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 2024-05-11 13:00:07 129

原标题: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庙底沟文化中,“花”是一个很特殊的意象。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有学者指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曾提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瓣花朵”格局,这一格局即形成于庙底沟时代,作为庙底沟文化中心区域的豫晋陕交界一带,就是“花心”。

庙底沟彩陶注重颜色和纹饰的对比、图案的对称和均衡,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彩陶是在坯体上先绘再烧,颜料需要耐高温,因此选材较少,一般只有黑、红、褐(黄)、白几种。纹饰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通过连续、反复、对称、共用等构图方式,组合成多种母题纹样。其中两种最为常见,一是以圆点、弧线三角形为元素组合成的花卉纹,也被称为“旋纹”,二是花瓣纹。此外还有象生万物的鸟纹、鱼纹、蛙纹、人面纹以及抽象的平行线、网格等。

彩陶纹饰流畅的线条和出露的笔锋,说明彩绘用的是类似“毛笔”的工具。有的纹饰是以图案间的留白来体现的,即“阴纹”或“地纹”,从阴与阳的角度审视,纹饰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理念,当时已有体现。写实与抽象的意向表达、阴纹与阳纹的相互衬托、平视与俯瞰的视觉效果,体现出先民成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摘编自周飞亚《庙底沟彩陶的“浪漫旅程”》)

材料二

中国史前时代,最重大的文化事件之一是彩陶文化的产生。如同文字书写了中国的历史那样,彩陶以其独特的隐喻的方式,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大半个中国的史前历史,尤其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史、心灵史。黄河流域的彩陶,以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最为发达,特别是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是史前中国彩陶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史前中国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史前时期创作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品,它的影响所及,达到了整个黄河流域的上游至下游地区,掀起了中国史前艺术的浪潮。

庙底沟文化彩陶有象生的鸟纹和鱼纹,更多的是几何纹样。几何纹样富于变化,仅直线几何纹样就有宽带纹、网格纹、四边形纹、多边形纹、三角纹、菱形纹;另外,还有大量的弧线几何纹,包括曲线纹、弧线纹、连弧纹、弧边三角纹等构成种种沿陶器器腹展开的图案。在显花技术上,庙底沟文化彩陶被认为有阳纹和阴纹两个系统。所谓阳纹,是用黑彩,极个别是其他色彩,在红色或淡黄色的陶衣或陶胎的原色上直接描绘出来的纹样;所谓阴纹,通常也叫地纹,是以阳纹为底衬,陶衣或陶胎底色所呈现出来的花纹。阳纹和地纹,是从里外、正反的视线,审视纹样构图的视觉效果。

考古学家在解读彩陶纹样时,基本依据阳纹进行释读,也有相当一部分彩陶,地纹的画面显得统一而显著,由此被认为是彩陶所要表现的真正主题。庙底沟文化中很早就命名的一类“西阴纹”,指的就是由连续弧纹和弧边三角围成连续的“角状”地纹。作为庙底沟文化的流行的花纹之一的各类花瓣纹,是用地纹释读的方式判识的结果。花瓣是由弧边三角围成扁豆英或圆豆英状的封闭地纹,外形酷似花瓣,因而名之。花瓣纹有双瓣、三瓣、四瓣、多瓣、杂瓣之分。同时,在庙底沟文化彩陶中,一些地纹呈长豆荚状纹样,豆荚伸出的长角尖端并不封闭,而是以各种弯曲变化的形态相互勾连,组合成一个曲线纹样。这类纹样,通常被描述为“圆点勾叶弧线三角曲线纹”,也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描述。苏秉琦说:“庙底沟类型的主要特征之一的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华族得名的由来,华山则可能由于是华族最初所居之地而得名。”由此,“花卉”说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近年来,王仁湘先生再用地纹的读法,重读似乎已经成定论的花卉纹,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律动的世界,表现的纹样都是旋纹:半旋、双旋、叠旋、杂旋、混旋,并认为这些纹样一目了然。王仁湘先生认为所谓的“花卉”,读地纹是旋纹,旋纹才是庙底沟人群所真正要表述的意念。那么旋纹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王仁湘说,“彩陶上的旋纹,是用于描述某天体运行的方式”,“可能表达的就是太阳的运行方式,或者还有它运行的轨迹,甚至还表达了某些特别的天象”,“可以假设或猜想为原始宇宙观体”,当然这一结论也“还有待更深的论证”。

