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使中国产生、继承和发展了许多节日。尽管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雄黄酒、六月六晒衣物及年终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需求,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较少,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巫术、宗教和一些传统仪式。这就必然会使这种民间文化带有一些消极的因素。它标志着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处于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民间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儿童都喜欢的文娱活动。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族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挂艾蒿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等活动。至于那一年新始的”元旦”,活动事项就更加繁多了、《岁时广记》里这部分的资料就占了三卷。民间的许多节日,是包括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从社会文化的门类看,它包括了经济、宗教、伦理、艺术、技艺等活动。它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览会。
由于上述特点,民间节日的功能必然也是多方而的,关于人际的团结、社会规范的保持、技能的表现、医药的运用,以及对各种心理的慰藉……总之,民间节日在过去尽着各种社会的功能,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今天不能简单地以旧文化、旧生活模式一笔抹煞它。
现在,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劳动节、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沿用,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作相应的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了许多新的活动;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和亡故亲人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钟敬文《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
材料二:
①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中央领导人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从打折促销过洋节的喧嚣中走出来,有助于我们真切体会有生命力的文化滋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③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乡土社会转为城市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传统节日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原有传统节日仪式的简化、转化,并不意味着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会彻底改变。传承创新,则更能把握时代、引领潮流。
④传统节日不断融入生活,能让人们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最近几年,内涵丰富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线上科普、”云观展”、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也让传统节日传承创新获得了强劲动能,开启了无限空间。当传统文化与数字文明相遇,”礼”便有了形象,”乐”就有了声音。清明上河、敦煌遗书可以数字巡游,广寒宫、未央殿可以”云端漫步”,玉免嫦娥可以下凡成为数字藏品。借助直播技术,天南海北的人们可以一起赏月抒怀,实时观看音诗画等创意表演。数字化,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丰富传统节日的体验感。传统节日的数字化叙事和参与过程,让人们可以期待端赛龙舟在漠河极光中展现,这些都是对传统节日参与内容的再创造与再阐释的过程。同时,传统文明的智慧与数字时代新知的碰撞交流,可以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将以何种形式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推动各方在数字时代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让人工智能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助推器。
⑤总之,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依托数字技术,在内容互嵌的基础上创新转化为符合人们文化体验需要的新模式,不仅连接过去与现在,更能让传统节日不断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展现出更强大的感染力与魅力,让人们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滋养我们的文化底蕴,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徐蔚冰《让中华传统节日滋养文化底蕴》)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期的农业社会是中国民间节日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使得民间节日往往带有迷信色彩。
