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

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

高中 2019-08-01 18:15:30 92

  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近日,全国各省本科批次高招工作已经开始,录取工作火热进行时,那么大家知道今年的高考与往年有所不同,新高考已经来临,2022年新高考改革全面完成时,高考将会以崭新的面貌改变以往的一切,准高三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考名校网小编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供参考:
  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近日,全国各省本科批次高招工作已经开始,录取工作火热进行时,那么大家知道今年的高考与往年有所不同,新高考已经来临,2022年新高考改革全面完成时,高考将会以崭新的面貌改变以往的一切,准高三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考名校网小编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供参考:    高中教育资源丰富    高考生人数稳中微增    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总人数在10年内首次突破千万,从各省数据来看,也仅有山东、甘肃、北京三省市报名人数较2019年略有下降,而绝大多数省份都有比例不等的涨幅,其中青海、辽宁两省增幅超过了30%,而河南虽然涨幅仅有2%左右,但整体报名人数已超百万,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高考第一大省。    /    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适龄人数量,按绝大多数学生在18岁参加高考来算,2020年高考适龄人口应为2002年出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从2000年到2004年间,人口出生数量仅以很低的数量递减,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平稳。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伍中信,曾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交过《关于加强对高中贫困生扶助,逐步实施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的提案,虽然这一提案目前尚在进一步论证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建设的不断加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适龄学生可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意味着在人口基础基本保持平稳的前提下,参加高考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高校扩招放缓    上本科越来越难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考考生,已持续了20年的高校扩招虽然仍在实行,但明显有些“后劲不足”了。    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规模巨大的扩招,当年本/专科招生涨幅高达47.36%,但面对高扩招率和有限的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财政水平、基础建设间的矛盾,扩招的比例自出现伊始便逐年下降,到2008年,扩招比例才首次下降至个位数。    图片来源:图解教育    不仅如此,根据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    招生计划的增量将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也就是说,目前高等教育扩招的名额,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这部分,所以可以说,在短期内,想考上本科大学只会越来越难。    那么对于多数考生来说,考本科大学变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本科分数线普遍上涨    高分段竞争激烈    据此前各省发布的各批次分数线来看,今年多数省份的一本线有所下降,而本科线略升。    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各个省市的批次控制线变化比较平稳,本科批次控制线平均变化幅度在10分左右。    高考的录取批次控制线主要由招生计划和考生考试情况决定,目前大部分省市的本科批次还在调整、合并的过程中,等全部完成后,每个地区的招生计划变动可能会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分数线的变化就更多取决于考题的难易和考生的成绩。    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许多人认为今年考题较难,高分段考生数量也出现一定量下降,但这只是高考命题趋势改变导致区分度变大的体现,真正高分段的竞争,依然是非常激烈的。    所以在未来几年中,这种各分数段档次被拉大,尤其是高分段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开的趋势会持续扩大,真正“顶尖”的学生,就会从原本“优秀”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大类招生成趋势    基础学科作用被凸显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大类招生”的招生模式,在137所“双一流”高校中,已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成学科大类,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大类招生打破了按专业招生的传统模式,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数学生对大学的专业了解不多,志愿填报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大类招生可以让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前一两年时间内深入了解各专业,明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时大类招生结合通识教育,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同学将来走入社会之后综合能力的展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基础学科不仅是专业分流前主要课程,更是各专业学科的有力支撑。    2018年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曾强调过基础学科对与专业学科的作用,    数学特别是理论数学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我到一些大学调研时发现,能潜下心来钻研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人还不够多。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等,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我们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卡脖子’就卡在基础学科上。    