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巧漫谈
翻译技巧漫谈
从中文书名的英译谈起 外文出版社使用18种文字,每年出版500至700种图书。其中英文图书100多种。把一份中文稿件译成外文,再制成一本完整的书,工序繁杂,要求很多。仅就如何翻译好一本书的书名、介绍文字等谈谈外文出版社的常见做法,以期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书名的翻译 据了解,在出书生产环节上,英美发达国家的出版社在封面上花的工夫极大。一个书名往往在全书定稿之后仍然迟迟确定不下来,可见书名的重要性。确实,翻译一本书,翻好书名是关键的一环。 放在我们翻译人员面前的通常是已经确定了的中文书名(文学著作不属此处讨论的范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把书名译成符合英文读者习惯,容易引起他们对一本书兴趣的英文书名。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首先要求译者对全书的内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为自己开辟出翻译书名的活动余地。其次,要注意下面几点: l、要抓住中文书名的核心内容,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外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薛暮桥的专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的内容就是把中国的社会之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课题来探讨,有理论,有实例,有数据,并非只讲有问题的方面。英文书名定为China\'s Socialist Economy省去了"问题研究",从而既醒目,又使该书享有其应有的权威性。
即使一些权威性很强的中文学术专著,其书名也往往含有"初探"、"简介"等字眼。中国每年出版几万种中文书,能译成外文的一定是同类书中价值较高者。这些字眼是可以去掉的。 1987年出版的邓小平同志所著《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是这类书中另一个例子。最初,曾考虑把书名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续编)》(因在此之前,于1984年出版过同名的小册子。)这种口号式的书名不能一目了然地点出一本书的核心内容,起不到帮助读者抓住主题的作用。后来,决定英文书名为
Fundamental Issues in Present-day China. 《齐白石画集》是我国用外文出版的第一本齐白石作品的高档画册,收集了1883年至他1975年去世70多年间的精品,其中不少是第一次发表,其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都很高。然而,齐白石毕竟是去世多年的一位中国国画画家,西方对他了解不多。因此,更需要书名能帮助潜在的读者了解齐白石其人其事。如果仅仅把中文书名译为 Selected Paintings of Qi Bashi,很难让人知道这位画家的特点;且不说他的姓名令外国人难以发音。英文书名采用了齐白石对自己作品的概括性的评价:"似与不似中间"这句话,把书名主标题定为 Likeness and Unlikeness,副标题才是Selected Paintings of Qi Baishi。 又适当增加文字,使英文书名对读者更具有吸引力。在很多情况下,中文书名几个字就准确地介绍了一本书的主题。但直译给外国读者,往往使他们产生一种深奥莫测;不知所云的感觉,也就很难使读者在浩瀚的书海中对这本书表示出特别的兴趣。反之,加上几个字,有时甚至不惜几行字,会使一本书的主题明了,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简单的例子有《徐悲鸿的生》,译为Xu Beihong-Life of a Master painter. 外文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人英文书名主标题为 Years of Trial, Turmoil and Triumph,副标题为China from 1949 to 1988,这个书名距离《简史》这一中文书名稍远了一些,但没有违背新中国40年历史这一主题。利用主标题突出了4O年各个阶段的特点,通过副标题对本书的时间跨度作了说明。 《中国海关秘档》一书共四卷,长达360万字,主要内容是1874年至19O7年之间占据清朝海关总?nbsp| 务司要职的英国人赫德与其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之间的信件和电报往来,是了解西方列强控制中国以及旧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一部重要参考书。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曾得到1000多封信件,于1972年出版了主标题为Inspector-General in Peking的两卷本。我们这一套比费正清的一套多三分之二的内容,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如果直译中文书名,很难让人搞清这是一部关于哪个时代的中国海关的什么机密档案。故英文书名主标题译为 Archives of China\'s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通过 imperial一字说明这是历史资料),副标题为 Confidenti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R.Hart and J.D.Campbell1874--1907。这样使该书的内容一清二楚。 在中国,彭德怀元帅可谓有口皆碑,但西方人对他知之甚少。因此,《彭德怀自述》这个书名绝对不可简单照译。经过反复推敲并吸收了外国书名的特点,英文书名定为Memoirs of A Chinese Marshal--A Cultural revolution "Confession" by Marshal Peng Dehuai(1898-1974), Covering his Career from Services in China\'s Warlord Armies to Command of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s in Korea。所谓自述,实际上是"文革"期间被边写的\'交代材料"。对此,书名作了解释,以期引起外国读者的兴趣、书名还点出他曾在军阀队伍中从军,又曾在朝鲜与美国人作战。虽然这两点未能最全面地表现他的戎马一生,但是最容易引起西方英文读者注意的内容包括进来了。作为书名,显得过长了一些,但却比较清晰并仍然不失简练地告诉了读者这本书 什么地漫谈 漫谈桂文化 草根儿漫谈 浅谈和漫谈 心漫谈 漫谈式 漫谈信息 漫谈的理解 和文化漫谈