B.民间节日的复合性是指民间节日既有其自身的特征,还包括有多种与此相关的活动事项。
C.传承节日文化,不能抹煞它的社会功能;创新节日文化,则需将其不断融入现实生活。
D.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参与体验,让人们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传统节日的合理化改动,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印证了文化进化论。
B.当下中国社会,新节日和传统节目并存,这说明新文化具有包容性,并对旧文化有改造功能。
C.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传统节日的仪式简化甚至转变,这必然会折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D.对待民间节日,我们既要以虔敬之心守护其精神内核,也要以创新之力激活其时代生命。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传统节日带给现代人文化滋养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粽子,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端午节,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一颗小小的粽子载着中华文明的传统寓意穿越时空来到神舟十号。
B.有文化馆打造沉浸式”剧本游”活动,游客可以与”穿越”而来的李白、张九龄、苏轼等古代文化名人”不期而遇”,共同探索中秋故事与风俗,在互动性演绎中收获节日新体验。
C.除夕守夜的年俗,从围炉夜话、辞旧迎新到一起看春晚,再到边看春晚边晒年夜饭,形式越来越丰富。
D.国庆假期,文旅融合新供给不断涌现,”互联网+旅游”刷新消费体验,研学游等异军突起。
4.下列关于材料二论证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摘引习总书记的话,目的在于引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话题。
B.第③段在论述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传统节目的价值意义,下启传统节日的传承创新。
C.第④段通过列举大量实例,证明了传统节日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D.文章结尾总结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可以滋养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全篇结构为总分总。
5.今天,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升级,为传统节日传承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如何让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空中的一个坐标
在玛多,我也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四十岁前拿命换钱,四十岁后拿钱保命。”
几乎无人不知,一个长年累月生活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那伤害的程度足以用对生命的摧残来形容。有人给我透露了一个冷酷的数字,在玛多这地方,人均寿命只有五十四岁左右。而一个人在高原上待了多年后,哪怕离开了高原,在余下的生命里也将是一个只能靠药物来维持生命的”药罐子”。在青藏高原工作的地方干部,一般干够二十年就可以轮换或退休了,而像谢会贵这样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的,还极为罕见。所谓地方干部,这里还得解释一下,这是用黄河人的眼光来看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是中央政府直属机构,而玛多水文站麻雀虽小,却也是黄委会垂直管理的一个最底层的中央直属单位。但由于他们每天都在与水打交道,很少与人打交道,与地方上、社会上少有接触社会上对他们的存在也不大关注。他们时常被人们看见,却很少被人们认识。很多人看到这些一脸黢黑、木讷寡言的水文人,第一个感觉就是他们在那荒凉河谷里待傻了,而他们一旦闲下来,也时常长久地发呆。这也是水文人下意识的一种习惯。
由于对他们缺乏了解,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最底层的、第一线的水文人工资待遇很低,比那些同在玛多工作的地方干部低多了。如果说一个人年轻力壮时来到高原打拼就是”四十岁前拿命换钱”,这个目标谢会贵过了五十岁没有实现,一辈子也难以实现从刚到玛多水文站每月拿三十多块钱工资,到如今,他每月也就能拿到三千多块钱的工资。他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别说拿双倍工资,愣是连一天的出车补助他也没有拿过。如果说这微薄的工资就是他拿命换来的钱,那谢会贵的命、水文人的命也太不值钱了太廉价了。而”四十岁后拿钱保命”,却是谢会贵用生命来验证了的痛苦的现实。他从二十二岁那年获得了”玛多打冰机”这个响当当的称号,如今这台”打冰机”也日渐磨损老化了,一身的高原病加上水文人的职业病--风湿痛、关节痛、胃痛,还有致命的脑血栓,从三十岁之前就开始折磨他,年岁越大越是厉害,无论在玛多水文站还是西宁的家里,那大大小小的药罐子,不是治胃病的,就是治风湿痛、关节痛的,有时候药罐子摆得太多了,他还得在这些药罐子上分门别类贴上标签,一不小心,就吃错了药。
