作相关”:让我们认识到所有的关系都是为了工作顺利开展,人际关系均是为工作服务,而要想把工作做好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前提,两者相辅相成,但如果人际关系与工作开展相冲突且确实不可调和时,要坚守原则以工作为重。
【真题展示】
你刚进一个新单位,领导安排一位明年退休的老干部与你交接工作,但是老同事总是拖拉,偷懒不配合工作,你怎么办?
【疑惑之处】
困惑1:当部分小伙伴儿们拿到这个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老同事还怎么合作啊,太为难了!
困惑2:要不就跟老同事沟通一下,让老同事好好交接,怎么能偷懒呢?
困惑3:如果老同事依旧不配合,那就汇报领导吧,让领导帮忙协调一下,领导的话他总听吧?
【应对技巧】
应对技巧1:主动性、适应性
各位小伙伴试想,如果我们带着畏难情绪和无法合作的偏见,不拿出跟老同事合作好的态度,可能既不能顺利完成交接,而且原本老同事对我们一个新人没什么意见和想法,反而因为我们不该有的态度而对我们有了不好的评价,进而影响了人际关系。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新人,工作经验欠缺,工作对象不熟悉等,就应该拿出一个新人应有的主动性和热情。工作单位的任何同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工作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正确看待。更何况如果这个同事偷懒我们就无法合作、那个同事不守时我们又无法合作、这个同事能力差我们无法合作、那个同事有情绪我们还是无法合作,最后可能我们就跟任何同事都合作不了了,工作也无法开展了。
所以,结合理论解读,为了工作一定要与老同事建立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至关重要了。正因为很多小伙伴答题背后无意间折射了畏难的情绪,所以在答题时展现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身的主动性、适应性,自然能够脱颖而出啦!
应对技巧关键词:有效沟通
工作交接是否顺利是我们入职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但作为一个新人对老同事的为人方式、工作情况、心态处境都并不了解,不假思索的冒昧沟通可能会适得其反,上来就跟老同事表达让他快点交接工作可能稍显稚嫩。如果作为一个新人能够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更能展现一个考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其实如果站在老同事的角度,就会明白,一方面,即将退休的老同事心情一定会稍有低落、消极,即将失去一种价值感和归属感,是非常孤独和失落的,这样的情绪难免会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老同事毕竟在工作单位经验丰富历练多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手头要完成的本职工作跟刚入职什么都不会的新人相比肯定是相对比较多的,老同事既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要腾出时间和精力培养新人其实是分身乏术的。在这样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沟通肯定是更有沟通的针对性更有利于达到沟通效果的。
所以,结合理论解读,为了建立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通过有效的合作、协调、沟通等,才能达成良好的结果。而对比起部分小伙伴上考场可能存在的欠缺针对性、思考不足的沟通内容,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啦!
应对技巧3:以工作为重
如果答题中总是无法独立解决困难把难题抛给领导一味求助领导,肯定是不行的,只有能胜任自己本职工作、能够跟同事相处好的独立自强的小伙伴方能赢得考官青睐。也只有真正以工作为重时,才会总是以困难和挫折未借口而耽误工作进度,而是激发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如果当想尽一切办法、充分的展现了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能力后,依然存在极端情况老同事确实不配合无法完成交接工作,那当然更要以工作为重跟老同事开诚布公的谈话要向领导汇报情况确保工作交接结果了,为时不晚啊。
所以,结合理论解读,要一切以工作为重,更要充分深刻理解这句话背后的丰富内涵啊!
加油,各位小伙伴,中公教育祝大家在今年的省考面试中取得佳绩!
公务员面试之人际关系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其他单位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之下属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模板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开头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题 公务员面试人际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