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2020国考申论热点:治理“伪慈善”

公务员考试 2019-07-23 00:14:43 134
|背景链接*

2018年10月,民政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对登记的慈善组织开展的以公益、慈善、救助为名,涉及医疗、卫生、健康的活动进行全面排查,严惩名为爱心实为谋利的慈善行为。借爱心慈善谋利的“伪慈善”,不仅私德有亏,更因践踏公德而遭人痛恨。因此,民政部的新措迅速引来广泛关注。……

……点击查看详情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权威论述]

慈善事业是人类爱心的生动展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

慈善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是一项全民的事业。——习近平

[表现形式]

诈捐。这是比较常见的“伪慈善”行为,公开承诺进行慈善捐赠,但是接着就出现“诺而不捐”、“诺而少捐”、“诺而缓捐”,“捐款”行为带来的荣誉、利益都获得了,承诺的捐款却迟迟不兑现。

慈善和商业界限不明。有些行为既有慈善性,又有商业性,有时候两者关系并不清晰,甚至有时候以慈善的名义掩盖商业行为之……

[原因分析]

第一,慈善概念不清晰难以界定。在我国的语境中,关于什么是“慈善”的概念多样而模糊,缺乏清晰界定,有来自传统的发慈心、行善举的观念,强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来自西方的博爱理念,强调天下众生皆为兄弟姐妹;也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理念以及回馈社会的理念等,这些理念对于界定什么是“慈善”标准不同,但都称自己是“公益慈善”……

[影响]

伪慈善直接破坏了社会公众的善心。长此以往,有善心的群众会怀疑,发起的慈善有可能是个骗局,自己只是受人利用。那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会得不到救助,而社会上真有善心的人也不会再去发善心,行善举。

触及了社会诚信的底线,影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从诚信善良变为欺骗虚伪,那将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退步,危害巨大。

[对策措施]

首先,完善慈善法律相关配套制度,厘清慈善相关行为界限,向大众普及慈善和慈善法治的基本常识。

其次,从法律层面规范慈善组织行为,厘……

……点击查看详情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 守住良知 拒绝伪慈善

2. 勿让“伪慈善”伤了公德心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城市竞争的核心是公共服务的竞争,没有优质公共服务依托的城市注定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线城市之所以能够吸引各路人才,至关重要的是优质的公共服务,如公共交通、文化体育休闲设施、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创业工作等方面。因此,“新一线城市”在吸引来人才之后,还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配套公共服务,真正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

[精彩结尾]

示例一

慈善行为代表着社会的良知,慈善活动帮扶的对象往往是弱势群体,鉴别能力和应对能力弱,揭开“伪慈善”的“华丽外衣”,必须建立惩戒体系,才能防患于未然。慈善活动的主管部门、组织者、参与者需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防止爱心被利用。有关职能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建立一整套慈善活动监管体系和流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加大打击力度,让“伪慈善”“假爱心”无所遁形。

示例二……

……点击查看详情

 

》》申论热点 丨热点背景深度解析丨经典范文《《

》》申论技巧 丨写作技巧丨名言佳句丨申论范文丨申论频道《《

》》关注中公微信wwwoffcn,了解更多考公资讯

 

资料来源:

中国青年报:如何减少“伪慈善”

国考申论 国考申论真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 申论考什么 公考申论 公务员申论 行测申论 2018国考申论 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