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要素&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坚持生态优先 实现资源要素差异化分配

公务员考试 2019-08-10 00:13:09 84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坚持生态优先 实现资源要素差异化分配。

作者: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阳栩

浙江省泰顺县面积为1761.5平方公里,人口37.3万,县域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生态县。近年来,泰顺县探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做法

多年来,泰顺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深入推进生态移民、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生态化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探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打造生态屏障。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到规划当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旅游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科学评估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各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定自然生态红线区和生态功能保障区总面积达1312.9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74.5%。近年来,泰顺关停并转石材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0多家,累计100多个投资总额约70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因环评问题被拒之门外。

二是探索实践生态移民模式,高标准拓展生态富民空间。出台避让搬迁“1+8”政策,整合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农民异地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资源,创新推行生态大搬迁,促成人口、产业、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有效减轻偏远山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环境压力。同时,将大量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统一实施复垦,仅宅基地整治可复垦耕地1360亩,可腾挪出规划空间和耕地占补指标1000多亩。

三是探索构建“生态旅游”业态,高标准打造生态产业体系。围绕“全域大景区”的定位,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形成以县城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廊桥氡泉”“乌岩岭飞云湖”为特色的产业片,打造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平台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

四是探索实施生态治理举措,高标准改善人居环境。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全面落实“水十条”,不断加强森林生态管控治理,重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统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大拆大整”“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政策资源,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联动推进城乡环境“三级共建”,实现全县19个乡镇21个水质监测点位全覆盖。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县界河流交接断面、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等达标率均为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生态乡镇全覆盖,创成国家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全国首批“碳汇城市”。

五是探索创新生态保护机制,高标准推进要素生态化配置改革。在全省取消对26县GDP考核之后,泰顺紧密结合国家试点和自身实际,创新出台以环境改善为核心、生态贡献为标尺、要素分配为动力的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坚持生态优先,按照分类乡镇生态化考核结果的不同档次,实行资源要素的差异化分配,形成“竞争促绩效、绩效分资金”的要素资源使用管理良性循环。

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建议

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泰顺等山区县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政绩考核导向作用不够明显。有的党委政府为了取得靠前的考核等次,未能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二是配套资金不足。一些生态项目投入大、见效慢、回报周期长,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三是体制改革空间制约明显。在推进生态项目落地方面,因建设用地指标少、申报周期长、审批困难,存在重大招商项目等土地不足的现象。四是一些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低、集聚度差。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较大的生产园区。五是生态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项目业主存在项目规划不专、管理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导致生态项目存在变更多、超概算等问题。同时,对施工企业资质调查不全,缺乏负面因素预判力,导致生态项目建设屡屡受阻,建设资金绩效难以实现最大化。

对于基层地区尤其是山区县来说,如何才能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有如下建议:

在考核中更加突出生态保护导向。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惠民等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考核分值比重,逐步淡化经济类指标考核。同时,提高单位生态指标奖补额度,让考核导向更加精准、更加科学,让重点生态功能区更加集中精力投身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建设“强项更强、优势更优”。

完善生态补偿激励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进一步完善绿色奖补机制,对生态保护、水源保护等重点区域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支持发展“飞地经济”模式。“飞地经济”作为山海协作创新载体,是生态补偿的有益补充。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用地、税收奖补等政策支持,鼓励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飞地经济”合作,助推山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产业扶持力度。根据不同的地域产业优势,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促进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等地方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促进山区绿色转型发展。同时,加大扶智力度,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实行有目标性的靶向式、订单式选派,精准匹配生态产业与人才,培训地方产业人才,弥补山区人才短板。

推广交流各地实践经验。如近年来,泰顺在“要素生态化综合配置改革”“生态大搬迁长效机制改革”的探索实践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推动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可给其他要素资源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生态保护责任重的山区县提供一定参考。

激发山区县干部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重点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建立“以实干论英雄、以克难攻坚选英雄”用人导向,制定科学有效的考绩办法,倒逼干部争当“改革型”“担当型”干部,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执行力大提升,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集聚强大内生动力。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生态要素 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 政治生态的基本要素 生态意识包括什么 生态系统四大要素 生态问题包括 生态 生态环境包括哪些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