庙底沟文化彩陶中的鱼纹、鸟纹,形象生动,一眼便知。更多的则是如上所述,无所不在的几何纹。据研究,一部分风格相同的几何纹样,是由鱼纹和鸟纹抽象演绎的结果。鱼、鸟的形体被肢解,演变为不同的几何纹样元素,再重新排列组合。鱼和鸟的原形,在渐次的重组过程中,一点点地远去。重新组合成的画面,失去的是鱼、鸟的外形,保存的是它们的神韵。

(摘编自刘学堂《庙底沟彩陶阴纹读法辨析》)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各图示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由弧边三角围成扁豆荚状的封闭地纹

B.

抽象化、被肢解的鱼形阳纹

C.

由连续弧纹和弧边三角围成的连续性“角状”地纹

D.

圆点勾叶弧线三角曲线、多瓣式地纹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庙底沟彩陶上的网格纹、三角纹、菱形纹、曲线纹、弧线纹、连弧纹等纹样属于几何纹,鸟纹、鱼纹、蛙纹等属于象生纹。

B.庙底沟彩陶上的纹饰图案是用类似“毛笔”的工具绘出的,纹饰图案间的留白,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自觉意识。

C.中国在彩陶文化时期尚无文字记载的历史,要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史和心灵史,就需要对同期的彩陶进行研究。

D.庙底沟文化彩陶分为阳纹和阴纹两个系统,简单说,阳纹就是用色彩直接描绘出的纹样,阴纹是通过阳纹衬托出来的纹样。

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坯体只有黑、红、褐、白等几种颜色,因此,庙底沟彩陶是在坯体上先绘再烧。

B.庙底沟文化彩陶影响范围在黄河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地区,它是黄河流域彩陶的代表。

C.由鱼和鸟的原形抽象演绎以后形成的几何纹,可以一眼就识别出鱼和鸟原来的形状。

D.2024春晚关于华夏的“华”在古代有花朵之意的说法或与庙底沟彩陶研究成果有关。

4.请结合材料二,将下表①—④处补充完整。(4分)

5.研究庙底沟彩陶纹样具有怎样的价值?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赤色小子(节选)

张品成

芋头大的一团土块在空中滚了几滚,“噗”地落在晒坪右侧。那几只偷食麻雀着实吓个半死,“叽喳”惊叫,“呼”一下飞上屋顶。杂毛不敢懈怠,随声跃起,向着那青灰瓦楞“汪汪”吠叫。麻雀挑衅般在瓦上左左右右地跳,觊觎那片金黄,却不敢再作妄想。

一切平息下来,四周重又寂静。日头白白亮亮,万里无云。暑热自上而下逼将过来,往四周蔓延。远处,地表升腾着晃眼热气。一颗汗在瘦小眉尖欲坠不坠,痒痒的如同虫攀。瘦小一抹,掌上就湿渍渍一片。瘦小突觉口中渴得生火,喉间如梗了块燃炭。他对杂毛哼道:“杂毛,你守着那帮飞贼,莫让馋嘴东西啄食了谷米,到晚上我去秃头屠子那儿讨骨头犒你……”

杂毛似通人意,“狺狺”地叫了两声。

瘦小来到井边,跪在井沿。头探入水中,“咕咕”地就一顿饱饮,凉津津的感觉自上而下。瘦小伏在那,突然见水中倒影,脸还是那么瘦瘦窄窄。

瘦小想:你怎么就长不胖?这日子好起来,你也没少吃呀。

瘦小自小没爷没娘,由叔婶养了。瘦小是早产所生,从来是病恹恹黄瘦瘦,因而取名瘦小。五岁时,叔死了,婶娘改嫁了人。瘦小孤零零被弃在那破庙里。那天,村里大户疤胖坐轿从破庙门口过,见瘦小蜷在门角,便说:“那伢子是人是鬼?瘦得像只盐老鼠……”

轿夫说:“老爷,那是水有家瘦小……可怜哪,爷娘不在世,婶又改了嫁……”

疤胖摇摇蒲扇,半天从牙缝里跳出几个字:“带了吧!”

