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2019&2019国家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改革开放40年环境保护新篇章

公务员考试 2019-07-31 18:13:18 107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改革开放40年环境保护新篇章。

作者:生态环境部党组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激流勇进、开拓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要系统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永葆改革创新的朝气与活力,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谱写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篇章。

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逐步走向协调统一。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关系的探索实践不断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一大批高污染企业有序退出,我国正在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

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督察日益严格。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共制定环保法律13部,资源保护与管理法律20余部,生态环保行政法规3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覆盖大气、水、土壤、核安全等主要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力度之大、执法尺度之严、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共制修订法律8部,“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效果显著。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坚持依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先后召开七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上世纪80年代初,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初,制定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进入新世纪以后,把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出台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改革方案,“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历经五次重大跨越,从1984年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保护局,到1988年成立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再到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一直到2008年成立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职能不断加强。2018年,国务院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机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改革举措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达4.17万亿元,较“十一五”增长92.8%,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持续改善。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污染防治经历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浓度控制向总量和浓度控制相结合转变,从点源治理向流域和区域综合治理转变的过程,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成为第一个大规模开展细颗粒物(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2013年到2017年,全国重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增至67.9%,劣Ⅴ类降至8.3%。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不断提升。

生态环保国际合作不断密切,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批准实施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生态文明理念、环保技术等“走出去”日益常态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量占发展中国家总量的50%以上,成为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2016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探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具有长远指导性的宝贵经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创新。

坚持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层层压实责任,打通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过度开发利用自然的惨痛教训表明,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我国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0年来,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把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直观感受作为工作的评判标准,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科学系统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整体循环的自然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进行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平衡。

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动员全社会为生态环境保护作贡献。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40年来的实践表明,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构建和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打一场污染防治的人民战争。

三、奋力谱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壮丽新篇章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扎实做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治理、散煤治理等工作。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攻坚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尽早实现固体废物基本零进口。

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节约能源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完成所有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推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改革,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统一监管。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推进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加快组建流域环境监管执法机构。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和履约能力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际技术交流和务实合作。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时政热点2019 2018年时政热点 2018至2019年时政热点 2019时事政治热点 2018年时政热点汇总 时政热点2019必考题 2019时事政治热点5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