2019高考新变化&新题型汇总    语 文    新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    (1)词语辨析 ①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②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 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新闻压缩 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    材料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    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    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写作    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数 学    新题型    1.设置组合型选择题,为实现设置多选题过渡    全国卷Ⅰ第11题、卷Ⅲ第12题均出现组合型选择题,接轨新高考多选题。    2.新增双空填空题    全国卷Ⅱ第16题填空题设置两个空,试题难度增大,思维量加大。    新考法    1.概率统计,爆“冷”压轴    解答题中,一改导数题为解答题压轴题的地位,全国卷Ⅰ第21题首次出现概率统计与数列交汇的试题,综合考查分布列与数列知识,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体现知识的融合。    2.选考题考查内容调整    全国卷Ⅰ和卷Ⅲ第23题打破常规,把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改为利用综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素材创新,渗透德智体美劳等五育    (1)全国卷Ⅰ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题融入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2)全国卷Ⅱ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果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体现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结合,体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3)全国卷Ⅰ第15题引入篮球运动研究获胜概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体育教育的要求;    (4)全国卷Ⅲ第16题是以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为素材命制的立体几何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英 语    新用法    1.试题所选文章语言地道、特点鲜明,突出对词类的活用。如,age常用作名词,表示“年龄”,全国卷Ⅰ七选五考查其动词用法,表示“使显老,使变老”。    2.不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理解的超纲名词不再给出注释,考纲词汇的派生词也有增多的趋势。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业化;等等。    3.出现大量的地道短语和句式。如whispersupport(全国Ⅰ卷),off the hook for(全国Ⅱ卷)。    新设计    1.阅读理解第一节中设问方式变化:以往多为完整问句形式,2019年全国Ⅰ卷中阅读理解B篇第26题采用不完整题干形式,该篇中有3道题对不同段落进行设题。    2.阅读理解第二节(七选五)中选项设置形式变化:以往有半句式命题形式,2019年全国三套卷中都是整句的设题模式。    3.语用第一节(完形填空)中语篇文体变化:2019年全国Ⅰ卷和Ⅲ卷完形填空的体裁改变了多年来以记叙文为主的考查形式,全国Ⅰ卷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全国Ⅲ卷采用了说明文。    4.语用第二节(语法填空)考点命制变化:考纲中的语法项目表并不包含同位语,而2019年全国Ⅰ卷考查了同位语从句的连接词that。    新导向    1.倡导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意识。全国三套卷选用了多篇有关身心健康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文章。    2.美育悄然渗透,重视审美情趣。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3.倡导职业规划,培养劳动意识。选取的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提倡职业规划,宣传劳动精神,引导考生培养劳动意识。    物 理    新考点    氢原子能级跃迁:原子物理中近5年未考的氢原子能级跃迁在全国卷Ⅰ中出现。    新题型    题型改变:选修3-3中第33题第(1)题,将原来5选3的选择题改成了填空题。    新考法    1.拓宽实验考查范围    电学实验中,全国卷Ⅰ和卷Ⅲ分别考查扩大电流表量程和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卷Ⅱ考查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与温度的关系。    2.考查内容和形式调整    电学计算中,全国卷Ⅰ、卷Ⅱ由去年的压轴题位置25题调至24题,考查内容由电磁组合场变为单一场,Ⅲ卷涉及重力场。    化 学    新考点    1.手性碳全国卷Ⅰ第36题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    中的手性碳。    2.钡的焰色反应    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暗示要关注教材。    新考法    1.冷点凸现    (1)最大能垒(活化能) 全国卷Ⅰ第28题以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为载体考查最大能垒(活化能)。    (2)方程式正误判断 该知识点近几年未单独考查过,但属于重要知识点,2019年全国卷Ⅱ第11题重新对其进行考查。    2.淡化题型类别    (1)综合实验题中出现流程图 全国卷Ⅰ第27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综合实验,淡化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全国卷Ⅱ第28题结合流程图考查有机实验,淡化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    (2)电解质溶液知识与NA结合 往年两者各自单独命题,2019年全国卷Ⅲ第11题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命题,以电解质溶液知识为主,淡化题型分类。    3.题型设计新    (1)晶胞结构新颖 首次在晶胞计算考点中出现拉维斯结构,并结合对角面截图进行设题,晶胞结构新,信息量大,考查内容较多。(Ⅰ卷第35题)    (2)离子交换法净化水 以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离子反应,首次出现这种考法,材料新,信息给予形式新。(Ⅲ卷第10题)    (3)选考题中考实验探究 首次在有机化学基础的选考题中考查反应产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考查形式新。(Ⅲ卷第36题)    生 物    新考点    1.排尿反射    全国卷Ⅰ第30题,素材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19的相关内容和P20的“资料分析”。    2.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的类型    全国卷Ⅱ第6题,素材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96旁栏图5-9及图下面的问题。    3.综合考查生物与环境和光合作用两大主干知识    全国卷Ⅱ第31题,结合“黑白瓶”法以实验形式考查能量流动及相关推理计算。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全国卷Ⅱ、Ⅲ第38题,两道题均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往年全国卷第38题多考查基因工程。    