那么,谢会贵又拿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什么?回首二十岁时,他用一张纸把自己送到了这个雪域高原,从此他就认了,一辈子交给玛多了。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他以自己的坚守和全身心的投入,为自己换来了上上下下的夸奖,几乎每一任站长都这样夸奖他,”别看老谢是咱们玛多站资历最老的,可干起活来愣是一点儿也不含糊……”夸奖的话多了,既是不断地重复,也是在不断地强调,而他每次听了也只是憨厚而实诚地一笑。除此之外,他也为自己换来了一大堆荣誉证书,从黄委会系统劳模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作为一个最底层的水文人,应该说,他已经抵达了人生荣誉的高峰,然而说穿了,同一个人的生命相比,同他一生最宝贵的强壮年岁月相比,这些荣誉证书也不过是一张纸。而每次在光环闪耀中领奖时,他也只是憨厚而实诚地一笑。如果这一切者是纸,但他还用生命换来了更重要的东西,那是他和他的同事们在玛多测量的数以万计的水文数据。那上面记录了黄河源头各个季节、各种气候、各类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泥沙量等数据,这每一个高精度的水文数据,都在填补中国乃至世界水文的空白,更是国家防总、黄河防总、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监测治理等方面的第一手数据。没有这些数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就不可能打造一条数字黄河,中国第二大长河源头的水文数据将是绝对空白条如同巨龙般的黄河,从龙头开始就是个处于失明状态的瞎子。想想也知道,要不国家怎么会在人类生存的极限下设一个水文站呢?这里根本不具备设站条件,但必须设站!玛多水文站就是黄河的第一只眼,谢会贵就是这只眼睛里的一只瞳仁……
一个人,从二十岁的憧憬与抵达,到知天命之年步履蹒跚地离去,这就是他漫长而简单的人生履历。无论当初的选择是热血沸腾还是心血来潮,他已在人类生存的极限下以三十二年的生命和岁月验证了,那就是他矢志不移的选择,那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选择。我有幸抵达了黄河源头的青藏高原,又有幸找到了一个走得离他最近的机会,但他不愿意谈自己,他谈得最多的是那个水文站和他的那些老前辈和同事,”说啥呢,做得比我好的大有人在”。但黄河可以做证,青藏高原可以做证,一个人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上坚守三十二年,哪怕再平凡,也足以用崇高来形容。
而如今,随着黄河源头从过去的无人区变成一个个旅游景点,很多游客又没有生态环保意识,老谢对游人带来的各种污染以及对生态的损害也格外担心。他多么希望有幸来此一游的游客们,能够像那些心有神明的藏胞一样,对这里的每一滴水,对我们这条伟大的母亲河保持一种神圣的敬畏、度诚而纯粹的信仰
对于我,玛多只是一条必然之路上的短暂驿站。在我离去前,又一次深深凝望,一个仅有五间房的小小院落,它的存在,让我们错杂的内心一下变得简单明了,而对它,一切都会得以逼真地映现。唯愿在我接下来的奔波于大河上下的漫漫长旅上,它的存在如同时空中的一个坐标,一个闭上眼睛也能看见的坐标……
(原载《清明》2016年第2期)
6.下列对文本内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玛多水文人”一旦闲下来,也时常长久地发呆”,是因为他们在那荒凉河谷里待俊了,很少与社会接触,变得木讷寡言。
B.作者谈及水文人的工资待遇很低,既指出像谢会贵那样坚守多年的水文人并非是为了利益,展现其崇高,也暗含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C.作者用”漫长而简单”形容谢会贵的人生履历,”漫长”是指三十多年的坚守漫长,而”简单”是指他的人生履历简单,只做玛多水文人。
D.作者开始称呼谢会贵全名,后来称呼”老谢”,表明其情感态度的转变,可见谢会贵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担忧真正引起了”我”的共鸣和尊敬。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十岁前拿命换钱,四十岁后拿钱保命”一句引出下文,既交代谢会贵四十岁前后的不同境遇,也为表现他的奉献精神做铺垫。
B.文中两次出现”只是憨厚而实诚地一笑”的神态描写,凸显出谢会贵面对夸奖和荣誉,保持本心,质朴纯然的性格特点。
C.文中用”一只瞳仁”比喻谢会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谢会贵在玛多水文站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他收集的数据对于了解、治理黄河的巨大作用。
D.”说啥呢,做得比我好的大有人在”。这是文章唯一一处对谢会贵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他不骄不躁、敦厚谦逊的美德。
8.谢会贵是水利系统的一名基层水文员,作者却用了一个宏大的题目来报道他的事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样命名的好处。(5分)
9.人物通讯要深人挖掘典型事件以表现人物精神,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臣闻太常丞元善达在京留守,见群贼纵横,遂转骑远诣江都,炀帝,令还京师既不受其言,后更涕泣极谏,炀帝怒,乃远使追兵,身死病之地。”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救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
贞观六年,授左光禄大夫陈叔达礼部尚书,因谓曰:”武德中,公曾进直言于太上皇,明朕有克定大功,不可黜退云。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愤,以致疾毙之危。今赏公忠塞,有此迁授。”叔达对曰:”臣以隋氏父子自相诛戮,以致灭亡。岂容目睹覆车,不改前辙?臣所以竭诚进谏。”太宗曰:”朕知公非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
(《贞观政要·论忠义》)
材料二: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首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矣;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苗子·臣道篇·第十三》)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恤君A之荣辱B不恤国C之臧否D偷合E苟容F以持禄养G交H而已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炀帝,杨广的谥号,是在他死后对其一生做的评价与慨括,”炀”是含贬义的谥号。