从中文书名的英译谈起 外文出版社使用18种文字,每年出版500至700种图书。其中英文图书100多种。把一份中文稿件译成外文,再制成一本完整的书,工序繁杂,要求很多。仅就如何翻译好一本书的书名、介绍文字等谈谈外文出版社的常见做法,以期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书名的翻译 据了解,在出书生产环节上,英美发达国家的出版社在封面上花的工夫极大。一个书名往往在全书定稿之后仍然迟迟确定不下来,可见书名的重要性。确实,翻译一本书,翻好书名是关键的一环。 放在我们翻译人员面前的通常是已经确定了的中文书名(文学著作不属此处讨论的范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把书名译成符合英文读者习惯,容易引起他们对一本书兴趣的英文书名。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首先要求译者对全书的内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为自己开辟出翻译书名的活动余地。其次,要注意下面几点: l、要抓住中文书名的核心内容,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外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薛暮桥的专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的内容就是把中国的社会之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课题来探讨,有理论,有实例,有数据,并非只讲有问题的方面。英文书名定为China\'s Socialist Economy省去了"问题研究",从而既醒目,又使该书享有其应有的权威性。
即使一些权威性很强的中文学术专著,其书名也往往含有"初探"、"简介"等字眼。中国每年出版几万种中文书,能译成外文的一定是同类书中价值较高者。这些字眼是可以去掉的。 1987年出版的邓小平同志所著《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是这类书中另一个例子。最初,曾考虑把书名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续编)》(因在此之前,于1984年出版过同名的小册子。)这种口号式的书名不能一目了然地点出一本书的核心内容,起不到帮助读者抓住主题的作用。后来,决定英文书名为
Fundamental Issues in Present-day China. 《齐白石画集》是我国用外文出版的第一本齐白石作品的高档画册,收集了1883年至他1975年去世70多年间的精品,其中不少是第一次发表,其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都很高。然而,齐白石毕竟是去世多年的一位中国国画画家,西方对他了解不多。因此,更需要书名能帮助潜在的读者了解齐白石其人其事。如果仅仅把中文书名译为 Selected Paintings of Qi Bashi,很难让人知道这位画家的特点;且不说他的姓名令外国人难以发音。英文书名采用了齐白石对自己作品的概括性的评价:"似与不似中间"这句话,把书名主标题定为 Likeness and Unlikeness,副标题才是Selected Paintings of Qi Baishi。 又适当增加文字,使英文书名对读者更具有吸引力。在很多情况下,中文书名几个字就准确地介绍了一本书的主题。但直译给外国读者,往往使他们产生一种深奥莫测;不知所云的感觉,也就很难使读者在浩瀚的书海中对这本书表示出特别的兴趣。反之,加上几个字,有时甚至不惜几行字,会使一本书的主题明了,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简单的例子有《徐悲鸿的生》,译为Xu Beihong-Life of a Master painter. 外文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人英文书名主标题为 Years of Trial, Turmoil and Triumph,副标题为China from 1949 to 1988,这个书名距离《简史》这一中文书名稍远了一些,但没有违背新中国40年历史这一主题。利用主标题突出了4O年各个阶段的特点,通过副标题对本书的时间跨度作了说明。 《中国海关秘档》一书共四卷,长达360万字,主要内容是1874年至19O7年之间占据清朝海关总?nbsp| 务司要职的英国人赫德与其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之间的信件和电报往来,是了解西方列强控制中国以及旧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一部重要参考书。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曾得到1000多封信件,于1972年出版了主标题为Inspector-General in Peking的两卷本。我们这一套比费正清的一套多三分之二的内容,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如果直译中文书名,很难让人搞清这是一部关于哪个时代的中国海关的什么机密档案。故英文书名主标题译为 Archives of China\'s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通过 imperial一字说明这是历史资料),副标题为 Confidenti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R.Hart and J.D.Campbell1874--1907。这样使该书的内容一清二楚。 在中国,彭德怀元帅可谓有口皆碑,但西方人对他知之甚少。因此,《彭德怀自述》这个书名绝对不可简单照译。经过反复推敲并吸收了外国书名的特点,英文书名定为Memoirs of A Chinese Marshal--A Cultural revolution "Confession" by Marshal Peng Dehuai(1898-1974), Covering his Career from Services in China\'s Warlord Armies to Command of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s in Korea。所谓自述,实际上是"文革"期间被边写的\'交代材料"。对此,书名作了解释,以期引起外国读者的兴趣、书名还点出他曾在军阀队伍中从军,又曾在朝鲜与美国人作战。虽然这两点未能最全面地表现他的戎马一生,但是最容易引起西方英文读者注意的内容包括进来了。作为书名,显得过长了一些,但却比较清晰并仍然不失简练地告诉了读者这本书 什么地漫谈 漫谈桂文化 草根儿漫谈 浅谈和漫谈 心漫谈 漫谈式 漫谈信息 漫谈的理解 和文化漫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科技文献翻译中的汉语表达
下一篇:常见中文俗语英译技巧