新题型    出现组合型选择题:全国卷Ⅰ第2题、全国卷Ⅱ第5题,分别考查体外模拟翻译实验和通过实验判定植物是不是杂合子,由常规的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变为少见的组合型选择题。    新角度    1.全国卷Ⅰ第29题,改变传统的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考查,要求考生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    2.全国卷Ⅰ第32题,首次就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进行正反交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全国卷Ⅲ第32题,不涉及常规的遗传规律相关推导、计算,要求考生以饱满和凹陷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考生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政 治    新背景    题目在选材上更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以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为背景。    1.以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23题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钉钉子”精神;全国卷Ⅱ第18题依托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    2.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载体    全国卷Ⅱ第38题依托中国和希腊“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全国卷Ⅲ第14题依托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3.以实体经济发展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12题、第13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Ⅱ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Ⅲ第12题、第20题、第38题等,呈现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如创新、品牌、“走出去”等)、面临的问题等。    4.看重时间节点(周年或关键之年)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全国卷Ⅱ第23题依托五四运动100周年等;全国卷Ⅱ第39题依托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全国卷Ⅲ第39题依托兰考打赢脱贫攻坚战等。    新理念    1.“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2题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2题中的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全国卷Ⅱ第20题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卷Ⅲ第18题、第23题中的生态问题所承载的绿色发展理念、第38题中的《外商投资法》所承载的开放发展理念等。    2.“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考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卷Ⅱ第16题、第17题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监察机关等的地位、作用。    3.“彰显文化自信”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9题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第20题的丹顶鹤、第40题的传统村落,全国卷Ⅱ第40题的爱国敬业精神,全国卷Ⅲ第39题的艰苦奋斗精神等均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历 史    新要求:贯彻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1.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全国卷Ⅱ第26题以宋代理学家程颢的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传统诗歌进行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试题的作答过程中。    2.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全国卷Ⅰ第26题描绘了唐代拔河运动的壮观场面,体现唐代崇尚力量和阳刚之气。    3.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全国卷Ⅰ第47题以全国劳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的生平事迹为素材,引导考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新时代:隐性引入热点,历史照亮现实    1.关注社会热点。全国卷Ⅰ第41题通过展现四个国家钢产量的变化情况,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引入学术研究成果。全国卷Ⅲ第25题,涉及有关丝绸之路历史研究的新视野;全国卷Ⅱ第41题,涉及晚清海关方面税收的近代化转型。    新课标:衔接课程标准,落实素养要求    1.唯物史观。全国卷Ⅱ第34题、全国卷Ⅲ第24题都要求考生运用唯物史观探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2.史料实证。全国卷Ⅱ第28题,考查考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历史解释。全国卷Ⅰ第46题阿拉曼战役的意义等都体现了对考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    4.家国情怀。全国卷Ⅰ第41题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新设计:精选情境素材,优化题型设计    1.选择题中,减少了“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考查,增加了“是什么”的考查。如全国卷Ⅱ第32题“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为直问式的选择题。    2.非选择题    第41题:题目设问由2018年的3小问变回2小问。    第42题:全国卷Ⅰ第42题一反过去先下结论再阐释的习惯,要求考生评析完材料中的观点后再下结论,这更好地遵循了论从史出的原则。    地 理    新形式    小尺度区域→大尺度区域:非选择题通常考查小尺度区域,而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了大尺度的区域环境变化。    新概念    导入对新概念的理解与创新运用:全国卷Ⅱ第37题出现“初级雪道”“多日度假型”等新概念,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答。    新角度    宏观性→小切口:环境保护题多为宏观性问题,全国卷Ⅰ、Ⅱ第44题,均以材料营造情境,在此基础上探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切口小,挖掘深。    高三是一个战场,敢拼才会赢;高三是一个跳板,助我们跳往更广阔的世界。有句俗语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在高三打一个漂亮仗    以上《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持续关注考名校网,日常为大家更新!

