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

上大学有什么用?985、211就了不起吗?高三考生考前必读!

高中 2019-07-30 18:15:45 132

  上大学有什么用?985、211就了不起吗?高三考生考前必读!如今,距离高考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了,大家现在应该还在努力复习准备的阶段,那么复习的差不多了,偶尔停下来静心和思考一下未来的人生也是很好的,那么上大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又意味着什么?今天考名校网编给大家整理了上大学有什么用?985、211就了不起吗?高三考生考前必读!供参考:
上大学有什么用?985、211就了不起吗?高三考生考前必读!

  1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读大学有什么用?

  你看那北大毕业的还有卖猪肉的,清华毕业的还当保安,我手下刚招来的985大学的高材生,来了还不是要从打杂开始干?

  还有人说,你看那些当年的高考学霸,哪个成为行业领袖了?应试教育不行,净教出一些死读书的书呆子。

  更会有人说,我们公司一招聘,投简历的都是211、985,来了也没发现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专生可能还更踏实肯干一点。

  以上这些言论,我们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统称为“酸葡萄心理”。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一所普通的小学,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整整玩了六年。

  那时候的升学,北京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政策,我交了狗屎运,阴差阳错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

  一路上,尽管自己只是学渣,但见过太多学霸和大牛,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2

  · 好学校,教给学生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刚进X大附中,我就发现,只有自己小学玩了六年,别人可都不是啊。

  我那时的英文水平,基本限于认识26个字母,估计比现在很多英文启蒙做得早的3,4岁的孩子还差远了;

  我的海淀同桌,英文如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电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谈笑风生。

  她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如《夏洛的网》《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全书背诵了。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每一科都被学霸们碾压。

  坐在我后面的男生,初中就学完了中学数学,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大学高数;

  我们语文课代表,小学就熟读四书五经,能用古文洋洋洒洒地写作;

  听高中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天文,天天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国内外天文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因为贡献重大,国际上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字命名,那时他16岁。

  上中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怪不错的呢。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晚自习的时候,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

  作业?

  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X大附中的同学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参加国际比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

  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名前几名。

  她每天晚上,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得真是飞快,她做5、6本的时间,我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

  做完习题,她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后来她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顿。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

  · 好学校,带给学生视野和见识

  初中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信息很闭塞,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美国大学为何物。

  睡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

  我问:“为什么?”

  她告诉我:“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了美国最多的将军(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还培养出了世界财富500强中,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历届CEO。全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的管理精英。”

  我深深惊叹于她的视野、见识和梦想。

  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你看,孩子之间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啊。

  后来,尽管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我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姑娘,读了十几本详细的二战史,还看了很多二战纪录片(尽管现在都快忘光了)。

  为了军校的身体要求,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

  我们还为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文。

  我从初一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发奋努力,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三/四,还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记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

  初中时,我们学校离北大清华不远,有很多非常精英的书店。

  同学们相互“攀比”,抢着买过期的原版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还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

  其实我感觉买了也看不懂,但这种“攀比”还是比“比吃比穿”强多了。

  多少年后,看到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50UP(人生七年)》常想起当年的买过期华尔街日报的日子。

  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

  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

  七岁的John和Andrew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

  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

  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985大学有什么用 985大学MBA有没有用 985本科没用 不用提前批面试的mba学校 211大学用英语怎么念 商学院有用吗 985大学用英语怎么说 211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