B.驱使,任用之意,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不堪母驱使”的”驱使”意思相同。
C.引,指率领、带领的意思,与成语”旁征博引”中的”引”意思不同。
D.仇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乏困”都是同义复词。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突通作为隋朝将领,坚守气节拒绝投降,唐太宗派屈突通的儿子去招慰,他甚至不惜与儿子断绝父子关系,用射他儿子。
B.唐太宗认为自己本性刚烈,若有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会有患病甚至死亡的危险。多亏陈叔达忠心正直,因此要升迁他。
C.陈叔达以隋氏父子自相诛杀,以致国家灭亡为借鉴,极力向唐太宗进谏,唐太宗明白,陈叔达不仅是为了国君,更是为了国家。
D.荀子认为最大的忠诚是用道德覆盖、感化君主,就像周公对待周成王,即为大忠,这体现了荀子作为儒家集大成者思想的深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4分)
(2)岂容目睹覆车,不改前辙?臣所以竭诚进谏。(4分)
14.荀子将臣子的忠义分成”大忠”、”次忠”和”下忠”三等,根据荀子的分类标准材料一中的元善达属于哪一等?为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狼山①观海
宋·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阅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②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狼山:位于江苏南通,紧邻长江出海处。②阅苑: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灵槎:乘往天河的船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首先描写了自己登上狼山远眺所见的长江入海之景,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B.诗人眼中的岛屿沙洲笼罩在云雾之中,春雷惊起鱼龙,动静相映,使人顿觉春天生机蓬勃。
C.前三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充分显示了狼山的地貌和意境,赞美此处宛如人间仙境。
D.全诗使用夸张、想象,描写了气势磅礴之景,表达了诗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的欣喜之情。
16.王安石文学创作追求”看似平常最奇崛”的艺术境地,请结合诗歌首联,谈谈诗人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归结出治国关键在于知人善任,这样人们各得其所”的理想治国境界。最终能达到“ , ”
(2)《登泰山记》中,作者用“ , ”两句描写了风雪中登山的情状,突出了登山之艰险。
(3)古人在诗歌之中会用早晨和晚上的变化来描写时光飞逝之迅速,或慨叹韶华易逝,或表达内心坚定,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边城》最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傩送与天保的兄弟情,甚至也不是祖父和翠翠的亲情。人们爱上的是①古往今来最缺少的那份纯粹——纯粹之后的人性美。《边城》中的茶峒平淡、纯粹,似乎能让人一眼看清,它带着古朴的气韵,有一种不自觉地让人沉浸其中的闲适。
细水长流向来不得人喜欢,轰轰烈烈才吸引人心。世事变迁如此之快,今日的我们既想获得利益,又希望回归质朴,所以想名利双收,还想②枯木逢春。隔着岁月的距离,我们称赞《边城》,称赞那些③高不可攀的纯粹。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平淡纯粹的边城,一个不谙世事的翠翠,一个饱经风霜的祖父一个值得信赖的兄弟,一份简单热烈的人间情意,但年岁见长,见过了很多镜子破碎再也拼不回来的噩梦之后,他们下意识的将自己藏了起来,连带着那些未曾付诸行动的念想
18.文中画横线的成语有两个使用有误,请指出并换成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为“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平淡纯粹的边城:不谙世事的翠翠饱经风霜的祖父、值得信赖的兄弟,简单热烈的爱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满脸的胶原蛋白,真让人美慕。”老年人经常这样美慕地说。因为人体产生的胶原 ① ,所以人为补充则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重组蛋白会胶原蛋白市场广阔。然而,正如很多急遽膨胀的行业一样,重组胶原蛋白市场 ② 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如行业发展前期,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仅在重组胶原蛋白的命名上,市面上就有五花八门的名字,直至国家药监局出台其命名指导原则并进行了解读;消费者一知半解,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胶原蛋白商品是缴智商税的讨论。