轿夫忙说:“老爷,你积阴德……我替这可怜伢谢你了……”

从此,瘦小就在疤胖大屋院里住下了。你当疤胖真是善人那是极错。用轿夫的话说,疤胖只要每日少喂那狗两口肉,也能把瘦小养了。

疤胖用残汤剩饭把瘦小养到十岁,却得到县上一块书有“善有善报”字样的大匾。另就是瘦小终日两头摸黑地劳作,砍柴放牛,小小掌心全是厚厚老茧。瘦小在他瘦小身躯不堪忍受的劳累和重负之下愈发瘦小了。村人见了瘦小,都叹口气晃晃头。瘦小自然弄不懂这叹息和摇头背后的玄机。他只觉疤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累点苦点算是给予他的报答,也是应该。

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才有人敢道出瘦小身世真相。原来瘦小爷娘是因疤胖侵吞田产举告无门而双双跳潭自杀而死。

瘦小晓得这一切后,蹲在村后坡上那棵老枫树下“呜呜”哭了一日,心里愤愤,发誓有一天要狠狠地在疤胖那肥嘟嘟脸上响亮亮扇上一掌。不想从树下回来,瘦小却病倒,在床上困了五天。五天里疤胖家田地浮财全叫红军分了,村人扬眉吐气押了疤胖游街,光天化日下朝疤胖那颗光亮秃头扔菜皮稀泥。

木崽说:“真是开心事情,比吃肥肉还开心,你没见疤胖那狼狈模样,活生生像只瘟猪,半点威风也没了!”

等瘦小病好,却没看见木崽描述的那痛快场面,倒是也常见疤胖,先前的威风已荡然无存。但在瘦小眼里,疤胖还是那疤胖,肥脸上依然油汗涔涔,脸上那疤幽幽地放亮,见了瘦小还有模有样地笑。这时,瘦小就无奈了,只有在心里蹿动那念头,总觉好汉不打笑脸人,再说……再说怎么的也该有点缘由吧,就这么平白无故上去揍人一顿或朝人扔上一通烂泥,总觉有点那个。

瘦小把心里所想告诉木崽。木崽直怨瘦小窝囊,瘦小就将信将疑觉得自己真是个没用东西,常常半夜里咒骂自己。

喝了几口凉水,身上凉爽许多,瘦小边想着心事边走回晒坪。那边,一群鸡正蠢蠢欲动,杂毛忠于职守,明白了鸡的企图,汹汹叫着。鸡怯步了,“咯咯咯”徒劳啼鸣,突然又“轰”一下散开。

原来是有人担谷而来。来人是木崽爷,这汉子稍稍扭动肩胛,两箩谷就摊撒在谷坪一角。木崽爷朝瘦小咧嘴笑笑,说:“瘦小!你守着这黄谷国,神气得像个皇帝,杂毛狗是你的护国将军吧?……”

瘦小也笑笑,不说话,两眼却随脸扭过去凝望远方。远处梯田上,影影绰绰见有人在割禾,忙碌异常。往年,瘦小是逃不脱这骄阳酷暑中的劳作苦累的。但分田后,瘦小已不再是疤胖家佣佃长工,虽说山那边红军正与白军交火,村里大多数青壮男人都入了队伍,但村人还是可怜瘦小孤零病弱,不肯让他下田,分摊了这片谷场让瘦小守了。这谷坪原属疤胖,后来就归了大家,场坪上晒了十多家人的谷子。瘦小想:村人待我这般,我能不尽忠职守吗?瘦小又想:我不是什么皇帝,但谁要动这坪里一粒谷子,看我瘦小给它厉害。

他想将后面那想法说与木崽爷听,但扭头,却见那边早已空空无人。那边是一扇墙,一棵古树。墙是疤胖家院墙,墙上有一条醒目标语:打土豪!分田地!树是一棵粗大古樟,相传是一百多年前长眉阿黑所植。长眉阿黑是这一带传奇人物,传说中他曾是这一带赫赫匪首。或许正因这缘由,那树也就有了点凶蛮匪相,树身上下疱痞无数。

瘦小望着,越看越像是疤胖那张恶脸,于是心底那仇恨又升腾起来。加之四周静寂蔓生出的无聊,瘦小更坚定了那突如其来的念头。不远处便是禾田。瘦小站在埂上,捏一把烂泥在手,想象不远处那树身疱痞便是真正疤胖那张脸,拼力将烂泥扔将过去。一眨眼,烂泥糊在了树疱中央……

就在那一年,瘦小跟随军队,征战沙场,成了一名战士!……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对暑热和瘦小出汗、口渴的细致描写,既表现了劳动环境的艰苦,也反映了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B.“瘦小在他瘦小身躯不堪忍受的劳累和重负之下愈发瘦小了”,三个“瘦小”逐层递进,愈发突出瘦小的悲惨命运。