  高中教育资源丰富

  高考生人数稳中微增

  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总人数在10年内首次突破千万,从各省数据来看,也仅有山东、甘肃、北京三省市报名人数较2019年略有下降,而绝大多数省份都有比例不等的涨幅,其中青海、辽宁两省增幅超过了30%,而河南虽然涨幅仅有2%左右,但整体报名人数已超百万,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高考第一大省。

    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近日,全国各省本科批次高招工作已经开始,录取工作火热进行时,那么大家知道今年的高考与往年有所不同,新高考已经来临,2022年新高考改革全面完成时,高考将会以崭新的面貌改变以往的一切,准高三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考名校网小编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供参考:    高中教育资源丰富    高考生人数稳中微增    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总人数在10年内首次突破千万,从各省数据来看,也仅有山东、甘肃、北京三省市报名人数较2019年略有下降,而绝大多数省份都有比例不等的涨幅,其中青海、辽宁两省增幅超过了30%,而河南虽然涨幅仅有2%左右,但整体报名人数已超百万,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高考第一大省。    /    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适龄人数量,按绝大多数学生在18岁参加高考来算,2020年高考适龄人口应为2002年出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从2000年到2004年间,人口出生数量仅以很低的数量递减,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平稳。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伍中信,曾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交过《关于加强对高中贫困生扶助,逐步实施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的提案,虽然这一提案目前尚在进一步论证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建设的不断加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适龄学生可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意味着在人口基础基本保持平稳的前提下,参加高考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高校扩招放缓    上本科越来越难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考考生,已持续了20年的高校扩招虽然仍在实行,但明显有些“后劲不足”了。    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规模巨大的扩招,当年本/专科招生涨幅高达47.36%,但面对高扩招率和有限的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财政水平、基础建设间的矛盾,扩招的比例自出现伊始便逐年下降,到2008年,扩招比例才首次下降至个位数。    图片来源:图解教育    不仅如此,根据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    招生计划的增量将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也就是说,目前高等教育扩招的名额,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这部分,所以可以说,在短期内,想考上本科大学只会越来越难。    那么对于多数考生来说,考本科大学变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本科分数线普遍上涨    高分段竞争激烈    据此前各省发布的各批次分数线来看,今年多数省份的一本线有所下降,而本科线略升。    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各个省市的批次控制线变化比较平稳,本科批次控制线平均变化幅度在10分左右。    高考的录取批次控制线主要由招生计划和考生考试情况决定,目前大部分省市的本科批次还在调整、合并的过程中,等全部完成后,每个地区的招生计划变动可能会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分数线的变化就更多取决于考题的难易和考生的成绩。    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许多人认为今年考题较难,高分段考生数量也出现一定量下降,但这只是高考命题趋势改变导致区分度变大的体现,真正高分段的竞争,依然是非常激烈的。    所以在未来几年中,这种各分数段档次被拉大,尤其是高分段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开的趋势会持续扩大,真正“顶尖”的学生,就会从原本“优秀”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大类招生成趋势    基础学科作用被凸显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大类招生”的招生模式,在137所“双一流”高校中,已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成学科大类,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大类招生打破了按专业招生的传统模式,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数学生对大学的专业了解不多,志愿填报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大类招生可以让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前一两年时间内深入了解各专业,明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时大类招生结合通识教育,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同学将来走入社会之后综合能力的展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基础学科不仅是专业分流前主要课程,更是各专业学科的有力支撑。    2018年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曾强调过基础学科对与专业学科的作用,    数学特别是理论数学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我到一些大学调研时发现,能潜下心来钻研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人还不够多。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等,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我们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卡脖子’就卡在基础学科上。    2019高考新变化&新题型汇总    语 文    新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    (1)词语辨析 ①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②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 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新闻压缩 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    材料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    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    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写作    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数 学    新题型    1.