事实上,市场上主流的胶原蛋白提取方法有两种,除了上述提及的重组胶原蛋白,另一种则是更为人们熟悉的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正是克服了传统动物胶原蛋白 ③ ,如排异风险、吸收性不确定等,从而在人工支架血管、创伤美容等生牧医学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在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规范下,在重组胶原蛋白提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下,我国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将更规范有序、更快速上升,有望领跑国际新赛道。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文段中加点的”新赛道”一词的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孔乙已们的思维,而不是要他们看轻知识,看轻学历。
B.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内卷是不可避免的。
C.《我与地坛》语言精美,哲思隽永,被读者认为是当代散文天花板。
D.正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两支队伍完成了一次双向奔赴的完美合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作者:于昌伟《讽刺与幽默》2021年7月9日第14版
请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巴蜀中学 2024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参考答案
1. A 【解析】“使得民间节日往往带有迷信色彩”错,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2. D 【解析】A “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材料一第 2 自然段说“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不自觉”是指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与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恰恰相反。B “说明新文化具有包容性,并对旧文化有改造功能”错,于文无据。 C “必然会折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错,不一定会折损,相反,还可能增加其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3. D 【解析】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且选项内容主要表现假期旅游消费新形式。
4. B 【解析】第③段主要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传统节日仪式的简化和转化,在论述上主要是“启下”的作用。
5. ①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不能安于旧态,要作相应改动。②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③让传统节日依托数字技术,在内容互嵌的基础上创新转化为符合人们文化体验需要的新模式。(或:以文化创意、数字技术等不断赋能传统节日,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时代气息和新元素,让古老节日焕发全新魅力。)(答到一点 2 分,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6. C 【解析】A.因果关系不成立。玛多水文人发呆不是因为待傻了,而变得木讷寡言,成为了他们下意识的习惯。B.并不是暗含作者的同情。从整篇文章看,写他们的待遇是为了凸显他们的纯粹崇高。D.称呼的改变并不是表明“我”对谢会贵的尊敬是从这时才开始。对谢会贵的尊敬赞美的情感是贯穿全文的。
7. A 【解析】“交代”应为“暗示”。“境遇”应为“生活工作状况”。开头这两句话也不是铺垫。
8. ①结构上,与文末“它的存在如同时空中的一个坐标,一个闭上眼睛也能看见的坐标……”相呼应,使全篇结构完整。②表达效果上,运用比喻,并把基层水文员与宏大的题目进行对比,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强化谢会贵的价值。③情感上,具有象征意义,讴歌主人公,也表现“我”受到的巨大触动,升华主旨。(①②两点,答对一点得 1 分,
答对两点得 3 分,第③点 2 分,共 5 分)
9. ①典型性:谢会贵在最艰苦的基层水文站坚守三十余年,记录大量数据,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②人物精神:谢会贵热爱工作,不计得失,矢志不渝,质朴坚韧,敦厚谦逊的精神品格极具感染性。③作者立场态度:宏扬谢会贵崇高而伟大的奉献精神,唤起社会对这类人的关注。(一点 2 分,共 6 分)
10. BDF
11. B 【解析】“不堪母驱使”中的“驱使”意为使唤,意思不同。
12. C 【解析】陈叔达不是向唐太宗进谏,而是向太上皇李渊进谏。
13.
(1) 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假托生病坚决拒绝。这种忠义操守,实在值得称赞。
(2) (我)怎能容许眼看车要倾覆,而不更改前进的路线呢?这正是我极力进谏的原因。(覆、前辙、所以各 1 分,句意 1 分)
14. ①属于下忠。(1 分)②元善达见群贼叛乱,到江都向隋炀帝进谏,炀帝大怒,派遣他到边塞征调军队,最后死在瘴疠横行的地方,符合荀子所说,用正确的意见来劝谏君主的错误而触怒他,是下等忠诚。(2 分)
15. C 【解析】“由近及远”错,诗歌首联描写远景,颔联为近景,应为“由远及近”。
16. ①首联“凿破”“拍”等词,用词浅显,但极具表现力,写出了长江波浪滔天的磅礴气势,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②起笔用“谁凿破”直接发问,想落天外,大水从昆仑山上冲决而下,奔腾而来,具有震撼力。③语言风格直率明快,“万里昆仑”“无边波浪”,呈现了气势恢宏的长江入海画面。(每点 2 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寻常”意为诗句内容浅显,用语普通,不露斧凿之痕。“奇崛”意为奇特突出、独特不凡的艺术效果。从炼字、句式、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扣住“寻常”中见“奇崛”即可。
17.
