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想当行长继承家业”?网友:我高考百日誓师都不敢这么喊......
高考真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是一个节点;它是门坎,但不是生死坎。它重要,但不是非此不可。
——女同事说
#
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近日,一个小男孩讲述自己梦想的视频引发热议:
“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继承我的爸爸。因为我的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的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
而当15后以继承银行行长为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时,一群誓师的高考生,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声嘶力竭吼出人生目标和规划:考上理想的大学。
前段时间,一高中生高考誓师视频,因喊誓师口号时过于激动、卡住嗓子、发出两声干呕声,成为了网友们最近谈论的焦点。
每年这个时候,高考誓师活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剧情却年年相似。
从去年的誓师时两眼怒睁,到今年的嘶吼到干呕;
每次都引发热议,每次都掀起一阵网络“狂欢”,甚至是“网暴”。
从调侃誓师时的各种表情神态,到鄙视誓师背后的打鸡血、努力励志:上升到的一直是学生个体,而背后努力无用论的喧嚣、功利导向的强化,却往往被忽视了。
1
谁的年少青春,不曾喊过励志口号呢?
去年,湖南桑植某中学举行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高三女生上台发言。她情绪激昂说只要坚持朝着600分的高考猛走下去,就无怨无悔。
却因为面部表情幅度大被网暴,后来明明高分考入人大,却被造谣考得不好。
而今年这位男生更是被各路创作者作了二次创作,从调侃到恶搞……
许多誓词也被空耳翻译为什么“yueyue欲誓”“坚持yueyue”“不卸原神”等等。
图源:哔哩哔哩up主@S-Venti
年少的中二,可能现在回头看有些脚趾抠地,但扪心自问,我们年少的时候谁不曾如此鸡血过呢?
这激情的呐喊,何尝不是积极向上的真实写照,何尝不是我们高中青春、学习生涯的美好注脚。
我们可以不喜欢这种誓师喊口号的表现方式,但没有必要嘲笑、解构。
誓师形式当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好朋友一齐奋斗的同心圆,对他们来说,高考并不是孤军奋战的独木桥;
百日誓师 图源:小红书@星伽罗
可以是彩色礼炮冲天的绚丽多彩,对他们来说,高考并不完全是白纸黑墨的二元枯燥世界;
百日誓师 图源:小红书@明天见
可以是用下一个梦想浇灌自己,眼里是鲜活的未来,而不是用考试的焦虑和压力禁锢自己,“负重前行”;
百日誓师 图源:小红书@鸣昂王
但不管何种形式,誓师都是在认真地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愿望,希望把自己的能量传递给更多的同学、用自己的热情感染身边的人。
这份认真不应该被嘲笑。
比起嘲笑他们,我们从他们身上,更多的应是感受到回忆里那个年纪的真诚和坚定。
图源:小红书@暗恋系一号选手.
同时,避免在怀念中夹杂着所谓“成熟”的批判。
戴锦华教授曾在讨论国产青春片时批评,一些电影缺乏青春的主体,而是会带有一点“所谓成年人世故的审批青春的姿态”,甚至是俯瞰的、训导的成人视角。
那些对喊口号的嘲笑甚至是讥讽,何尝不是来自自以为更成熟、更“清醒”的站位。
以及更重要的,超乎形式嘲笑之外的,多于努力本身的嘲笑。
2
什么时候,嘲笑努力成为一种潮流了?