C.疤胖因收养瘦小而获得县上书有“善有善报”字样的大匾,颇具讽刺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D.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瘦小的身世和红军到来之后的命运变化,既丰富了情节内容,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7.关于文中对“杂毛”的相关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待偷食麻雀,“杂毛不敢懈怠”的表现,烘托了瘦小忠于职守的人物形象。

B.瘦小对杂毛的嘱托和杂毛似通人意的呼应,反映出二者相互信任的关系。

C.杂毛有效地制止了鸡偷食的企图,暗示敌人的行动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D.对杂毛的描写,既丰富了情节的内容,也使文章平添了许多生活的趣味。

8.在得知自己身世真相前后,瘦小对疤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作为红军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创作视角看,小说节选部分侧重表现了瘦小的身世经历以及命运的变化,这么写有什么意义?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公讳某,字凝远,固始人。父嵩,以累举进士推恩,闭门教子,不肯仕,累赠奉直大夫。公,奉直第二子,幼有美质,读书日数千言,学为文,辄惊其长老。崇宁中,甫年十八,入太学,声名籍甚。会女真陷全燕,乘虚南下,两河皆震,吏士相顾无人色,或委官去。郡檄公饷军,公南方书生,平生不习金鼓,初咸意公难之。而公得檄即行不暇秣马冒兵往来军赖以无乏。虏出塞,会公亦遭奉直忧,始南归。终丧,得南剑州顺昌县尉。时所在盗起,公素得士心,徐设方略,穷其窟穴,未几悉平。调泉州安溪县丞,改宣教郎,犹安其官,不求徙。有自吏部拟注来代者,始徙南安县丞。其恬于仕进如此。南安大饥,民弃子者相属,公请于州,出常平钱米,设安养院于延福僧舍,糜粥汤液,皆不失其宜。明年,岁丰,悉访其所亲归之。迁知晋江县,会诏造战舰,公躬督其役。劳费视他邑省殆半,而事独先期办。安抚使张忠献公闻于朝,特减磨勘年①,遂为茶事司干办公事。公于是行能已为时所知。秩满,造行在所,顾不数见公卿。赴铨,得通判南剑州而归。将之官,以绍兴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感疾不起,享年六十有八。积寄禄官至左朝奉大夫,累赠正议大夫。

(节选自《全宋文·傅正议墓志铭》,有删改)

材料二 傅公在学校二十年,声震京师,同舍生去为公卿者袂相属,而公始仅得一第。既仕矣,适时艰难,妄男子往往起闾巷,取美官,公又弃不用,则亦何自乐哉?及读所作《至乐庵记》,自道其胸中恢疏磊落,所以乐而忘忧者,文辞辩丽动人,有列御寇②、庄周之遗风,然后知公盖有道者。或曰:使天以富贵易公之乐,公其许之乎?予曰:公所以处贫贱者,则其所以处富贵也。颜回之箪瓢,周公之衮绣,一也。观斯文者盍以是求之。

(节选自《全宋文·跋傅正议至乐庵记》,有删改)

【注】①减磨勘年:凡官员任用、升迁都有规定任期年限,若获朝廷恩例,可减少一定年数,提前转官或参选,称减年。②列御寇:列子,道家代表人物。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而公得檄A即行B不暇C秣马D冒兵E往来F军G赖H以无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设于汉武帝时期,相传庠、序等均为古代学校。

B.“会公亦遭奉直忧”与《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忧”含义相同。

C.“悉访其所亲归之”与《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中的“归”用法、含义均不同。

D.“周公之衮绣,一也”与《兰亭集序》“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中的“一”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公幼时每天读数千字,刚开始学习作文章常被长者称赞,后刚满十八岁就进入太学,并声誉显赫。

B.女真南下进攻时一些官员弃官逃走,傅公虽为一介书生,不晓军事,但仍为军队供应军饷,可见其忠肝义胆。

C.傅公担任南安县县丞时恰逢当地发生严重饥荒,他号召官员募集钱粮,为难民提供饭食,做法都合乎时宜。

D.材料一按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了傅公生平的一些事迹,材料二则是他人对傅公的评价,两者互为补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素得士心,徐设方略,穷其窟穴,未几悉平。

(2)妄男子往往起闾巷,取美官,公又弃不用,则亦何自乐哉?

