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行测&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巧解行测言语理解“语句排序”

公务员考试 2019-08-05 06:13:11 123

“语句排序”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题目,国考中考查题量在2道题左右,在2018年的部分省考中甚至达到了5道题,可见这类题目的考查越来越被重视,那么,各位考生如何高效解答此类题型,保证此类题目的得分率呢?其方法有:首句排除法和关键词句法。首先,从寻找首句入手,一般有代词,如“这里”“那里”等;成对出现的关联词的后者,如“但是”等;有总结性词语的句子,如“总之”“因此”等不作首句。通过这种方法将选项中的部分选项排除掉。其次,找逻辑关键词,如表示关联词承接的词,时间的先后顺序词,顺承关系词等,再来分析哪些句子应该承接在一起。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以下几道例题来给各位考生呈现一下此类题目的方法。

【例题1】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飘扬过海到达“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⑥②⑤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②⑤③①④

【答案】D.中公解析:从经过分析发现,本道题中首句没有解体的关键信息,经过分析逻辑关系得出, ⑤③两句话中分别涉及了“中国人”“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两个词,都涉及到“中国”这个概念,所以应该在一起承接,而②⑥中都涉及了“扶桑国”这个概念,因此在一起承接,由此,答案为D。

【例题2】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⑥⑤④①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⑤④①②

【答案】D。中公解析:从选项入手,可以看到本文的首句从②③两句当中选择,但是经过分析,没有关键信息可以排除选项,所以寻找首句便不是突破口了,此外,⑥句中的它们指的是③句中的原始档案,因此,这两句话应该承接在一起。而又因为④⑤中的“散落出来”“已流入日本”可以看出⑤④应该承接并且⑤在④的前面,所以答案应该是D。

由上题两道题目可以看出,排序题目技巧性非常强,只要能掌握方法,集中练习一些题目,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各位考生可以快速掌握这类题型。

更多真题、模拟题尽在中公官方刷题APP,中公名师精挑好题,题题刷到点子上!

2019国考行测 2019国考行测真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2019公务员行测真题 国考行测 公务员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