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精准认定贫困学生关键在“客观认定”

公务员考试 2019-08-09 06:13:14 120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精准认定贫困学生关键在“客观认定”。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昨天在教育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国家资助学生接近1个亿,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好,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重要的措施。据悉,教育部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有关意见,做好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相关报道见A5版)

统计显示,从2012年以来,全国共资助学生达到5.2亿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达到8864亿元,成为一项重大的民生支出。据介绍,2017年,全国资助学生9590万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1882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2%、92%,资助经费总投入增长近一倍。对于资助贫困学生,我国社会公众均无意见,但怎样把资助经费用到应该资助的贫困生身上,即如何认定贫困生,近年来却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做好贫困学生精准认定,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问题,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曾印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一意见,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由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成立的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进行评议。总体看来,这一认定办法的主观色彩比较重,在具体操作时容易产生争议,进而导致认定不精准,还存在当众诉苦、互相比困的现象。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认定,应该力图反映困难这一客观事实。要实现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从之前的主观认定转向依靠客观数据对贫困学生进行客观认定。

由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这本来是希望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但是,有的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却可以把自己家庭写得很贫困,家庭所在乡镇民政部门还为其盖章。因此,如果以此为依据来认定贫困生,就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

基于此,之前的认定办法,要求结合《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再由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对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以判断其是真贫困还是假贫困。随之也就出现了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争议的各校自创的民主评议法,诸如有高校“竞选贫困生”,由贫困生发表演讲,“晒贫困”,由评议成员评议,这被质疑侵犯了贫困学生的隐私与尊严;还有高校将“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作为评议贫困生的一条标准,这就是让评议成员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观察其是否有电子产品),这被质疑是让贫困学生艰苦生活,因为帮困的目的就是要让贫困学生拥有和其他学生差不多的学习生活条件。

怎么排除主观因素,能客观准确地掌握贫困学生的贫困情况,这是精准认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合作,制定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精准认定政策,主要思路就是依靠客观数据对贫困生进行客观认定。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探索。如南京理工大学对全校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消费不足420元的,被列为受资助对象,贫困生不用申请和公示就可以“偷偷”拿到补贴款。该“暖心饭卡”获得不少同学的认可。西安交通大学搭建起学生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构建困难生认定和量化资助模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应助尽助,避免依赖学生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认定方式产生的误判、漏判。

以上这些认定办法,不再需要学生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也不需要进行评议,而是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认定。如果能把学校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以及其他部门的帮困数据进行进一步整合,比如根据对贫困家庭的精准扶贫数据,把这些家庭的贫困学生找出来,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由高校共享,那么,这就使认定更加精准,做到“一个不错”、“一个不少”。

 熊丙奇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贫困 精准贫困户标准是什么 贫困户 精准扶贫贫困户标准 贫困户精准识别程序 精准资助 贫困户脱贫标准是什么 精准扶贫户是不是贫困户 精准扶贫计划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