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2019国家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校园足球发展中几个问题亟须关注

公务员考试 2019-07-30 06:13:48 113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校园足球发展中几个问题亟须关注。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所所长 吴键

教育部牵头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到今年12月已整整4年。4年来,校园足球依照增强体质健康、提高足球技能、培育健全人格、打牢人才基础“四位一体”的工作目标,以整体推进、区域突破、体系构建为发展路径,大胆改革、持续发力,在推进足球普及、扩大足球人口、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4年来,逐步构建完成了“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校园足球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截至2018年11月底,教育部已在全国建立校园足球特色中小学24126所,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35个,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8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47个(期)。同时,建设完善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制度;构建了以“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基本路径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成就的取得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校园足球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基于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和问题,正逐步显现,亟须决策者和业界专家予以重视,同时,对目前校园足球工作中存在的歧义、偏见与问题,也亟须加强沟通解释、及时纠偏、妥善解决。

“立德树人”是校园足球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校园足球的根本任务,这一点必须牢固树立,不能仅流于口号或思想认识层面,还必须切实构建可供实施执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

前不久,在山东省某地举行的一场校园足球邀请赛上,出现了学生运动员“追打”裁判员的闹剧。事实上,在当下中国,无论是在青少年赛场,还是在成人赛场,无论是业余比赛,还是专业比赛,违背体育道德和赛纪赛风的情况屡有发生。

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学校仍然将校园足球视为一项普通运动项目来推广,并没有构建起“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足球教育方法体系;二是调查发现,出现违纪问题的队伍,背后往往存在不称职不合格的教师或教练员。由于师资不足,一些学校在校园足球队伍建设中,通常会聘请一些退役运动员任教,而这一群体,大多数既没有教师资质,也缺少系统、良好的职业培训与教育,在他们看来,竞赛成绩就是考核其工作业绩的唯一指标,因此,指导思想、方法措施往往急功近利,甚至因此出现了心理、行为的偏差。表现在平常训练中体罚队员,比赛中恶意攻击裁判等,这些行为,势必影响校园足球的风气和声誉。

认真研究一些具有优秀足球传统的国家不难发现,他们的青少年足球运动,都是以引导学生向善、进取、改变命运为终极目标,在这些国家,青少年足球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等重要,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令人遗憾和忧虑的是,在我国一些地方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辱骂、体罚学生的情况尚未完全杜绝。因此,在校园足球的开展过程中,品德、礼仪、文明素养,都应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相关的教育体系,并加强相关的道德教育内容。要规范体育教师、教练员的行为,构建一套可供执行、适应校园足球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杜绝一切不良习气,铲除各种“足球流氓”苗头。

校园足球应以课堂教学、校内竞赛、文化建设为重点

校园足球要保持构建中国足球“基础工程”的定力和定位,并以课堂教学、校内竞赛、文化建设为重点。

依照教育部有关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标准,足球课是否开设、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否提高、校内班级联赛是否开展,是三项最基本的考核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的特色学校,并未切实做到以此为工作目标、以足球运动的普及为重点。相反,随着校园足球赛事的推广,一些学校为了获取比赛成绩,越来越偏重于少数人的课余训练和代表队建设。有的学校为了以比赛成绩“彰显”校园足球的成效,在人力、财力、物力安排上,一切围绕竞赛,以致出现了有限财力全部用于外出比赛、学校场地只对代表队训练开放等本末倒置的现象;由于片面追求比赛成绩,一些学校代表队出现了运动伤害事故频发、文化学习跟不上等问题;个别学校利用办学优势,将部分踢球相对好的学生,集中到某一地方组成强势代表队,或专门组建足球班实现垄断,而这些显然都有悖于校园足球的初衷。

引进科学评价系统,发现人才锻造精英

教育与体育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成果显现典型的“滞后效应”。校园足球的现状,虽然与当下中国竞技足球水平的高下没有直接关联,短期内也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校园足球对于以后的竞技足球必将产生巨大影响。

每当中国足球队赛事失利,总会出现批评者质疑的声音:“校园足球不是抓得好吗?足球从娃娃抓起喊了多年,为什么并没见成效?”

事实上,一个世界级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从被发现到逐步成长,自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相关数据显示,竞技足球舞台,特别有天赋的运动员崭露头角通常在20岁左右,优秀运动员能力发展到达顶峰,其年龄通常在25岁左右。依此类推,假设我们以2015年为“校园足球元年”(小学生7至12岁),那么,伴随校园足球成长的天才“娃娃”,到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显现,能够担负起“为国征战”的重任,最乐观估计,至少也得在8至13年之后,也就是说,2030年、2034年的世界杯才是真正检验校园足球对竞技足球有何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由此可见,当下中国竞技足球的成绩高下,与当下校园足球开展的好坏关系并不大。

发现足球人才,是校园足球的重要使命之一,但有天赋的运动人才毕竟是稀缺资源,而且教育部门也不是体育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因此,为了未来中国竞技足球的崛起,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配合校园足球的开展,构建“球探”体系,引进科学评价系统,发现人才,锻造精英,也应该是足球专业部门必须关注的当务之急。

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仍需转变观念

以竞技足球的视角苛责校园足球,显示了社会整体认知的落后以及从业者观念的狭隘与不专业。可以说,转变观念,仍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亟须跨越的巨大障碍。

日前,一张小学生做足球操的照片和一段体育教师跳足球舞的视频,引来一片批评之声,一时间,谴责校园足球“跑偏”的声浪不绝于耳。了解事实后发现,这些评论大多比较片面。其一,批评者往往是基于竞技体育的思维和竞技足球的立场,从培养足球专业人才的角度评论发生在中小学校园内的体育活动;其二,网络上流传的照片、视频等往往不完整,这就难免屏蔽或过滤掉事物的部分真相。如,学校大课间足球操,通常有6至8节,一般会包括足球的基本技术,踢球、传球、运球、颠球、手抛球、射门等,因此,以手为辅助进行练习,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积极创编足球操、足球舞,以之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运动负荷、提高锻炼成效,其实是值得鼓励的。当然,毋庸置疑,只有足球操、足球舞的校园足球,也绝非校园足球的“初心”。

事实上,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在中小学推广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运动,绝不仅仅是为了推动某一项运动项目。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小学体育的意义,无非是让孩子们通过身体活动,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健康、培育健全人格。

运动改造大脑,运动促进智力发展,这是已得到证实的科学定论。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非是要其成为某个项目的专业选手,而是为了要成为拥有健康、充满活力、富有创意的有用之人。

从更高的战略视野来看,发展校园足球,是冀望以此为起点,培育一代代有良好生活方式的体育人口。按照相关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要建设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一所学校1000人计算,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养的足球人口就会有5000万。从这个维度上讲,推进校园足球,引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既是为了改造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破解中国的医疗困局,更是为健康中国奠基,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2019国家公务员录用名单 2019年国家公务员补录 国家公务员职位表2019 2019国考招考简章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20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