(1)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2)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朝闻道 夕死可矣
(每空 1 分)
18. ②③使用有误(1 分)
②枯木逢春改为返璞归真(洗尽铅华)(1 分)
③高不可攀改为可望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望尘莫及)(1 分)
【解析】②枯木逢春指经历挫折又重获生机,而这里对应的是前面“回归质朴”。所以改为“返璞归真”。③高不可攀指高得难以达到,也指人高高在上,使人难以接近。这里前面有“岁月的距离”的字眼,而并不指高度,所以换成“可望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 “望尘莫及”。可望而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形容看起来可以达到实际难以达到;望尘莫及:远远落后,赶不上。
19. (1)原文中每个偏正短语前有数量词,更特指了每个人心中城市、人物、情感,而不是只拘泥于小说中的人物事物。而且反复用数量词进行修饰限制,一是使内容得到强化,二是使音韵更和谐,节奏感更强。(2 分)(2)原文是“人间情意”,包含了第一段中的爱情、兄弟情和亲情,与文章内容逻辑衔接更紧密、更周全。而改文中只有爱情,不能很好地概括前文意思。(2 分)
20. C 【解析】新赛道,名词,文中用的比喻义,形象生动,指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A 名词,借代,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指那些死要面子的读书人。B 名词,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语言简洁。C 名词,比喻程度非常高,到顶了,几乎不能被超越。语言生动形象。D 动词,表示一起努力,相互靠近。无修辞,用词准确生动。
21.①随年龄增长减少 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③可能出现的多重弊端(每空 2 分,共 6 分)
【解析】第一空前面内容有“老年人羡慕”的内容,可见这一空中一定是有年龄的影响,后面说可以补充,所以说明这个时候身体里的胶原蛋白是不够的。所以填入“减少”这样的内容。第二空前面讲市场广阔,后面说有成长,可推测这里应填入“发展迅速”这类的字眼;后面有一个“也”字,那说明这里是一个并列关系,只要可以形成并列关系句式即可。第三空前面有“克服”的动词,后面是两种现象和“等”这样的字眼,所以应该是“很多弊端”这样的字眼,然后又就后面“风险”“不确定”等内容,说明这些现象不是一定出现的,所以应该填入“可能”这样的字眼。
22.
改法一: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一知半解,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胶原蛋白商品是否缴智商税的讨论。
改法二: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一知半解,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胶原蛋白商品是缴智商税的传言。
(改对一处得 2 分,两处全部改对得 4 分)
【解析】第一处分句语序不当,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顺承关系,应该调换前两个分句的位置“产品先层出不穷,消费者才一知半解”;第二处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讨论”的意思就是没有定论,而前面“是缴智商税”已经有了答案,所以要么将“是缴智商税”改为“是否缴智商税”,要么把“讨论”改为“传言”。
23. 写作(略)
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对侍臣们说:“忠臣烈士,哪一个朝代没有呢?你们知道隋朝谁是忠孝贞良的人?”王珪说:“我听说太常丞元善达留守京城,见群贼乘机叛乱,于是独自骑马远赴江都,向隋炀帝进谏,让他还师京城。炀帝不听劝告,元善达又哭着极力劝谏,炀帝大怒,于是派遣元善达到边塞征调军队,最后死在瘴疠横行的地方。”太宗说:“屈突通为隋将,在潼关与我军作战,他听说京城陷落,便领兵向东逃走。当我们的军队追到桃林的时候,我派遣他的家奴前去招安,他就杀掉他的家奴。后来我们又派遣他儿子去,他对儿子说:‘我蒙受隋朝任用,已经侍奉两代帝王。现在是我尽节而死的时候,你我过去是父子关系,现在我们是仇敌。’于是拿箭射他儿子,他的儿子避开逃走。最后他所带领的士兵全都溃散。只剩他一人,屈突通向东南方向大声痛哭着说:‘我承受国恩,担当统帅,智能与力量都用完了,导致今天的失败,不是我对国家不竭尽忠诚。’话刚说完,追兵就擒住了他。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假托生病坚决拒绝。这种忠义操守,实在值得称赞。”于是下令有关部门,查访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因敢于直谏而被诛杀的大臣之子孙,上奏朝廷。
贞观六年,唐太宗任命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对他说:“武德年间,你曾向太上
皇直言进谏,明说我有打败敌人平定疆土的功劳,不可以罢免我。我本性刚烈,如碰到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以致有患病终至死亡的危险。今天为了表彰你的忠心正直,所以将升迁你。”陈叔达回答:“我认为隋朝父子自相残害,是导致灭亡的原因,(我)怎能容许眼看车要倾覆,而不更改前进的路线呢?这正是我极力进谏的原因。”太宗说:“我知道你并不是为我一个人,而是为了整个国家大计。”
材料二:
有最大忠诚的人,有次等忠诚的人,有下等忠诚的人,有国家的敌人。用道德来覆盖君主而教化他,就是最大忠诚;用德行调教君主而辅助他,是次等忠诚;用正确的意见来劝谏君主的错误而触怒他,是下等忠诚;不理会君主的荣辱,不理会国家的好坏,苟且迎合君主,用来维持俸禄,结交党羽,就是国家的敌人。好像周公对待周成王,可说是最大忠诚;好像管仲对待齐桓公,可说是次等忠诚;好像伍子胥对待吴王夫差,可说是下等忠诚;好像曹触龙对待商纣,可说是国家的敌人了。
活动 高三 文化 节日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