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

语文特级老师告诉学生,学习语文一定要背

高中 2019-07-18 10:25:15 142

  学习语文一定要背诵吗,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看到课文下写着要求背诵全文,同学们连连叫苦,背着那些枯燥的文章,也是学生很头疼的事情,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导致成绩上不去,但是这样的背诵真的有用吗?看看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也是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语文特级老师告诉学生,学习语文一定要背
 

  1、学语文,就是要“背”

  学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积累”,第一个难关就是“识字”, 字要熟练会写的话,还是需要抄几遍的。该背的就得背,小时候你不背,难道等长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再背吗?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的,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点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因为节奏感在里面呀。

  写文章好的人,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

  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许多读到的内容,借过来借过去,就活了呀,东西越多越活,当你写文章用词的时候,这些东西自己就会跳出来了,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2、记忆力和创造力从不矛盾

  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情——

  首先,是积累、吸收;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程;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就像生孩子一样,你没有怀孕怎么生孩子?一定要先接受东西,才有可能生出来东西。

  你学一篇文章先记住它就是了,干嘛要去分析“这篇文章哪句词语好不好”呢?干嘛要成天考虑“我记得多了到底对不对”呢?

  犹太人有句话,和我们中国的学习方法很像,他说小时候应该学会一种“生吞之功”,就是你要会生吞活剥,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东西吃多了以后他自己学会消化。

  胡适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9岁的胡适真的不理解吗?他不理解不会感到喜欢的。其实9岁也算理解,60岁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罢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都这样,更复杂的话你怎么理解?很多东西小时候解释再多也理解不了,长大了,阅历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剥”没关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够了,脂肪有了,维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这里面有没有葡萄糖,有没有维生素,却没有吃东西。你说十年下来,你会瘦成什么样?

  3、写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实孩子“吞下去”这么多,也是为了“吐出来”,也就是写出好作文。

  很多家长发愁,孩子写作没创意,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总是让孩子按照套路写作文,现在就算写好了,长大后就肯定也不会写。因为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

  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关键是我们不可以阻碍、压抑孩子的思考。你积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越好。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鉴别能力。孩子没读几篇文章我们就给他一个题目,要他创造,即便是创造出来,也是很浮在表面的东西

  记忆力是一个长期慢慢培养的过程,大人们常说,脑子越用越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