14.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傅公“有列御寇、庄周之遗风”,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5~16题。

织锦妇

(唐)秦韬玉

桃花日日觅新奇,有镜何曾及画眉。

只恐轻梭难作匹,岂辞纤手遍生胝。

合蝉巧间双盘带,联雁斜衔小折枝。

豪贵大堆酬曲彻,可怜辛苦一丝丝。

织妇吟

(清)汪松

春蚕不尽丝,辛苦年年织。

试问绮罗人,机杼何曾织?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诗首句和汪诗首句都运用比兴的手法,都直接引出下句织妇的辛苦劳作。

B.秦诗颔联写织妇纤手长满了老茧的细节,生动表现了织妇辛勤劳作的境况。

C.秦诗颈联从劳动技术和劳动成果角度,展现了织妇在劳作中的聪慧、巧思。

D.秦诗和汪诗中的“辛苦”情感相同,都寄寓着诗人对织妇辛勤劳作的同情。

16.两首诗都有对不劳而获者的抨击情绪,哪一首更强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有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相似的含意。

(2)古之君子谨小慎微,重视“小”处,如司马迁《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小”也会酿成大的祸患。

(3)旅游爱好者准备近期组团赴河北昌黎碣石山旅游,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碣石山的古人诗句以增进他们对景点文化的了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一幅杰作。整个画幅气魄宏大,构图景色连绵不断,几个段落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王希孟不但有驾驭整个画面的能力,而且在局部又有______①______的本事。架设在两岸之间有一座木结构桥梁,插入水中的木桩,两头低矮,渐向中间高起,变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在桥的中间有一座十字形的亭子,亭为双层,亭子除去用作桥的通道外,其余的地方辟为茶肆,摆有桌椅,供游客旅者小坐品茗,观赏水天一色的风光。桥和亭子以极其精细的线条刻画,______②______,完全符合工程的营造结构。人物在其中更是细小,但观者仍能看出他们或行或坐的动态,这增强了画面生动活泼的气氛。画家画了大片的山脉、湖泊,又很巧妙地在其中一段山水空旷处,画了数十只在天空翱翔盘旋的飞鸟,它们虽然在画面中近乎一个个小黑点,但衬在空无一物的背景上,显得十分醒目。这些鸟只的出现,不但使幽静的画面陡增运动的感觉,而且还使画中的山水拉开了纵深的距离,观者起初把目光停留在青山绿水间,然后通过这群飞鸟,又将视线投向广阔无垠的天边,不禁产生遐想。数十只小鸟看似______③______,实为画家精心构思的结果,可谓神来之笔。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加点的词“鸟只”在构词上有“名词+量词”的特点,表示鸟的集合体,代表的是总称。请再举出类似的两例并简要说明。(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有网民在某政府网站留言建议,应将《水浒传》踢出中小学课本。此君历数了《水浒传》“恶毒诬蔑丑化女性”“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等几大“毒素”,认为“中小学不能给毒小说作推广宣传”。针对这名网民的建议,该省教育厅作出了得体、审慎的回复:______①______,一方面,______②______;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______③______。公允地说, 《水浒传》的色调是黑色的,情节是残酷的,价值观是错乱的,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正史”极少留意的古代基层社会生活。然而,《水浒传》的长盛不衰恰恰在于其“现实”而非虚构,读者在梁山好汉身上看到了普通人也有的七情六欲,感受了普通人也会面临的命运抉择,享受了人物“人不由己”衍生出的曲折情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渐渐认识“反派”,也有助于他们领略现实社会的复杂,人性的立体与多元,逐渐从“这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欣赏体验,转变乃至进化为批判性思维的欣赏能力。比起刻板单调的读物,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更能深刻地教育青少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表达得体,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人物短评要求主要运用叙议结合方式,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文字把自己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写出来。请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就你熟知的水浒人物写一则短评。(100字内)(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张闻天曾言:“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到,“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联系实际,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 应为:由连续弧纹和弧边三角围成的连续性“角状”地纹。B“阳纹”错,应为“地纹”。C 应为:由弧边三角围成扁豆荚状的封闭地纹。)

2.B(“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自觉意识”错,原文只是说“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理念,当时已有体现”,并未明确其已成为自觉意识。)

3.D(A 前后因果倒置,原文为“彩陶是在坯体上先绘再烧,颜料需要耐高温,因此选材较少,一般只有黑、红、褐(黄)、白几种”。B“在黄河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地区”范围缩小,原文为“达到了整个黄河流域的上游至下游地区”。C 曲解文意,原文为“庙底沟文化彩陶中的鱼纹、鸟纹,形象生动,一眼便知”,不是指抽象演绎后的几何纹。)

4.

