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一来自长江&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长江,大江奔流

公务员考试 2019-08-11 12:13:25 99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长江,大江奔流 。

如果每一个微小的文化景观都能聚拢人气,造就一个个颇具影响的文化小镇、文化城市乃至文化强省就都有了底气

“八百里皖江”孕育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的巅峰之作;“老生三鼎甲”之首程长庚,唱响了京剧艺术的“第一乐章”;新文化运动中,安徽人是《新青年》杂志的早期作者和读者群,展现了新益求新的气质;改革开放初期,安庆人创造了“窗口经济”,彰显出勇立潮头的胆识。当然,除了大人物、大叙事,在江边看到的小建筑、小故事也同样动人。

在长江铜陵段的一个废弃码头上,建起了一座微型图书馆,宛如江上悬浮的盒子。外嵌毛石,内饰修竹,以书架为墙,以阶梯为椅,环境幽静。附近不少孩子选择到这儿读书、自习,累了就漫步滨江,或骋目远眺。据介绍,这样的阅读点有40多个,分散在铜陵的各个角落。

而在池州陵阳,一座由旧粮仓改造的粮票博物馆正在接待游客,20万张粮票记录了物资匮乏年代的生活光影。行走间,隔壁传来了黄梅戏《吕洞宾戏牡丹》的乐音,这是艺术大师严凤英和王少舫的代表作,而现在正由一群年过六旬的业余艺人表演,鼓师说:这里的每一个演员,手里都拿过锄头。放下锄头,穿上行头,他们在这方免费的舞台上,尽享晚年之乐。

“由地而生”是这两个文化空间的共同理念。粮仓与粮票搭配,加上农具陈列,相得益彰;滨江阅读点保留码头旧貌,顶层观江,下层阅书,在景观和意义上都很熨帖。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既赋予建筑第二次生命,也省去了不少拆除重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破除了这样一种误区:挖掘地域文化,就等于追溯历史名人、搜集诗词曲画,恨不得当地还有现成的原生特色建筑群落。事实上,相比耳熟能详的黄鹤楼、屈子祠和苏州园林,随处可见的粮仓、码头、古老村落、废弃厂房,虽未享名甚至默默无闻,却同样作为特定年代的典型场所,保留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只要找到好的文化切口、因地制宜加以改造,照样能够“文气斐然”。

“由地而生”的反面是“凭空而生”。我们不时能看到,一些地方忽略实际,不深挖地域资源,不展示文化特色,打造一些假大空的所谓“文化工程”,结果人迹寥寥。反观面积仅500平方米,藏书仅5000余册的滨江阅读点,座位常常满满当当;博物馆旁的小小戏台,老人们的演唱称不上精彩,却显现出民间文化舒展的根脉力量。这些文化空间展现出的活力,来自于人气。正如经典由古人写就,但因为不断寻到当代的知音而历久弥新;旧物已为陈迹,但被藏家逐一勾稽,在展台上便能让一段历史保持鲜活;戏韵悠长,只要有人演唱,那千百年孕育的唱腔就不会成为故曲遗音——文化,因为人的参与而成为一泓活水。如果每一个微小的文化景观都能聚拢人气,造就一个个颇具影响的文化小镇、文化城市乃至文化强省就都有了底气。

被称为“金融会客厅”的上海建投书店,频繁举办主题体验活动的苏州博物馆,老城区里搞时尚的汉口文创谷等别具特色的文化场所,让人们在日常逛街、阅读、思考、饮食的过程中,被文化的悠远、创意和美妙所熏陶。可见,文化长江,既要有文化地标,更要有触手可及的“文化小屋”。只要每一个文化空间开始与人相互涵养,释放出思想、道德、科技、文艺的力量,文化长江就能永葆生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4日 05 版)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大江奔流一来自长江 大江奔流长江经济带 大江奔流武汉 长江奔流 大江长江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大江奔流而不前 大江奔流湖北 大江奔流天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