设置组合型选择题,为实现设置多选题过渡    全国卷Ⅰ第11题、卷Ⅲ第12题均出现组合型选择题,接轨新高考多选题。    2.新增双空填空题    全国卷Ⅱ第16题填空题设置两个空,试题难度增大,思维量加大。    新考法    1.概率统计,爆“冷”压轴    解答题中,一改导数题为解答题压轴题的地位,全国卷Ⅰ第21题首次出现概率统计与数列交汇的试题,综合考查分布列与数列知识,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体现知识的融合。    2.选考题考查内容调整    全国卷Ⅰ和卷Ⅲ第23题打破常规,把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改为利用综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素材创新,渗透德智体美劳等五育    (1)全国卷Ⅰ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题融入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2)全国卷Ⅱ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果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体现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结合,体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3)全国卷Ⅰ第15题引入篮球运动研究获胜概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体育教育的要求;    (4)全国卷Ⅲ第16题是以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为素材命制的立体几何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英 语    新用法    1.试题所选文章语言地道、特点鲜明,突出对词类的活用。如,age常用作名词,表示“年龄”,全国卷Ⅰ七选五考查其动词用法,表示“使显老,使变老”。    2.不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理解的超纲名词不再给出注释,考纲词汇的派生词也有增多的趋势。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业化;等等。    3.出现大量的地道短语和句式。如whispersupport(全国Ⅰ卷),off the hook for(全国Ⅱ卷)。    新设计    1.阅读理解第一节中设问方式变化:以往多为完整问句形式,2019年全国Ⅰ卷中阅读理解B篇第26题采用不完整题干形式,该篇中有3道题对不同段落进行设题。    2.阅读理解第二节(七选五)中选项设置形式变化:以往有半句式命题形式,2019年全国三套卷中都是整句的设题模式。    3.语用第一节(完形填空)中语篇文体变化:2019年全国Ⅰ卷和Ⅲ卷完形填空的体裁改变了多年来以记叙文为主的考查形式,全国Ⅰ卷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全国Ⅲ卷采用了说明文。    4.语用第二节(语法填空)考点命制变化:考纲中的语法项目表并不包含同位语,而2019年全国Ⅰ卷考查了同位语从句的连接词that。    新导向    1.倡导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意识。全国三套卷选用了多篇有关身心健康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文章。    2.美育悄然渗透,重视审美情趣。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3.倡导职业规划,培养劳动意识。选取的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提倡职业规划,宣传劳动精神,引导考生培养劳动意识。    物 理    新考点    氢原子能级跃迁:原子物理中近5年未考的氢原子能级跃迁在全国卷Ⅰ中出现。    新题型    题型改变:选修3-3中第33题第(1)题,将原来5选3的选择题改成了填空题。    新考法    1.拓宽实验考查范围    电学实验中,全国卷Ⅰ和卷Ⅲ分别考查扩大电流表量程和将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卷Ⅱ考查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与温度的关系。    2.考查内容和形式调整    电学计算中,全国卷Ⅰ、卷Ⅱ由去年的压轴题位置25题调至24题,考查内容由电磁组合场变为单一场,Ⅲ卷涉及重力场。    化 学    新考点    1.手性碳全国卷Ⅰ第36题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    中的手性碳。    2.钡的焰色反应    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暗示要关注教材。    新考法    1.冷点凸现    (1)最大能垒(活化能) 全国卷Ⅰ第28题以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为载体考查最大能垒(活化能)。    (2)方程式正误判断 该知识点近几年未单独考查过,但属于重要知识点,2019年全国卷Ⅱ第11题重新对其进行考查。    2.淡化题型类别    (1)综合实验题中出现流程图 全国卷Ⅰ第27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综合实验,淡化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全国卷Ⅱ第28题结合流程图考查有机实验,淡化工艺流程题和实验题的分类。    (2)电解质溶液知识与NA结合 往年两者各自单独命题,2019年全国卷Ⅲ第11题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命题,以电解质溶液知识为主,淡化题型分类。    3.题型设计新    (1)晶胞结构新颖 首次在晶胞计算考点中出现拉维斯结构,并结合对角面截图进行设题,晶胞结构新,信息量大,考查内容较多。(Ⅰ卷第35题)    (2)离子交换法净化水 以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离子反应,首次出现这种考法,材料新,信息给予形式新。(Ⅲ卷第10题)    (3)选考题中考实验探究 首次在有机化学基础的选考题中考查反应产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考查形式新。(Ⅲ卷第36题)    生 物    新考点    1.排尿反射    全国卷Ⅰ第30题,素材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19的相关内容和P20的“资料分析”。    2.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的类型    全国卷Ⅱ第6题,素材来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96旁栏图5-9及图下面的问题。    3.综合考查生物与环境和光合作用两大主干知识    全国卷Ⅱ第31题,结合“黑白瓶”法以实验形式考查能量流动及相关推理计算。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全国卷Ⅱ、Ⅲ第38题,两道题均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往年全国卷第38题多考查基因工程。    新题型    出现组合型选择题:全国卷Ⅰ第2题、全国卷Ⅱ第5题,分别考查体外模拟翻译实验和通过实验判定植物是不是杂合子,由常规的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变为少见的组合型选择题。    