嘲笑誓师形式只是一方面,更值得警惕的是,嘲笑狂欢背后,对誓师所代表的努力的否定。
“努力有什么用”、“你高考考得再好,不还是不如人家银行儿子”……诸如此类的声音对孩子的影响才最值得关注。
上一批激昂宣誓的年轻人,已经放下拳头,走近社会,在不同的角落扮演起形形色色的角色,他们在社会的磨砺中逐渐意识到高考完全不是人生的全部;
发现自己曾经以为会决定生死的分数不过是一个极少会被重新提起的数字,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分数并不能长久地支撑自己;
发现以前信誓旦旦的目标不过是一个被现实一戳就破的肥皂泡……
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接触多了现实,就掉转过头来嘲笑努力。
努力可能没有结果,但努力本身没有错、不丢人,本身值得鼓励、表扬。
值得庆幸的是,去年百日誓师女孩进入顶尖985人大学习深造,近日在采访中回应去年的网暴:
“我的价值观没问题,他们的攻击对我也无效。”
“很庆幸自己没有被当时的一些非议困扰,并且自己一直坚信并践行着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
正如《超脱》中刘玉玲所喊出的,“一个人可以轻易地学会不在乎,但学会在乎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勇气。”
在乎努力,在乎当下,不因命运论、结果论而躺平、摆烂,这大概就是最近流行的“贵族精神”在这一事件上的呈现。
无论出身如何,无论外界觉得多不可能改变命运,内心始终积极向上,努力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
每一份努力,并非是为了以此为成本换回报,而是这是我的人生,命运报之以回馈,那就我幸,如果没有,也不影响我努力过好每一天。
不会让自己努力的意义就是为了成绩、为了结果,遵循本心,素履以往。
3
背后的功利导向,才是根本
越来越多的人对誓师有微词,其实反感的是一种变味的誓师。
比起一成不变的打鸡血,更值得警惕的是一成不变的口号内涵。
从之前的:“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大楼”;
到后来的:“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都上211”;
图源:小红书@王哪跑-
可怕的是背后:把宝贵的青春变成一场考试的赌注。
当学校借此机会向孩子们强化唯高分论的分数崇拜,孩子们自己会也开始对“考高分”的意义与价值深信不疑。
当然,我们并不全盘否定分数,因为现实是,我们仍无法脱离分数制,而分数,的确是千万考生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
但当一切都以功利、以分数为导向,在学历贬值的当下,对孩子长期发展埋下的雷却是可能在未来随时引爆的。
而这一导向,多年来未曾发生太多改变。
被奉为当代大学生必读圣经的《交大生存手册》,主创在名为「悲壮的学习方式」这个章节曾提到:
吃苦耐劳的学习充其量是悲壮,学习最需要的,不是悲壮的毅力,而是对无限未知的渴求。
时至今日,距离这本手册的撰写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但这一观点似乎与当下现实中的功利化教育导向仍背道而驰。
不是脱离现实,不是不感同身受考虑个体的未来,只是当我们跳出当下的视角,把时间与空间的纬度都拉得更广一些,或许会真的或多或少认同:
高考真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是一个节点;它是门坎,但不是生死坎。它重要,但不是非此不可。
人生真正的考验,不限于学业,而且这些考验,还在后头呢。
在高考之外,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丰富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认知,进而让学生们认识人生的多元性。
所以需要警惕的,不是这些孩子如何用力过猛、“口出狂言”,而是功利的教育导向。
我们需要分数的辅助,但更要一步步挣脱分数对孩子们的禁锢;
让他们同样自信、同样充满激情、同样高声呐喊——但喊的是梦想、是个性、是自我。
戴锦华老师曾经说,更大的问题不是青春片,而是我们如何在现实中享有青春。
化用到誓师问题上,可以说,更大的问题不是百日誓师本身,而是我们如何能让孩子在现实中拥有未来,如何让孩子不被考试所局限,不被分数填满自己的思想与灵魂。
从来没有什么“高考不成功,一生全剧终”,我们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在命运这个大手之下,依然有书写自我剧本的主体性。哪怕是小人物终老的剧本,也能写出不一样的剧情不是吗。
以及,“百日誓师”咋就不能搞成“百日放松活动”呢?退一步说,更好的放松不也更有助于更有能量的冲刺嘛?哈哈哈哈哈~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散装江苏最“憨”的大学,王牌专业远超清北,却因“诈骗”登顶热搜?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全是中国人的浪漫
媲美BBC!每一帧都美到失语,比春天更治愈的,是它
因为 青春 网友 形式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