(每空1分)

5.①对探究华夏之“华”的由来具有启示作用。

②有助于了解我国先民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

③有助于了解我国史前人们对自然、宇宙的认识。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逐层递进”表述有误,第一个“瘦小”是称谓,与后两个“瘦小”不是递进关系。)

7.C(“暗示敌人的行动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表述牵强,有意拔高。)

8.①在得知自己身世真相之前,对于疤胖对自己的收养,瘦小是一种感恩的心理。

②在得知自己身世真相之后,“心里愤愤”,内心产生了一种复仇的心理。

③后来见到疤胖的笑脸后,不想毫无理由地打人,那种强烈的复仇心理便消解了许多。

④最后看见古樟树的疱痞,联想起疤胖丑恶的脸,其复仇的心理又坚定起来。(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9.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着重讲述瘦小深刻而难忘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从弱小到成熟,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生命历程,这样写突出了其成长的思想基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②从主题表现来看,文中通过对瘦小和疤胖之间故事的叙述,展示了对复杂环境中复杂人性的深刻思考,在主题表现上更具思想价值。(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0.BDF(该句有“得檄”“秣马”“冒兵”等动宾短语,然后根据句子大意分析,可知“得檄”“秣马”“冒兵”都是“公”发出的动作,而“得檄即行”“不暇秣马”“冒兵往来”这三个语句语意较连贯,故其间应断开,即应在B、D处断开。而“军赖以无乏”是前面“公”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故应在F处断开。)

11.B(前者指父亲的丧事,后者意为“忧患”。C 正确,前者是使动用法,意为“使……回归到……”,后者意为“回归”。D 正确,二者的意思都是“相同、一致”。)

12.C(对应材料一中的“始徙南安县丞……公请于州,出常平钱米,设安养院于延福僧舍,糜粥汤液,皆不失其宜”。材料说的是傅公向州府请命,发放常平仓的钱财和米粮,在延福寺内设立安养院,提供白粥和汤水,做法都合乎时宜,选项说的是傅公“号召官员募集钱粮”。“号召官员募集钱粮”错误。)

13.(1)傅公平时很得人心,慎重地制订了方针策略,彻底剿灭了那些盗贼的巢穴,不久就完全平定了(祸事)。(素(平时)、徐(慎重地)、穷(彻底)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狂妄无知之人纷纷在乡里民间被举用,(并能)谋取到好的官职,傅公却又被舍弃不被任用,那么他又怎能自得其乐呢?(起(被举用)、取(谋取)、用(被任用)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为官淡泊名利,对于官场晋升十分淡然;②为人豁达开朗,超然物外,能乐而忘忧。(3分,答出一点得1分)

15.A(“都直接引出下句织妇的辛苦劳作”错,秦诗直接引出的是织妇无暇化妆打扮。)

16.①汪诗更强烈。②秦诗“豪贵大堆酬曲彻”写封建“豪贵”动辄将一大堆一大堆的绫罗绸缎赏给歌伎舞女,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淡的叙事中,情感比较含蓄。③汪诗“试问绮罗人,机杼何曾织”,是对不劳而获者发出了愤怒的诘问,是压抑已久的怨恨的宣泄,情感如潮水般奔涌,十分强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3)(示例)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②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揽金伐鼓下榆关,旌族逶迤碣石间。(高适《燕歌行》)

(每空1分,共2分。其它符合句意的答案也可以给分)

18.①精雕细刻 ②一丝不苟 ③漫不经心(每词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

19.示例:船只,由名词“船”与量词“只”构成,是船的总称。枪支,由名词“枪”与量词“支”构成,是枪的总称。(列举“花朵”“布匹”“纸张”“人口”等均可)(每答出一例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在两岸之间有一座木结构桥梁,插入水中的木桩,两头低矮,渐向中间高起,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每改对一处给1分,共3分)

21.①首先非常感谢热心网友的建议(或感谢您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关爱)