新角度    1.全国卷Ⅰ第29题,改变传统的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考查,要求考生验证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    2.全国卷Ⅰ第32题,首次就X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进行正反交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全国卷Ⅲ第32题,不涉及常规的遗传规律相关推导、计算,要求考生以饱满和凹陷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要求考生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政 治    新背景    题目在选材上更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以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为背景。    1.以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23题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钉钉子”精神;全国卷Ⅱ第18题依托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    2.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载体    全国卷Ⅱ第38题依托中国和希腊“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全国卷Ⅲ第14题依托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3.以实体经济发展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12题、第13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Ⅱ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Ⅲ第12题、第20题、第38题等,呈现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如创新、品牌、“走出去”等)、面临的问题等。    4.看重时间节点(周年或关键之年)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全国卷Ⅱ第23题依托五四运动100周年等;全国卷Ⅱ第39题依托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全国卷Ⅲ第39题依托兰考打赢脱贫攻坚战等。    新理念    1.“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2题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2题中的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全国卷Ⅱ第20题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卷Ⅲ第18题、第23题中的生态问题所承载的绿色发展理念、第38题中的《外商投资法》所承载的开放发展理念等。    2.“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考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卷Ⅱ第16题、第17题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监察机关等的地位、作用。    3.“彰显文化自信”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9题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第20题的丹顶鹤、第40题的传统村落,全国卷Ⅱ第40题的爱国敬业精神,全国卷Ⅲ第39题的艰苦奋斗精神等均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历 史    新要求:贯彻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1.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全国卷Ⅱ第26题以宋代理学家程颢的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传统诗歌进行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试题的作答过程中。    2.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全国卷Ⅰ第26题描绘了唐代拔河运动的壮观场面,体现唐代崇尚力量和阳刚之气。    3.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全国卷Ⅰ第47题以全国劳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的生平事迹为素材,引导考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新时代:隐性引入热点,历史照亮现实    1.关注社会热点。全国卷Ⅰ第41题通过展现四个国家钢产量的变化情况,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引入学术研究成果。全国卷Ⅲ第25题,涉及有关丝绸之路历史研究的新视野;全国卷Ⅱ第41题,涉及晚清海关方面税收的近代化转型。    新课标:衔接课程标准,落实素养要求    1.唯物史观。全国卷Ⅱ第34题、全国卷Ⅲ第24题都要求考生运用唯物史观探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2.史料实证。全国卷Ⅱ第28题,考查考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历史解释。全国卷Ⅰ第46题阿拉曼战役的意义等都体现了对考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    4.家国情怀。全国卷Ⅰ第41题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新设计:精选情境素材,优化题型设计    1.选择题中,减少了“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考查,增加了“是什么”的考查。如全国卷Ⅱ第32题“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为直问式的选择题。    2.非选择题    第41题:题目设问由2018年的3小问变回2小问。    第42题:全国卷Ⅰ第42题一反过去先下结论再阐释的习惯,要求考生评析完材料中的观点后再下结论,这更好地遵循了论从史出的原则。    地 理    新形式    小尺度区域→大尺度区域:非选择题通常考查小尺度区域,而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了大尺度的区域环境变化。    新概念    导入对新概念的理解与创新运用:全国卷Ⅱ第37题出现“初级雪道”“多日度假型”等新概念,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答。    新角度    宏观性→小切口:环境保护题多为宏观性问题,全国卷Ⅰ、Ⅱ第44题,均以材料营造情境,在此基础上探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切口小,挖掘深。    高三是一个战场,敢拼才会赢;高三是一个跳板,助我们跳往更广阔的世界。有句俗语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在高三打一个漂亮仗    以上《以后上本科会越来越难?新高考变化趋势预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持续关注考名校网,日常为大家更新!

  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适龄人数量,按绝大多数学生在18岁参加高考来算,2020年高考适龄人口应为2002年出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从2000年到2004年间,人口出生数量仅以很低的数量递减,人口出生率基本保持平稳。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伍中信,曾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交过《关于加强对高中贫困生扶助,逐步实施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的提案,虽然这一提案目前尚在进一步论证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建设的不断加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适龄学生可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意味着在人口基础基本保持平稳的前提下,参加高考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高校扩招放缓

  上本科越来越难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考考生,已持续了20年的高校扩招虽然仍在实行,但明显有些“后劲不足”了。

  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规模巨大的扩招,当年本/专科招生涨幅高达47.36%,但面对高扩招率和有限的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财政水平、基础建设间的矛盾,扩招的比例自出现伊始便逐年下降,到2008年,扩招比例才首次下降至个位数。

  图片来源:图解教育

  不仅如此,根据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

  招生计划的增量将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也就是说,目前高等教育扩招的名额,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这部分,所以可以说,在短期内,想考上本科大学只会越来越难。

  那么对于多数考生来说,考本科大学变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本科分数线普遍上涨

  高分段竞争激烈

  据此前各省发布的各批次分数线来看,今年多数省份的一本线有所下降,而本科线略升。

  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各个省市的批次控制线变化比较平稳,本科批次控制线平均变化幅度在10分左右。

  高考的录取批次控制线主要由招生计划和考生考试情况决定,目前大部分省市的本科批次还在调整、合并的过程中,等全部完成后,每个地区的招生计划变动可能会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分数线的变化就更多取决于考题的难易和考生的成绩。

  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许多人认为今年考题较难,高分段考生数量也出现一定量下降,但这只是高考命题趋势改变导致区分度变大的体现,真正高分段的竞争,依然是非常激烈的。

  所以在未来几年中,这种各分数段档次被拉大,尤其是高分段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开的趋势会持续扩大,真正“顶尖”的学生,就会从原本“优秀”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大类招生成趋势

  基础学科作用被凸显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大类招生”的招生模式,在137所“双一流”高校中,已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成学科大类,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大类招生打破了按专业招生的传统模式,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数学生对大学的专业了解不多,志愿填报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大类招生可以让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前一两年时间内深入了解各专业,明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时大类招生结合通识教育,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同学将来走入社会之后综合能力的展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基础学科不仅是专业分流前主要课程,更是各专业学科的有力支撑。

  2018年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曾强调过基础学科对与专业学科的作用,

  数学特别是理论数学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我到一些大学调研时发现,能潜下心来钻研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人还不够多。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等,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我们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卡脖子’就卡在基础学科上。

  2019高考新变化&新题型汇总

  语 文

  新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

  (1)词语辨析 ①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②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 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新闻压缩 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市场变化趋势 变化趋势怎么描述 趋势 变化趋势 变化趋势的意思 什么趋势 新高考政策 人口变化趋势 高中能考本科吗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