②我们赞同您的部分观点(或您的顾虑和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

③《水浒传》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或“《水浒传》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或“不能因噎废食”或“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或“理性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林冲是一个本领高强、仗义磊落的人。他被奸人陷害刺配沧州,委曲求全却险遭野猪林打杀、草料场暗算,最终他忍不住滔天怒火,手刃仇敌,投靠梁山。林冲的忍是为了渴望的安宁,林冲的怒是被迫之下的无奈之举。(形象特点1分,结合情节分析2分,评价1分)

23.【材料分析】

由两则名言组成,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之上寻找共性,搭建关系。

【立意分析】

张闻天的言论是说,生命意义的实现在于生命的“急流与奔向前去”,也就是说要在拼搏与奋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强调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方式。

史铁生的这句话,将生命的意义,看作是“向内的建立”而非“向外的寻求”。强调的是生命意义实现的方问。“向内的建立”可以理解为自我的精神建设,包括心态、意识、格局、修养等;“向外的寻取”,可以理解为对外在物质、功名的追逐。

重点围绕“奋斗”“内立”“外求”这三个概念行文。

【参考立意】

①内外兼修,激起生命的浪花。

②以奋斗为底色,将小我融入大我。

③探索自我,实现灵魂的拔擢。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傅公,字凝远,是固始人。他的父亲傅嵩,凭借多次应考进士而得到推广封恩,却关上门在家里教育孩子,不愿意做官,后被累赠为奉直大夫。傅公,是奉直大夫的第二个儿子,小时候就有美好的品质,每天读数千字,学习作文章,常常使长者惊叹。崇宁年间,他刚满十八岁,就进入太学,声誉显赫。恰逢女真攻破全燕,乘虚向南进攻,震动两河地区,官员士兵相视都面无人色,有人弃官离去。郡县用檄文晓谕傅公为军队供应军饷,傅公是南方的读书人,素来不通晓军事,起初大家都认为他难以胜任。但傅公接到文书就行动起来,甚至来不及喂好马就冒着危险往来,军队依赖他才免于匮乏。敌军远出边塞,恰逢他的父亲奉直大夫去世,他方才南归。服丧结束,他得到了南剑州顺昌县县尉的职位。当时处处都有盗贼起事,傅公平时很得人心,慎重地制订了方针策略,彻底剿灭了那些盗贼的巢穴,不久就完全平定了(祸事)。他被调任为泉州安溪县县丞,又改任宣教郎,他仍安于这个官位,没有寻求调动。有从吏部拟定注名来代替他的人,他才调任为南安县县丞。他对做官晋升就是如此淡然。南安县遭遇严重饥荒,百姓抛弃孩子的事情接连发生,傅公向州府请命,发放常平仓的钱财和米粮,在延福寺内设立安养院,提供白粥和汤水,他的做法没有不合乎时宜的。到了第二年,年谷丰收,傅公全力寻求他们的亲人使他们回家。后来调任为晋江县知县,正赶上朝廷下诏建造战舰,傅公亲自督促劳役。耗费的劳力和费用比其他县几乎少一半,而且唯独他在规定期限前完成事情。安抚使忠献公张浚向朝廷报告了他的事迹,特别减少了他考课的年限,于是被任命为茶事司干办公事。傅公的品行和才能于是为时人所了解。任期届满,他去了行在所,只是很少见到高官。(后来)前往吏部听候铨选,获任南剑州通判回去。即将赴任时,在绍兴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感染疾病没有治愈,享年六十八岁。多次任积禄官至左朝奉大夫,后又追赠正议大夫。

材料二 傅公在太学待了二十年,声名震动京城,同馆舍的学生离开成为高官的接连不断,而傅公开始只是科考及第。做官后,恰逢时局艰难,狂妄无知之人纷纷在乡里民间被举用,(并能)谋取到好的官职,傅公却又被舍弃不被任用,那么他又怎能自得其乐呢?直至读到他所作的《至乐庵记》,自己才感悟到他心胸的宽宏坦荡,因此能够快乐而忘却忧愁,他的文章语言华美绮丽感人,具有列子、庄周的遗风,这时才知道傅公大概就是有修养的人。有人说:如果上天用富贵来换取傅公的快乐,傅公难道会同意吗?我说:傅公居于贫贱之境地,就是居于富贵之境地。颜回的箪食瓢饮(的简朴生活),周公的衮衣绣裳(的华丽服饰),是一样的。欣赏他文章的人何不从这一点来寻求呢?

彩陶 考试 试题 高三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